康盤石

康盤石

康盤石(朝鮮語:강반석,1892年-1932年7月31日),朝鮮婦女運動的領導人,朝鮮獨立運動家金亨稷之妻,金日成的母親。

康盤石由於生前事跡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美化,事跡內容已難以確定。1892年4月21日出生在距平壤二十公里外的一個名叫七谷的小村里。她父親康敦煜是平安南道大同郡的長老會牧師,她17歲與金亨稷結婚,1912年生金日成,1920年搬到中國東北地區生活,終年40歲。在朝鮮被稱朝鮮之母,有以她命名的大學——康盤石烈士子女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磐石
  • 國籍:朝鮮
  • 出生地:距平壤二十公里外七谷的小村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32年7月31日
  • 職業:婦女運動領導者
  • 美譽:朝鮮之母
人物生平,出生,青年時代,走向革命,立碑紀念,家族,後世評價,

人物生平

在常見的朝鮮族230個姓氏中有164個來源於中國,康姓就是其中之一,其始祖是隨箕子入朝的康侯

出生

朝鮮現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曾祖母、亦即其祖父開國領袖金日成的母親康盤石,1892年4月21日出生在距平壤二十公里外的一個名叫七谷的小村里。她的父親康敦煜是位鄉村教師,與人合辦了一所私立學校,任校監。她有三個兄弟康晉錫、康用錫、康昌錫。康盤石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具有文化素養的家庭里。
最晚在1911年夏季前,康盤石嫁到了萬景台金家,丈夫金亨稷,小她兩歲,生於1894年7月10日。公公金輔鉉,婆婆李寶益。

青年時代

1912年4月15日,兒子金成柱出生,是這對小夫妻的長子,後改名金日成。後來又有了兒子金哲柱金英柱
金家是在先祖金繼祥那一代,為了生存,從全羅北道全州遷到北方來的。金家在萬景台安家落戶,是在金日成曾祖父金膺禹時代。曾祖父出生在平壤的中城裡,因家境貧窮,19 世紀60年代,搬到了萬景台,給平壤的地主李平澤家守墓。萬景台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爬到附近的南山山頂上可以俯瞰大同江美麗如畫的景色,所以,外地的富豪官僚都爭先恐後地買下萬景台一帶的山地,修造祖先的墳墓。
金日成在他的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一書中回憶說,“我家祖祖輩輩都是佃農,家境十分貧寒。祖父金輔鉉一代,生下了六個子女,人口增到十來個人。祖父為了讓子孫能夠餬口,從沒有歇過手。在別人都熟睡的凌晨,他就到村里東奔西走地撿糞;夜裡則坐在油燈下搓草繩,打草鞋,編草蓆。祖母李玉益也是白天黑夜地紡線。母親康盤石帶著其他人白天到地里鋤草,夜裡織布。全家老小都拼死拼活地幹活,卻常年連粥都喝不飽。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我們吃的是沒去皮的高粱米米碴子熬的粥,吃起來扎喉嚨,咽不下去。吃水果,吃肉,更是連想都不敢想。有一次,我的脖子上生了火氣(一種地方病),祖母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點豬肉,我吃了它,火氣頓時就消了。從此以後,我每當想吃豬肉的時候就想,再生點火氣該多好。
住在萬景台的時候,我的母親作為有12口人的大家庭的長孫媳婦,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侍候丈夫,侍候公婆自不用說,就是打掃屋裡屋外,刷過洗碗,縫補洗衣,紡紗織布,樣樣都由她做,忙得直不起腰來。白天,還要下地幹活,一點也沒有空閒的時候。在封建觀念還很強、繁文褥禮又嚴格的當時,要當好一個大家庭的長孫媳婦,是非常不容易的。偶爾做一頓乾飯,母親只能攤到鍋巴,熬了粥,也只能喝到最稀的一碗。”
康盤石生活的時代是朝鮮民族生死存亡的時代,在金日成出生之前的1910年日本吞併了朝鮮半島。她嫁了一個職業革命家丈夫金亨稷,金亨稷是朝鮮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者之一。金家祖輩以耕種別人的土地為生,一家老少在生存線上掙扎,加上日本侵占朝鮮,少年金亨稷產生了革命志向。
金亨稷為了求知,在1911 年春天進入新式的崇實中學學習。像金家這樣連粥都吃不飽的窮人家,供子女上中學,確是十分吃力的事情。當時崇實中學的學費每月要繳兩元。為了交這兩元學費,康盤石還到順和江去撿河蜆,公婆種香瓜種小蘿蔔,才15 歲的小叔子也打草鞋,拿去換錢。金亨稷也為了掙學費,每天放學後留在學校辦的實習場裡做苦工,直到傍晚。然後又到學校圖書館讀幾小時的書,深夜才回家,第二天凌晨又上學去。

走向革命

金亨稷一家有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兒子金哲柱和弟弟金亨權犧牲。金日成深情地回憶說,“解放後,當我回到家鄉的時候,我的祖母迎至柴門外,摟著我,捶著我的前胸,說道:你把爹媽都丟在哪裡,一個人回來了?一起回來不成嗎?祖母都這樣悲痛萬分,而我卻把躺在萬里他鄉的生身父母的遺骸,都沒能運回來,隻身走進老家柴門的人,心裡又該多么痛苦啊!”
金亨稷後來從崇實中學輟學,攜家離開萬景台,搬到烽火里住。他白天在明新學校教書,晚上,到夜校去進行民眾啟蒙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金亨稷也常到平安南道平安北道以及黃海道一帶去。在這過程中,金亨稷結識了很多革命同志,如張哲鎬、康濟河、姜鎮乾、金時雨等,培養了骨幹,並打下了民眾基礎。1917年3月23 日,在平壤李輔植家裡,金亨稷發起成立了秘密革命組織朝鮮國民會。它的目的是,全體朝鮮民族團結一致,用朝鮮人自己的力量爭取國家獨立,建立真正的文明國家。雖然當時的國民會只有九個人,可是九個人如同九顆火種,開始照亮黑暗的北部朝鮮。
金亨稷的抗日活動很快就被朝奸和日本人察覺,他在1917年秋被捕判刑。康盤石領著5歲的金日成去探過監。1918年秋,金亨稷刑滿出獄。傷好後就告別妻兒,遠走他鄉,繼續進行革命活動。
1919年秋,金亨稷回到了家,要帶妻子和兒子一起走,離開萬景台。他已決定把活動地點放在北部邊境一帶和南滿地區。從此,康盤石帶著孩子們,義無反顧地跟著丈夫走上了顛沛流離的革命生涯,他們坐火車到了新安州,又長途步行,經介川、熙川、江界到中江。在這裡又受到了警方的緝捕,只好轉移到中國的東北去。康盤石和次子哲柱從此再沒有踏上祖國朝鮮的領土。
到了中國的臨江後,金亨稷因自幼對醫道有研究,故棄教從醫,作為革命活動的掩護。
此後康盤石的兄弟康晉錫也組織了白山武士團進行革命活動,不幸在1924年在平壤被日本警察逮捕,判了15年刑,他坐牢13年8個月後,被保釋出來,於1942年在家去世。
1923年3月16日,11歲的金日成奉父母之命,步行千里,回了老家,進了外祖父的學校就讀。兩年後,聽說父親再次被捕,他思親心切,立即告別老家親人,步行15天趕回中國。才知父親已脫險轉移,但金亨稷在這次脫險後在一個穀草垛中躲了幾天,因天寒地凍,腳、膝蓋、下半身被凍傷,得了不治之症。康盤石帶著三個兒子坐爬犁從臨江八道溝轉移到撫松縣居住。兩月後一家人在撫松相聚。
1925年2月3日,金日成在吉林省撫松縣第一國小上了一年學。
長期動盪的生活,損害了金亨稷的健康,1925年秋,金亨稷的病開始嚴重起來,雖有康盤石精心的照料,還是無法挽救他的病情,到了1926年春天,病情惡化,臥床不起。
1926 年6 月5 日深夜,金亨稷懷著革命事業未竟的遺憾,不幸去世,年僅32歲。臨死前,他將自己使用的兩支手槍,交給妻子康盤石,囑咐她埋藏起來,等金日成長大後交給他使用,
金亨稷被安葬在離撫松小南門街十里的陽地村。那是一處緊挨松花江的高坡。康盤石將丈夫安葬在這裡,她是想讓丈夫在九泉之下也能眺望他一往情深的祖國。從這一天起,康盤石失去了丈夫,她才34歲,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可謂孤兒寡母
葬禮結束後,康盤石和丈夫的同志們商量了金日成的前途問題,經過他們的保證和介紹,6月中旬,金日成離開撫松,去了正義府樺甸縣屬下的第二軍事政治學校華成義塾,在這裡,金日成在學生中組織了革命組織“打倒帝國主義同盟”,半年後金日成輟學回到吉林市
1926年12月26日,金日成幫助母親成立了反日婦女會。丈夫去世後,康盤石積極投入了革命鬥爭。她在撫松城內及農村,建立夜校,對朝鮮族婦女進行教育。
金日成則於1927年至1929年進入吉林市毓文中學求學。其間,康盤石靠給人洗衣做針線活為生,每月還要給金日成郵三元學費。因從事抗日活動,金日成1929年10月被中國東北地方政府逮捕,囚禁于吉林監獄。他在獄中考慮成熟了以武裝鬥爭為主的關於朝鮮革命的基本路線和方針。金日成入獄後,康盤石也在寒冷的冬天帶著孩子們們轉移到了安圖蘆葦村。為了鍛鍊大兒子堅強的革命意志,康盤石一次也沒有去監獄探望。1930年5月金日成獲釋後,離開了吉林市,為籌劃武裝鬥爭而積極奔走於中國東北各地和朝鮮北部。
一年以後,當金日成從吉林回到安圖縣時,康盤石才見到了闊別兩年多的長子金日成。她很欣慰地看到兒子已在鬥爭中成熟起來,就將丈夫交給她保管的兩支手槍轉交給了兒子。
1932年春,金日成創建安圖抗日游擊隊,康盤石則始終秘密活動在中國的東北吉林省境內,隱居山村,從事地下抗日活動。康盤石還幫組織上偷運過手槍。
長期艱苦動盪的生活,損害了康盤石的健康。1932年夏,當金日成聽弟弟報告說母親病重時,他從游擊隊住地背著15公斤玉米面匆忙趕回家,那次回家是最後的告別,因為金日成即將率領他的游擊隊向南滿地區挺進。臨別時康盤石還將平時給富戶們洗衣服掙來的20塊錢送給兒子做經費用。金日成似乎對母親將不久人世已有預感,
1932年7月21日下午,康盤石在蘆葦村那座低矮的茅屋裡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那一年,她剛好40歲。這位堅強的母親,留給兒子金日成的遺言是“只要日本鬼子還在,就不要遷移我的墳墓。”康盤石死後,被中國鄉親們安葬在安圖縣蘆葦村後面的高山上。母親去世兩年後,金日成才有機會來到母親的墓前憑弔。那是1934年冬,金日成已在中國東北組建了朝鮮人民革命軍。金日成沒給母親立碑就走了,金哲柱1935年6月犧牲,金英柱隱姓埋名,假造身世浪跡東三省,曾給人看孩子謀生。
1945年8月,金日成和他領導的人民革命軍隨蘇聯軍隊越過鴨綠江回到了闊別20年的朝鮮。當年秋天,他就正式建立了朝鮮勞動黨,當選為黨的總書記。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金日成任內閣首相。當年金亨稷夢想的和平、民主、獨立的朝鮮,終於在兒子金日成的手中變成了現實。但當祖國歡呼勝利的時候,他父母金亨稷、康盤石的骨骸卻沒有運回朝鮮。

立碑紀念

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後,安圖縣政府給康盤石立了碑,刻有三兄弟的名字。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71年,中國還出過一本《朝鮮的母親康盤石女士》的連環畫。金日成建國伊始,百廢待興,又加上韓戰,一直沒有顧得上給父母遷墳。後來才按母親遺言,遷了父母的墳到萬景台。為紀念父母親,朝鮮專設了金亨稷郡,辦有金亨稷師範大學、康盤石中學、康盤石女子革命學院,立有他們的銅像。
金日成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老實說,我母親是因為伺候搞革命的丈夫,才沒有說的,若是單從一個普通婦女的角度來看,我母親的一生可以說是難以承受苦難與艱險的一生。我的母親沒有享受過多少夫妻團圓的生活,因為我父親經常在外搞獨立運動,這自然是難免的。只有在父親到江東當教員的時候,才過了年把團圓日子。此外搬到八道溝以後,也許又過了一兩年團圓的家庭生活。
由於父親被捕坐牢,出獄後不是臥病就是躲避警察的監視在外奔波,父親去世後我又出去鬧革命,經常不在家,因而我的母親一直沒有過過全家團聚的生活,而是憂心忡忡地度過了一生。”

家族

公公:金輔鉉(1871年8月19日-1955年9月2日)
婆婆:李寶益(1876年5月31日-1959年10月18日)
丈夫:金亨稷(1894年7月10日-1926年6月5日)
兒子:金成柱(金日成)、金哲柱金英柱
父親:康敦煜(1871年—1943年)
母親:魏敦信
哥哥:康晉錫、康用錫、康昌錫
再從叔:康良煜
三從弟:康永燮(1931年10月15日—2012年1月21日)

後世評價

深切緬懷康盤石培育金日成為“民族的太陽”,為祖國的解放、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奉獻一切的高潔生涯和業績。
他祖母康盤石也組織了“反日婦女會”,成為朝鮮女性反日的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