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九年

康熙四十九年

康熙四十九年,農曆庚寅年。即公曆公元171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熙四十九年
  • 公曆:公元1710年
歷史紀事,文化紀事,雜譚逸事,

歷史紀事

康熙帝論禁奢僭崇節儉
康熙四十九年(1710)四月十一日,就御史屠沂條奏節儉事,康熙帝發表議論說:節儉固然是美德,但是大多數人只能說,真正做到的卻很少。屠沂所說都是細小處,而糜費多在大的地方。例如,用金錢或取庫銀饋送禮物,造成國帑虧空;寺庫各有田園,一僧主持一寺即想成為開山始祖,聚徒眾成百成千。這些都是很大的浪費。大凡事情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就要難得多。過去江蘇巡撫湯斌,好輯書刊刻,這些書朕都見過。後來他任巡撫後,一件事情也沒辦,只上奏要毀五聖祠,也只是風采一下而已。而過去他刊刻書中許多能辦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辦。二十六日,九卿等議屠沂條奏,康熙帝又說:禁止奢僭而崇尚節儉,極為合理。朕近查宮中人數,皇太后宮及朕所居正宮不過數百人,和明代宮人相比減少了許多。以前光祿寺供應宮中費用每年用銀七十萬兩有餘,朕逐漸節省,不使濫用,一年只需七萬兩。理藩院向來每年賞賜供應外藩賓客用銀八十萬兩,現在裁減浮費,一年只需八萬兩。戶工兩部以前每年所用錢糧數目很多,現在十天一次上奏數目,所需錢糧也已很少。民間僭用妄費,從前屢有禁約,法令也不是不詳盡,都是因為奉行不善。同在如果又頒布禁約,也只是徒使法令增多而已。最後,康熙帝命將屠沂原疏發還。
康熙帝南巡造成江南錢糧虧空
由於康熙幾次南巡,肆忌拼霍,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十月二十二日,康熙帝現在江南總計虧空五十餘萬兩他在諭示大學士等說:留此虧空遷累官民,不合朕寬仁愛養本意。十一月初十日,康熙帝對大學士九卿等兩次談起江南錢糧虧空事情。他說:江南虧空,都是因為南巡費用造成,這不說明反而不好。你們要將朕的諭旨全行抄錄,發給有關督撫,令他們查南巡時所用費用數目,只舉出大概數目即可。至於以俸祿銀扣補,必致派累百姓,絕對不可辦。

文化紀事

盛遠逝世
盛遠(1630-1710),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布衣。工詩,善書、畫,時稱三絕。小行楷具挺秀姿。有瓣香庵詩鈔。
吳山濤逝世
吳山濤(1624-1710),錢塘(今杭州)人。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舉人。清初官甘肅同谷知縣,有政聲。以建少陵七歌堂被誣。罷官後,浮家泛宅,浪遊苕霅。書法飄逸,山水不落溪徑。在程正揆查士標之間。細密之作,深入元人堂奧,瀟然淡遠,堪與張風相埒。壽至八十七(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作康熙四十九年至一七一零-時年八十七)。著塞翁集。
陳廷敬逝世
陳廷敬陳廷敬
陳廷敬(1639-1710),山西澤州(今山西晉城)人。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進士,官大學士,諡文貞。詩文與汪琬、王士禎相砥礪。書法二王,有小行楷五七言律詩綾本冊十葉。著午亭文編。卒年七十二。
張英等編成《淵鑒類函》
康熙四十九年(1710),奉康熙帝命,張英王士禎等編成大型類書《淵鑒類函》。《淵鑒類函》以《唐類函》為本增補而成,總計四百五十卷,分四十三部,有二千五百三十六小類。除去《唐類函》所輯唐人類書外,又采《太平御覽》、《玉海》等十七部類書的內容,編在一起,並採錄了二十一史和子、集、雜書中的材料。《唐類函》所輯故事、詩文,只到唐初為止,《淵鑒類函》則補入了元明以前直至明朝嘉靖年間的事類、文章。凡《唐類函》原有的引證,都標“原”字,續增的都標“增”字,以示區別。每類的內容,各分五項,都以釋名、總論、沿革為第一,典故為第二,對偶為第三,摘句為第四,詩文為第五,不同於《唐類函》以書名為先後。第一項中《釋名》、《說文》、《爾雅》等書的訓詁,列在最前,經史子集次之;第二項按典故的朝代順序排列;第三項采對偶以工致為主,不拘引文的朝代;第四項摘引句,或擇序記,或取詩賦;第五項錄詩文,分體裁匯集;所有引文一一註明出處。《淵鑒類函》內容,檢索唐宋以至明嘉靖時的典故、辭藻,使用極為方便。
張英張英
禇人獲成為長篇小說家
康熙四十九年(1710),禇人獲病逝。他以自己的辛勤勞動,成為清初著名的長篇小說作家。禇人獲,字學稼軒,號石農,蘇州府長州(今江蘇蘇州市)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在家塾就讀,長成後仍好學不倦,因沒有獲得科名,就在家鄉修建四雪草堂,過著恬淡、優雅、舒適的讀書生活,文酒而外,不與一事。禇人獲交遊雖不廣泛,但是,與文學之士毛宗崗、尤侗、洪升等人的接觸,對他的小說創作產生了極大影響。此外,他讀書很多,各種書籍便也成了他生活的基礎,創作的源泉。禇人獲最著名的長篇小說是一百回的《隋唐演義》。這部小說包括自隋文帝伐陳至安史之亂結束共一百多年的歷史故事。全書情節,依據羅貫中《隋唐志傳》、佚名《隋煬帝艷史》、樂史《太真外傳》和其他一些正史、野史、傳奇,並且吸取了評書創作、民間傳說而寫成。全書描述了隋朝末年群雄紛爭以及李世民建國的戰爭過程中,秦叔寶、程咬金、單雄信等英雄人物的聚散,也描述了隋煬帝和唐玄宗驕奢淫佚的宮闈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曲折故事。這部小說強調了瓦崗英雄的俠義,暴露了隋朝楊氏、唐朝李氏兩家皇帝和皇室奢侈、腐敗、暗無天日的生活,描寫生活細緻,情節曲折動人。禇人獲除寫小說外,還寫有許多筆記,重要的有《堅瓠集》十五集六十六卷。書中的內容有的是他親身見聞,有的是抄自他書,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為小說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

雜譚逸事

戶部發生貪污大案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七月二十四日,左副都御史祖允圖疏參戶部收購草豆舞弊。經刑部審察,書辦胡文思、沈遵泗供稱:每年商人領銀後有送戶部堂司官的“公費”,銀數帳冊都存在商人金壁處。經傳問金壁,交出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送銀帳簿,內開得銀堂官希福納等、司官根泰等共六十四員。刑部議應將得銀堂司官全部革職拿問,尚書張鵬翮等雖無入己銀,但其家人曾向商人要銀,是否也應革職拿問,需要請旨。康熙帝頒旨表示:此案應由未得銀的九卿共同秉公審理,本身不曾得銀,家人得銀的免革職拿問。二十五日,康熙帝諭大學士等人:希福納等共侵吞銀二十餘萬兩,事已敗露,實在可恥。朕反覆考慮,終夜不能入睡,如果將他們審問,獲罪的人非常多,姑且開自新之路,得贓人員在未審前若將自己所得銀全部賠償,就可免予革職拿問。九月二十四日,九卿等遵旨議奏:查自康熙三十四年戶部設立辦買草豆監督時起,至康熙四十四年止,得銀堂司官共一百十二人,共貪污吞蝕銀四十四萬餘兩,連同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希福納等吞蝕銀二十萬餘兩,均應勒限賠完,免其議處。康熙帝最後決定說:部院衙門乃本原之所,希福納身為大臣,操守貪鄙,不能寬恕,應予革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