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美) 戴維·M.格蘭茨等所著書籍)

庫爾斯克會戰((美) 戴維·M.格蘭茨等所著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庫爾斯克會戰》是台海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書籍,作者是(美) 戴維·M.格蘭茨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庫爾斯克會戰
  • 作者: (美) 戴維·M.格蘭茨等
  • ISBN:9787516822555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美) 戴維·M.格蘭茨/(美) 喬納森·M. 豪斯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譯者:孫渤/趙國星/張峻鳴
出版年:2019-4-19
頁數:576
定價:149.8
裝幀:平裝
叢書:指文圖書 東線文庫
ISBN:9787516822555

內容簡介

庫爾斯克會戰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面的窮途末路。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的進攻*次被制止在戰術縱深或淺近戰役縱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意外,終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軍隊過去取得的戰略成功,有賴於成功實現深遠縱深的戰役突破,並從軍事和心理兩方面使其敵人陷入癱瘓。庫爾斯克會戰證明,德國以高速殲擊機的護航為掩護,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兵的戰法,已經不能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肆無忌憚地突入蘇聯的後方。
我們現在能夠為這場會戰脫掉神話的外衣,還原當時實際發生過什麼,原因又是什麼。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作者簡介

戴維·M. 格蘭茨:1942年1月11日生於美國紐約州,1993年以美國陸軍外國軍事研究辦公室主任身份退役,並繼續擔任《斯拉夫軍事研究雜誌》的編輯和俄羅斯聯邦自然科學院成員。
喬納森·M. 豪斯:中校,在喬治亞州巴恩斯維爾的高登學院擔任教授。服現役時曾在美國境內及韓國擔任指揮和參謀崗位,給參謀長聯席會議做過政治軍事分析,也曾在美國陸軍各軍校中協助指導工作。

目錄

借鑑歷史經驗教訓,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前言
編者說明
序幕 慕尼黑 1943年5月3日
主要出場人物
第一部:背景
第一章 從“巴巴羅薩”到頓巴斯:
1941—1943年蘇德戰場的德國陸軍
“巴巴羅薩”,1941年
沖向史達林格勒,1942
進攻與反攻
重建德國陸軍
“虎”式、“豹”式和“象”式
為什麼選擇庫爾斯克
第二章 1943年的紅軍
史達林、朱可夫和蘇聯軍事戰略
蘇聯的軍隊結構
紅軍的裝甲車輛、卡車與反坦克武器
紅色空軍
謀士與鬥士
第二部:德軍突擊
第三章 準備工作
德軍集結
德國空軍
一拖再拖
紅軍集結
蘇聯防禦計畫
蘇聯防禦一瞥
偽裝、偵察與訓練
幾場虛驚
第四章 正面強攻 7月5日—9日
戰場
初步行動
第九集團軍的進攻,7月5日—6日
南線進攻,7月5日—6日
北線危機,7月7日—10日
南線危機7月7日—8日
第三裝甲軍的推進
重大決策,7月9日
第三部:阻擊閃擊戰
第五章 普羅霍羅夫卡 7月10日至15日
坦克第1集團軍與第四十八裝甲軍的交戰(7月10日至11日)
第三裝甲軍與近衛第7集團軍的交戰(7月10日至11日)
普羅霍羅夫卡,7月10日至11日
普羅霍羅夫卡,7月12日
第六章 德軍止步
兩翼的交戰,7月12日
僵局,7月13日
決策
結局,7月14日—17日
第四部:反攻和結論
第七章 蘇聯反攻
“庫圖佐夫”行動:強攻奧廖爾突出部
德軍撤出奧廖爾
“魯緬采夫行動”: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
博戈杜霍夫遭遇戰
哈爾科夫
第八章 結論
德國的期望和現實
蘇聯的期望和現實
“堡壘”行動
反攻
代價
後果
附錄A 德軍作戰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錄B 蘇聯紅軍作戰序列 1943年7月1日
附錄C 庫爾斯克會戰期間雙方兵力和損失的對比
附錄D 庫爾斯克戰場的裝甲兵力對比
附錄E 德國的主要命令
附錄F 蘇聯的主要文獻
資料來源
專有名詞列表

叢書信息

指文圖書 東線文庫 (共19冊), 這套叢書還有 《列寧格勒戰役》,《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史達林格勒三部曲第一部:兵臨城下(1942.4—1942.8)》,《泥足巨人》,《致命打擊》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