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竹枯槎圖

幽竹枯槎圖

《幽竹枯槎圖》是金代書畫家王庭筠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收藏於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

此畫取老樹一段、竹枝數節。總體來說,畫面簡潔疏朗,筆致灑脫,寥寥數筆,或濃或淡,或乾或濕,隨意自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幽竹枯槎圖
  • 作者:王庭筠
  • 規格:縱38厘米,橫117厘米
  • 現收藏地: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材質:紙本
  • 創作年代:金代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幽竹枯槎圖
《幽竹枯槎圖》以水墨繪枯木修篁,枯樹椏權縱橫,霜韻鐵骨,枝幹上苔葉堆積,藤蔓纏繞。竹竿揮筆肆意,拔地而起。卷末有大行書自識:“黃華山真隱,一行涉世,便覺俗狀可憎,時拈禿筆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
卷末大字行書自識:“黃華山真隱,一行涉世,便覺俗狀可憎。時拈禿筆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卷後有元代人鮮于樞、趙孟頫、袁桷、湯垕、龔、康里巎巎、班惟志等多人題跋。

創作背景

北宋蘇軾以筆墨遊戲衍為文人畫,向風景慕者不乏其人,王庭筠所作即是。文人畫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以書法的用筆作畫,追求筆墨本身的趣味,而於描繪對象不拘泥於物形,而只取其神似,這實際上也是對宋代畫院注重寫實的正宗畫風的一種有意擺脫。《幽竹枯槎圖》就是純是寫出而非畫出,以書作畫。

藝術鑑賞

形象

畫中的柏樹幽竹著墨不多,卻簡練地勾繪出兩者的神貌。全畫取橫式構圖,應當說是取近景的局部,中間畫一棵粗壯的古樹,枯枝上古藤纏繞。一側有一支竹挺拔向上,在畫的頂部散落下一些竹葉,在樹的根部旁邊也有竹叢相擁,形成上下呼應。竹葉組合呈輻射狀,潤如帶雨,與枯樹幹逢春所生的團團葉簇相比對,更顯無限生機。

技法

圖繪柏樹和幽竹,作者筆墨不多而變化不少,兩者的風骨神貌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柏樹造型柯槎縱橫。樹根露裸出上,樹幹粗大,曲折直上。槎枝上堆滿著較厚的苔葉,主幹上疤結甚多,並纏繞藤蔓,攀援的藤蔓懸掛在枝條上,在亭中隨風搖曳。柏樹後幾竿幽竹,有一株竹竿挺拔直上,其餘匍伏於地上,枝葉紛披。用濕筆作枯樹,點染墨葉。墨竹焦黑,戈戟怒張,穿插於濃淡相間的枯木之間。枯槎乾用枯筆淡墨寫出,似不經意,筆跡之間出飛白,筆畫之間有空白,然後用較濃之墨補寫幾筆並點節疤,造成黑白相間,濃淡有別,使其構成全幅畫面。枝頭用濃墨如草如篆寫出,再以濃墨點苔,畫竹竿揮筆肆意,其勢拔地而起,竹葉也以濃墨撇寫,葉如刀裁,片片挺勁,焦墨的運用更加強了它的表現力;所以,在墨色上顯示出一種層次感,破筆與濕筆交替,藏筆與尖筆交替,緩筆與捷筆交替,濃筆與淡筆交替:這種交替筆法,均是一揮而就,並非是事先所作的排布,完全出於畫家的熟練的技藝。總體來看,此畫雖用筆簡率,於枯澀中寓溫潤;竹竿挺拔,葉如刀裁,全用焦墨,生機盎然。

名家點評

元代畫論家湯墾:“上逼古人,胸次不在元章之下也;”(《畫鑒》)。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幽竹枯槎圖》應該是靠向米芾墨戲的一種畫風,有如王庭筠書法也學米芾一樣。濕筆縱橫作枯樹,點染墨葉,是一種大氣淋漓的風姿。墨竹焦黑,戈戟怒張,穿插於濃淡相問的古木之間,在墨色上提示出一種層次感:破筆與濕筆交替,藏筆與尖筆交替,緩筆與捷筆交替,濃筆又與淡筆交替。而這種種交替,均是得力於一揮而就的抒寫,並非是事先排布慘澹經營。

歷史傳承

《幽竹枯槎圖》舊藏清內宮,民國時期被溥儀在天津時賣出,後流入日本,現藏於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

作者簡介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書畫家。字子端。河東(今山西運城永濟)人,一作蓋州人,又作熊岳人。米芾外甥。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後卜居彰德,於黃華山寺讀書,故號黃華山人。明昌三年(1192),召為應奉翰林文學,命與秘書郎張汝方共同編纂《品第法書名畫記》,遷翰林修撰。擅長山水、竹石。論者渭:其胸次不在米芾之下。亦工詩、善書。傳世作品有《飛泉出峽圖》《歲寒三友圖》《放鷹圖》《幽竹枯槎圖》(今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鄰館),著有《王翰林文集》《黃華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