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

年關

年關,指農曆年底。舊時欠租、負債的人必須在這時清償債務,過年像過關一樣,所以稱為年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年關
  • 拼音:nián guān
  • 注音:ㄋㄧㄢˊ ㄍㄨㄢ
  • 出處:《北平歲時志·十二月》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典故,

基本解釋

1、[end of the year(formerly time for settling accounts;Spring Festival was like a barrier for the poor to tide over in the old society)] 指農曆年底。舊時欠租、負債的人必須在這時清償債務,過年像過關一樣,所以稱為年關。
2、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農曆春節前後有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即“春運”。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春運”期間,大量農民工回家過年,由於運力不足,導致“一票難求”,再加上“黃牛黨”倒票,“一票難求”的現象更是雪上加霜。農民工為了回家和家人團聚過年,不惜拿出一個月的工資來買“高價票”。由於車票難買一年甚是一年,年年如此,猶如過關,故為“年關”新解。

引證解釋

1、舊指陰曆年底。舊時商業往來,年底必須結清欠賬,欠債的人過年之難,猶如過關,故稱。
張江裁《北平歲時志·十二月》:“近年 北平 商戶,多已分節清款,若在外省,則尚有年關始清者。”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二:“舊曆年關,眼瞅臨近了。屯子裡還是象燒開的水似地翻滾。”
2、作品名。《年關》,節選自《茅盾全集》中的《林家鋪子》第四章,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茅盾(1896-1981),現代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

典故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熬,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