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侖扭秤實驗

庫侖扭秤實驗

庫侖扭秤實驗,是庫侖做的探究靜電力常量的一種科學實驗。通過實驗,庫侖發現兩點電荷之間靜電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侖扭秤實驗
  • 類別:一種科學實驗
  • 屬於:庫侖
  • 發現:靜電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規律
發展歷史,內容,物理意義,

發展歷史

庫侖所做的發現電力與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的實驗。1773-1777年間,庫侖發明可精確測定微小力的扭秤。1785年用經改進的電扭秤發現,兩電荷間的電力與它們各自電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1787年又發現兩磁鐵之間的磁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規律: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作用力的方向沿著這兩個點電荷的聯線,。公式:F=k*(q1*q2)/r^2。若在電介質中,則為F=k*(q1*q2)/εr^2(ε為介電常數)。與萬有引力定律有神秘關聯。
庫侖扭秤實驗
庫侖定律的實驗驗證:庫侖定律是1784--1785年間庫侖通過紐秤實驗總結出來的。紐秤的結構如下圖。在細銀絲下懸掛一根絕緣棒,棒的一端是一個帶電的小球A,另一端是一個不帶電的球B,B與A所受的重力平衡。為了研究帶電體之間的作用力,把另一個帶電的金屬球C插入容器並使它靠近球A時,A和C之間的作用力使懸絲扭轉,轉動懸絲上端的懸鈕,使小球回到原來位置。這時懸絲的扭力矩等於施於小球A上電力的力矩。如果懸絲的扭力矩與扭轉角度之間的關係已事先校準、標定,則由旋鈕上指針轉過的角度讀數和已知的秤桿長度,可以得知在此距離下A、B之間的作用力。庫侖定律 COULOMB LAW
扭秤實驗圖扭秤實驗圖

內容

庫侖定律——描述真空中(乾燥空氣中近似適用)靜止點電荷(或其一運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規律
真空中,點電荷 q 對 q0 的作用力為
( 1-1 )
其中,r ——兩點電荷之間的距離
r ——從 q到 q0方向的矢徑, = r / r 是這方向的單位矢量
k ——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
(1-1)式表示:若 q 與 q0 同號, F 10 y沿 r 方向——斥力;
若兩者異號, 則 F 10 沿 - r 方向——吸力.
顯然 q0 對 q 的作用力
F01 = -F10 (1-2)
在MKSA單位制中
力 F 的單位: 牛頓(N)=千克· 米/秒2(kg·m/S2)(量綱 :M LT - 2)
電量 q 的單位: 庫侖(C)
定義:當流過某曲面的電流1 安培時,每秒鐘所通過
的電量定義為 1 庫侖,即
1 庫侖(C)= 1 安培 ·秒(A · S) (量綱:IT)
比例常數 k = 1/4pe0 (1-3)
e0 = 8.854 187 818(71)×10 -12 庫2/ 牛 ·米2 ( 通常表示為法拉/米 )
真空介電常數(或稱真空電容率),它與真空中光速c 的關係為
(1-4)
C 是一個基本的物理常數, m0 為真空磁導率. 現在(1-1)式寫成
(1-5)

物理意義

(1)描述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僅當帶電體的尺度遠小於兩者的平均距離,才可看成點電荷.
(2)描述靜止電荷之間的作用力,當電荷存在相對運動時,庫侖力需要修正為Lorentz力.但實踐表明,只要電荷的相對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 c,庫侖定律給出的結果與實際情形很接近.
[例1-1] 比較氫原子質子與電子的庫侖力和萬有引力(均為距離平方反比力
據經典理論,基態氫原子中電子的“軌道”半徑 r ≈ 5.29×10 -11 米
核和電子的線度 ≤ 10-15 米 ,故兩者可看成 “點電荷”.
兩者的電量 e ≈ ± 1. 60×10-19 庫侖 質量 mp ≈ 1.67×10-27 千克 me ≈ 9.11×10-31千克
萬有引力常數G ≈ 6.67 ×10-11 牛 ·米2 /千克2
電子所受庫侖力 Fe =- e2r / 4pe0r3 電子所受引力 Fg= -Gmpmer /r3
兩者之比: Fe /Fg = e2 / 4pe0Gmpme ≈2.27 ×10 39 (1-6)
可見,電磁力原子、分子結構中起決定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