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地名錄》是平遙縣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遙縣地名錄
- 作者:平遙縣人民政府
- 語言:漢語
- 類別:地方志
《平遙縣地名錄》是平遙縣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平遙縣地名錄》是平遙縣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2內容簡介本名錄收錄的地名包括平遙縣的行政區劃與居民點地名、名勝古蹟地名、道路與橋樑地名、各類地理實體地名等。1作品目錄封面平遙縣地名錄圖片附圖城牆內景一角城牆外景鎮國寺萬佛...
《平遙地名錄》記載,“該村原系南營派支村莊,於本世紀(20世紀)20年代取名為新營。”從此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村原本屬於南營管轄,直至上世紀20年代才更名為新營(時任村長為劉玉璽),距今不足百年。我村舊名為新莊,顧名思義,是一個新出現的村莊。2020年重修關帝廟時,曾挖出一塊斷碑,此碑是清代同治四...
《平遙縣地名錄》上記載:陝西常姓人於明代洪武年間先後兩次遷居於此,形成南北兩堡,故稱此地為“常堡”。北面之常堡即為“北常堡”,簡稱“北常”。北常村由此得名。很久以前,北常村常姓人中有一男子在北京經商,掙下了很多錢,但長年不能回家。家中有一老母親,非常想念兒子,但見不上兒子。孝順的兒子在...
平遙縣館藏人事檔案9333餘卷。主要包括組織、人事、教育、統戰等部門退休、死亡、受處分、落實政策幹部職工檔案。此外,還有部分會計、科技、聲像、實物檔案。平遙縣館藏資料中有光緒八年出版的《平遙縣誌》、歷史書籍以及解放後出版的《人民日報》、《山西日報》等重要報刊合訂本,《平遙縣概況》、《平遙縣地名錄》、...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經濟發展 山西,素有"中國古建築寶庫"之美譽,作為山西省文物大縣的平遙,有著自己獨特的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古城牆、列入我國第三位最珍貴的木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作為研究我國早期彩塑樣本的五代彩塑珍品、國內古代...
《平陸縣地名錄》是平遙縣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錄共彙編人民公社,生產大隊,自然村等平陸縣各類地名,總計1510條地名。作品目錄 封面 平陸縣地名錄 平陸縣城 平陸縣地圖 前言 平陸縣居民地音序排列表 目錄 第一章 平陸縣概況 第二章 平陸縣沿革 第三章 平陸縣人民政府關於部分地名更名的通知 第四章...
東泉村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東泉鎮,位於平遙縣城東南16公里處,是個典型的丘陵山區村莊。這裡的村民以種植業為生,兼顧養殖業。全村的農戶大約有1269戶,總計3203人,分為12個組,人口分布比較集中。全村的耕地面積有3958畝,其中水澆地3441畝,主要以種植小麥,高粱為主,人均純收入為2295元。基本情況 東泉鎮...
中都鄉,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地處平遙縣西部,東鄰古陶鎮,東南與岳壁鄉、卜宜鄉、段村鎮接壤,南、西南與介休市張蘭鎮相連,西與寧固鎮毗鄰,西北與杜家莊鄉相連,北、東北與南政鄉相接,行政區域面積41.52平方千米。1949年,屬第八區;2001年2月,達蒲鄉更名中都鄉,閆壁村劃歸古陶鎮。根據第七次...
橫坡村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西南17公里,處丘陵地區,村莊占地面積1500餘畝,全村有耕地786畝,現有人口721人,年人均純收入4200元。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該村兩委班子帶領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村民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把建設山川秀麗、經濟富裕、和諧文明的山村旅遊度假村作為奮鬥目標,在綠化工作上取得...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康寧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於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擴修城池,是現今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整座城池宛如烏龜向南爬行,因此有“龜城”之稱。平遙古城由城牆、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整座城池對...
使木瓜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過上了小康生活。木瓜村也被晉中市委市政府評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村莊簡介 木瓜村位於東泉的東面,距鎮政府僅1公里。全村有人口1135人,341戶,轄有木瓜和雙井兩個自然村,全村有耕地1133畝。所獲榮譽 2023年3月,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 名單 。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是山西的南大門,總面積1173.5平方千米。在全國氣候區劃上是北溫帶亞濕潤氣候區中的渭河氣候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截至2023年7月,平陸縣轄 8個鎮、1個鄉 。縣政府駐聖人澗鎮。2022年末,平陸縣常住人口198716人。唐初屬蒲州,天寶元年(742年)陝郡太守李齊物開黃河三門漕道以利...
卜宜鄉永城村位於平遙縣城南部15公里,縣道常東線橫穿而過,交通便利。該村共407戶,1390口人。概況 該村北接范村,南接棗樹坪村,西與西卜宜相鄰,東北與軍寨村緊連,東南與段村鎮段村緊鄰。一、人口基本情況:該村共407戶,1390口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650人,參合農民126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人。二...
1988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平遙城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到1993年,國家和當地政府加大了修復保護力度。平遙城牆累計投資550多萬元。1997年12月3日,平遙城牆、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平遙城牆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交通信息 飛機:...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位於 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橋頭村 ,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為“一城兩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林寺則以彩塑而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彩塑藝術的寶庫”。雙林寺占地面積約為一萬五千平方米,內分東西兩大部分。雙林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世界遺產(平遙古城)金銀紀念幣由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發行背景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時期,公元1370年(明朝),在原基礎上擴建而成的規模。600多年來,城市面積和規劃格局基本未變,古城牆原狀保持完整。城內由街道、店鋪、寺廟、...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發源於山西中部的平遙縣,傳布至北方廣大地區。以此種技藝製作的漆器遠在唐代開元年間已遐邇聞名,明清兩代由於晉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長足的進步。2006年5月20日,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51。歷史淵源 春秋時期,...
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3年)。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時改稱“鎮國寺”,延用至今。寺廟經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現存寺院共有兩進院落,坐北朝南。鎮國寺的建築,以萬佛殿為最早,雖經歷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時的風貌,是中國佛教寺院...
平遙雙林寺彩塑藝術館是一家佛教藝術館。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橋頭村北側雙林寺。雙林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在此建立彩塑藝術館。1988年,雙林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大會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雙林寺為其中一項。雖然雙林...
彭坡頭村屬於丘陵山區,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東泉鎮東南方向寶塔山腳下,是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所在地、2008年初評審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全村209戶,常住人口300人,五保戶20戶,享受低保35人。全村有哈尼族3人,基督教信徒2人,全村人口出率在6.45‰以內,雙女戶2 戶。土地面積2880畝,其中林地1500畝,耕地...
梁家灘村,位於山西省平遙縣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寶峰山東側。村落選址講究,東、南、西三方群山環繞。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歷史沿革 相傳梁家灘村形成於唐代,到了元代,梁氏家族繁衍為村中的大戶,明清時更為興盛。柳根河由南向北穿村而過,背風向陽。村內現存傳統建築的面積約4萬m 。
平遙縣普洞村是一個歷史文化村,坐落在文化名城——平遙古城的西南方向,南和沁源縣接壤,西和介休界相連,與縣(古)城相距17公里。地理位置 山西省平遙縣段村鎮普洞村 簡介 全村占據面積約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00餘畝;退耕還林地3000餘畝;荒山造林7300餘畝。全村擁有人口4100餘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集居...
武鄉縣,隸屬山西省長治市,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東鄰黎城縣、左權縣,西界祁縣、平遙縣,北與榆社縣毗鄰,南與沁縣、襄垣縣接壤。全縣總面積1610平方千米,轄6個鎮、6個鄉,269個行政村。 截至2022年末,武鄉縣總人口為14.98萬人。武鄉縣綿亘於太行、太岳兩山之間,地勢呈東西高,中間低,狀若如意。...
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投資50萬元新建國小一座,劃撥50畝土地搞科研項目,與原學校配套組成平遙縣德育基地,新建兩所衛生所,開闢一處集貿市場,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村內勞務輸出很少,焦化廠和曙光工業有限公司能解決村內五六百人的就業。歷史文化 平遙喜村是研究晉商發祥、起源的活標本。作為城郊古...
北齊始置蔚汾縣,興縣舊志云:“置縣於北齊,因縣城地處蔚汾河谷之寬平處,故取名為蔚汾縣。則興縣建置之始也”。據《山西省歷史地名錄》記:漢為汾陽地,北齊設蔚汾縣,以縣境有蔚汾河故名,屬神武郡。隋開皇三年(583年),置郡屬石州(今離石)。大業四年(608年),改蔚汾縣為臨泉縣,屬婁煩郡。...
石神殿,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平遙城隍廟寢宮院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景觀結構 平遙城隍廟主殿宇使用藍綠色琉璃瓦脊,正殿前有月台,殿頂為卷棚頂,獻殿前加包廈觜殿。正殿上限為全廟最高,歇山頂,殿內塑有城隍神、判官、鬼卒等,擺放著四品軼...
慈相寺,原名聖俱寺,後因該寺一直由佛教慈恩宗僧人住持,故於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朝廷賜額,改名慈相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洪善鎮冀郭村北。慈相寺初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年間至金明昌年間(1190~1196年),又大加修葺。慈相寺,坐北朝南,寺院占地約6000平方米,總...
北常普音寺,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段村鎮北常村。2016年6月6日,北常普音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唐朝(618年—907年),北常普音寺創建。明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北常普音寺重修。清代,北常普音寺補葺。建築特點 北常普音寺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