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康巴什區夏代為
熏育部落活動的地區。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
蒙恬領兵30萬,北擊匈奴,占據黃河以南地,區境全部屬秦上郡。秦末,
匈奴又復南下,今區境為匈奴駐牧地。
漢武帝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區境歸漢所轄。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設西河郡,區境屬西河郡轄地。
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盧芳占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郡,區境屬其所轄。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盧芳北逃匈奴,區境復歸東漢西河郡。建武二十年(44年),南匈奴投靠漢王朝,區境並進入西河郡。東漢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所由平定遷至離石,區境成為南匈奴牧地。
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
鮮卑族拓跋猜盧出兵擊敗匈奴,今區境被拓跋部所據。
晉懷帝
永嘉四年(310年),匈奴鐵弗部劉虎由晉北遷居境內,並歸
前趙,今區境成為前趙轄地。
前秦宣昭帝建元元年(365年),今區境為前秦所轄。
北魏道武帝登國六年(391年),今區境歸北魏所轄,後為後秦轄地。
北魏始光四年(427年),今區境復魏。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北魏置夏州,今區歸北魏統轄。北境屬夏州化政郡。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今區境屬西魏夏州化政郡。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西魏被北周取代,今區境屬北周夏州弘化郡。
隋文帝
開皇三年(583年),境內屬其管轄。文帝開皇七年(587年),置榆林縣,今區境東部為雲州榆林縣轄地。文帝開皇十年(590年),置富昌縣,今區境為雲州富昌縣所轄。文帝開皇二十年(600年),隋劃雲州的榆林、富昌、金河3縣設定勝州,今區境屬勝州富昌縣。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勝州為榆林郡,今區境屬榆林郡富昌縣,
恭帝義寧元年至唐太宗貞觀二年(617~628年),今區境先後為郭予和、梁師都所據。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今區境大部屬
勝州,西部一小部屬夏州。唐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唐將勝州改為榆林郡,轄榆林、河濱2縣,今區境屬河濱縣。唐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唐將榆林郡復改為勝州,今區境屬勝州河濱縣。
遼太祖神冊元年(916年),今區境東部歸契丹所有。宋景德二年(1005年),今區境西部屬於党項領有的夏州。遼興宗
重熙十八年(1049年),遼征
西夏,設立河清軍,今區境東部隸屬於遼,西部隸屬於西夏。西夏崇宗
元德八年(1126年),今區境全部為西夏所據。
蒙古(
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
成吉思汗親自率軍征伐西夏,今區境為蒙古轄地。元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元,今區境屬元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東勝州。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今區境屬五花城千戶所。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今區境為東勝右衛轄地。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今區境被蒙古部所據,東勝右衛城遷至遵化縣,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今區境復為明所轄。英宗正統三年(1438年)九月,明復置東勝衛。代宗
景泰二年(1451年)至思宗
崇禎年間,蒙古鞍扭字來、毛里孩、阿羅出、火篩、鄂爾多斯等部先後駐牧今區境。
後金(清)太宗天聰九年(1635年),今區境為後金藩屬地。清世祖順治六年(1649年),今區境大部屬鄂爾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扎薩克牧地。清德宗
光緒三十年(1904年)後,牧地大多放墾,陝西、山西漢民大量遷居境內。憲宗
宣統三年(1911年)年底,辛亥革命爆發後,山西革命軍占領包頭鎮,將包頭鎮、東勝廳、五原廳合為包東州,不久又重新分設。
民國元年(1912年)5月,東勝廳改置東勝縣,隸山西歸綏觀察使,縣治寄包頭文曲巷廣生店。民國三年(1914年)晉綏分治,建綏遠特別行政區,東勝縣歸其所轄。民國五年(1916年)縣治再度寄設於包頭。民國十七年(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設綏遠省,東勝縣歸綏遠省直轄。民國十九年(1930年),縣治由包頭移駐縣境陶油坊(今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鄉境內)。民國二十年(1931年),在羊場壕舊衙署處建成縣城,縣治移駐城內。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東勝縣隸屬綏遠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隨綏遠“九·一九”起義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東勝縣由
綏遠省直轄縣改歸綏遠省伊克昭盟所轄。1954年,綏遠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縣屬內蒙古自治區
伊克昭盟領導。1958年3月,東勝縣雞蓋溝鄉的紅旗、新勝、民勝3個高級社劃歸達拉特旗。至此形成東勝區境域現狀。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勝縣,設立縣級東勝市,仍歸地級伊克昭盟領導。2001年國務院撤銷地級伊克昭盟設立地級鄂爾多斯市,縣級東勝市也旋即撤銷縣級市建制更設縣級東勝區,歸鄂爾多斯市管轄。
2016年6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鄂爾多斯市在析東勝區南部地設立康巴什區。至此,內蒙古縣級行政區劃建制由102個增至103個。
按照國務院批准,鄂爾多斯市將東勝區哈巴格希街道、青春山街道、濱河街道劃歸康巴什區管轄,以哈巴格希街道、青春山街道、濱河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康巴什區的行政區域,康巴什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街道鄂爾多斯東街10號。
2016年12月9日,鄂爾多斯市委召開常委會會議暨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設立康巴什區等有關事宜。會議決定,撤銷康巴什新區黨工委,設立中國共產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委員會;撤銷康巴什新區紀工委,設立中國共產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成立區委籌備組;籌備召開康巴什區第一次黨代表大會。2017年12月12日,康巴什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康巴什區轄4個街道辦事處。
·哈巴格希街道
·青春山街道
·濱河街道
·康新街道
區域環境
我區規劃控制面積15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32平方公里,北起109國道,東至210高速公路,距
鄂爾多斯機場15公里,距世界旅遊文化名勝
成吉思汗陵28公里,
包西鐵路和東烏鐵路從城市外圍通過。城市北靠青春山,南臨東紅
海子,三面被
烏蘭木倫河環繞,地勢開闊平坦。優越的地理位置、舒適的自然環境、便捷的交通、通訊條件,使新區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綜合發展優勢和強勁的吸引力。
語言
康巴什區的
官方語言是漢語國語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
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元音,有陽性元音;在語音上,表現在複合元音、前化元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範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辭彙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辭彙意義的變化等方面。[6]
漢語
康巴什區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於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陝北晉語、冀西晉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
準格爾旗、
達拉特旗、
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
東勝區、
康巴什區大部、
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
鄂托克旗南部、
鄂托克前旗、
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藉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7]
城市建設
2004-2009年6月底,新區共完工項目47項,完成投資52.88億元。
項目性質
行政辦公項目(12項)共完成投資8.49億元,包括:創業大廈、武警支隊、財稅大樓、軍分區辦公樓、
金財大廈、市林業局辦公樓、市藥監局、市建委、國土大廈、市公安局、東烏鐵路辦公樓和安全局辦公樓。
文化教育項目(4項)共完成投資6.52億元,包括:康巴什第一國小、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新聞中心和鄂爾多斯市職業學院。
工業項目(5項),共完成投資5.64億元,包括:華泰車廠建設項目、
太陽能光伏電站205KW、恆信拌合廠、五鑫拌合廠、
翔宇空心磚。
居住項目(6項),共完成投資10.61億元,包括:文明小區、北疆
景泰園、宏源鑫都、c-60小區、
珠江國際城、興泰攬勝苑。
商業項目(8項),共完成投資1.67億元,包括:中心加油站、4#加油站、5#加油站、7#加油站、8#加油站、駕校考場、熱源廠綜合樓、西部才智中心。
市政基礎(12項),共完成投資19.95億元,包括:道路工程、西區熱源廠、交通信號燈、道路照明及箱變工程、匯通水利給水工程、中水工程、考考什納水庫、燃氣工程、燃氣門站、人工湖及景觀工程、進廠管線及化糞池、道路綠化及廣場工程。
完工時間
2006年完工項目(11項),共完成投資4.83億元。包括:康巴什第一國小、康巴什第一中學(北京師範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中學部)、創業大廈、武警支隊、財稅大樓、恆信拌合廠、五鑫拌合廠、翔宇空心磚、中心加油站、駕校考場、熱源廠綜合樓。
2007年完工項目(26項),共完成投資31.73億元。包括:道路工程、西區熱源廠、交通信號燈、照明工程、匯通水利、中水工程、考考什納水庫、燃氣工程、燃氣門站、人工湖及景觀工程、進廠管線及化糞池、綠化及廣場工程、4#加油站、5#加油站、7#加油站、8#加油站、西部才智中心、文明小區、北疆景泰園、宏源鑫都、c-60小區、太陽能光伏電站205KW、金財大廈、市建委、國土大廈、華泰車廠建設項目。
2008年完工項目(9項),共完成投資13.82億元。包括:軍分區辦公樓、市林業局辦公樓、市藥監局、市公安局、東烏鐵路辦公樓、珠江國際城、新聞中心、市安全局辦公樓和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
2009年完工項目(1項),共完成投資2.5億元。包括:興泰攬勝苑。
標誌建築
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
鄂爾多斯會展中心於2009年7月18日正式落成。該項目的建設過程共歷時兩年零四個月,項目占地面積83375m,總建築面積47480m,工程概算總投資約4億多元。會展中心由會議中心和展廳兩部分組成。在總體規劃上相對集中,體量龐大,注重與周邊地形相聯繫和呼應,形成了一個氣勢宏大、特色鮮明的整體形象。在細節處理上,融入了多種
蒙元文化符號,主體外觀設計以蒙古包、馬鞍為設計元素,廣場設計以蒙古族哈達為主要設計元素,象徵鄂爾多斯人民的熱情好客。
鄂爾多斯會展中心造型設計中融入了多種體現蒙元文化的符號和元素,入口會堂是個蒙古包造型,後面的1個大會堂和3個大展廳是馬鞍造型。項目占地面積8337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7480平方米,由會議中心和展廳兩部分組成,其中會議中心包括一個900人多功能廳、一個300人報告廳、27間中小型會議室等;3個展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可安排600個標準展位。
會展中心的落成不僅是以“吉祥草原、祝福亞洲”為主題的
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重要活動場所之一,同時也標誌著鄂爾多斯專業展覽業的正式起步,將推動鄂爾多斯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鄂爾多斯文化藝術中心
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5月19日竣工驗收。規劃
建設用地面積為22540平米,總建築面積42285.17平米,總高度35.670米。
建築上部乳白色的輕盈變形體象徵著天空、白雲、空氣、水和乳汁,隱喻著女性、舞蹈、飄逸的哈達與自由、浪漫、吉祥;下部浮動的方形象徵著草原和大地,隱喻著男性、力量、陽剛之氣和朴誠方正的含義方與圓的結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對話和宇宙模型的對應。
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座集文化活動、娛樂休閒及群藝館辦公於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鄂爾多斯圖書館
鄂爾多斯圖書館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6月2日竣工驗收,規劃總占地面積為21200平米,總建築面積為41350.8平米,總高度39.2米。
建築與環境層疊,仿佛卷頁展開,體現了濃厚的書香文化特色,其設計造型為蒙古族三大歷史典籍:《
蒙古秘史》、《蒙古源流》、《
蒙古黃金史》,其中有兩本出自
鄂爾多斯人之筆。該主題造型更代表了鄂爾多斯蒙古文化的源遠流長。
圖書館內設計藏書120萬冊,檔案、資料及珍藏庫總計2800m,是一座集圖書館、交流中心及檔案館為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的綜合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鄂爾多斯大劇院
鄂爾多斯大劇院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9年7月21日竣工驗收。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2700m,總建築面積38406.5m,小圓總高度24.8m,大圓總高度44.4m。
建築汲取鄂爾多斯蒙古民族男女頭飾造型,建築線條流暢而富於動感,彰顯了歌舞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是一座集劇場、音樂廳、影視文化區及辦公於一體,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
鄂爾多斯新聞大廈
鄂爾多斯新聞大廈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於2008年8月竣工驗收。規劃總占地面積為16600m,總建築面積為44200m,總高度41.8m,地下一層、地上八層的大型綜合辦公建築,使用年限為50年。
大廈包括鄂爾多斯日報社、
鄂爾多斯電視台、鄂爾多斯廣播電台、共享區及地下附屬用房共五個功能單元。簡約的橫豎建築線條處理體現了新聞業的真實與理性,中央“新聞眼”造型更凝聚了新聞建築固有的精神價值。
該項目是集開放性、綜合性、多功能、信息化為一體的現代化新聞大廈,包含了6個演播廳、18個錄音室及其相關配套的製作間、采編室。
鄂爾多斯博物館
鄂爾多斯市博物館,項目始建於2006年5月26日,計畫於2010年7月竣工驗收。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為27760m,總建築面積41227m,總高度39.8m。
博物館
建築如一塊堅固的石頭,象徵著永恆,古銅色的金屬外表記錄著鄂爾多斯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現著鄂爾多斯開創未來的創新精神。
鄂爾多斯博物館是一座集文物展陳、收藏及博物館辦公為一體,地下一層、地上四層(辦公區八層)的大型綜合性建築,使用年限為100年。
經濟發展
隨著城市開發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創業環境的改善,新區已形成了資金投入和人流、物流集聚的廣闊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優勢企業和社會資本進駐。
第三產業方面:在新區註冊的各類工商企業達222家,涉及房地產、商貿流通服務、金融、投資等20多個行業,累計
註冊資本金48億元,占全市註冊資本金的10%,新區正在成為鄂爾多斯市新的投資熱土。
國內知名的汽車製造企業華泰公司2005年落戶康巴什,一期5萬輛整車生產項目已於2007年3月1日實現首車投產上市;二期年產50萬輛整車、25萬輛轎車發動機項目也已開工建設。華泰汽車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達900多億元,稅收100多億元,提供直接就業崗位2萬個。屆時,將有20戶配套企業入駐新區,一個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汽車製造工業園將崛起在
鄂爾多斯高原。2007年新區實現財政收入7.5億元,經濟實力快速提升,發展勢頭強勁。預計到201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萬人。
到2005年為止,新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已全面開工,已累計完成投資18.8億元。其中,道路橋涵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4億元,規劃的49條城市道路已經全部開工,長129公里,面積375萬平方米,主次幹道路面全部實現了黑色化;全長9.1公里的
210國道輔道改造工程已接近尾聲。管網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共鋪設給水、雨水、污水、中水、強弱電、信息網、供熱、燃氣管網503公里、道路側石370公里,磚砌檢查井7691個,做到了九種地下管網同步建設、一次下地。市政廠站工程完成投資3.5億元,建成了供熱能力為497萬平方米的西區熱源廠、年供氣能力為2928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門站、日供水能力為4.5萬噸的第一淨水廠,現已基本具備了使用條件。廣場工程及綠化亮化工程完成投資2.9億元,成吉思汗雕塑廣場的5組雕塑已鑄造完成,現正在現場安裝;廣場和道路的綠化、路燈安裝已基本完成,栽種喬木、花等樹種481萬株,木本植物402萬株,種植草本植物1.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817個;培育
苗圃526畝;完成山體綠化2800畝,種植各種樹木20多萬株。防洪工程完成投資981萬元,建築防洪壩5座及相應的
附屬工程。考什納水庫和烏蘭木倫水庫已經建成蓄水,總庫容達到1.1億立方米。
文化教育
我區在加快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規劃建設了一批教育、醫療衛生、商業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
教育設施方面,我區共設定1所5000人的大學、3所高中、6所國中、8所國小、17所幼稚園。醫療衛生方面,主要規劃了
三級甲等醫院1所、專科醫院6所,
社區服務中心4所,社區衛生服務站20個。文化娛樂、商貿餐飲、金融服務機構逐步建立,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現已可以保障居民入住的基本要求。
康巴什區的開發建設受到了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親臨新區視察,並對新區的發展給予了肯定與期望。
“十一五”時期,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康巴什新區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國際化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最佳化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招商引資,將新區建設成為全市重要的經濟成長極和我國西部地區人居環境最為優美、創業環境最為優良、城市魅力最為優秀的地區之一。
社會
作為一座荒原上崛起的新城,康巴什區背山面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曾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鬼城”,但此後隨著中外各界人士來此考察、了解,該說法“不攻自破”。
位於該區的鄂爾多斯國際會展中心、鄂爾多斯大劇院、鄂爾多斯博物館等標誌建築,已成為中外人士經常光顧的“旅遊景點”。2012年8月14日,康巴什區被全國旅遊質量等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區,是中國第一個以城市景觀為載體申報被批准的國家4A級旅遊區。
相關訊息
2019年1月23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區,看手機的行人低頭走過成吉思汗雕塑廣場。市政大樓前的巨型雕塑在地面投下影子。康巴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南部,總面積達372.55平方公里。高層住宅集中連片,辦公大樓、博物館、劇院和運動場一應俱全,這是一座按設計規劃可容納100萬人的新城,而目前這裡只生活著15萬多人口,大量的建築被空置,人跡寥寥的城市宛如一座“鬼城”。
2019年1月20日,中午,連線康巴什中軸線上兩處公園的十字路口空無一人。據康巴什區政府公報,目前,康巴什共建成31處主題各異的公園廣場,城區綠化面積達到5680萬平方米、生態水體面積達到54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2%,長期研究城鎮化問題的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曾在文章中表示康巴什之所以成為“鬼城”,是由於土地城鎮化率高於人口城鎮化率。
新春臨近,作為城市主幹道的鄂爾多斯大街被打扮得格外明艷。在零下十餘攝氏度的氣溫下灑水後,枯黃的草地被雪覆蓋,市政工人在安裝塑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