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鎮

平遙鎮

平遙鎮,位於山西省中部,汾河上游,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歷史古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據傳,平遙為陶唐氏帝堯所居之地,故古稱"陶唐遺墟"。西漢北魏時,因為陶為太武帝的名諱所忌,遂改為平遙。此後,平遙一直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遙鎮
  • 別名:陶唐遺墟
  • 行政區類別:城鎮
  • 地理位置山西省中部,汾河上游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主要景點,歷史地位,著名企業,文化活動,祭星,添倉日,祭灶君,爆食,漆文化藝術節,特色餐飲,碗脫則,牛肉,酥梨,

歷史沿革

平遙鎮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鎮縣衙平遙鎮縣衙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
平遙鎮果寺平遙鎮果寺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蹟,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平遙鎮是現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漢族傳統城鎮,建於14世紀。城鎮布局集中反映了5個多世紀以來,封建中國在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方面的變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建築同銀行業關係密切。平遙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當時整箇中國銀行業的中心。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派專家田中淡考察平遙古城時欣然題詞“平遙古城甲天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經濟發展

山西,素有"中國古建築寶庫"之美譽,作為山西省文物大縣的平遙,有著自己獨特的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古城牆、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作為研究我國早期彩塑樣本的五代彩塑珍品、國內古代建築中罕見的"懸樑吊柱"結構的清虛觀、中國金融業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的"日升昌"票號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遙古城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城內近4000處傳統民居中,有400多處保存價值極高,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平遙民居多建於1840年到1911年,是按照漢民族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築起來的,集中體現了中國明清漢民族的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意識形態,社會生活各方面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平遙民居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精巧的雕刻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漢民族古代民居群落。
平遙鎮古城平遙鎮古城
平遙古城還是19世紀中後期中國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當時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曾操縱和控制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在票號興盛的100多年裡,對中國近代金融業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瓮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瓮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瓮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主要景點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蹟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其中有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3年(1370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擊城牆;有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殿內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是研究中國早期彩塑的樣本;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現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中國宋金時期文廟的罕見實物——文廟大成殿;有中國金融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樑吊柱”奇特結構清虛觀。觀內20餘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國古代木雕造像藝術和道教發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內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紛的各種琉璃實物。同時,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古城內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餘處典型地體現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平遙鎮
平遙縣城隍廟
位於平遙古城東側,其初創於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間修葺補築,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廟會期間毀於火災,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續修,現存建築規模,屬清代規制,廟院宏大,布局完整,總占地面積為7302平方米。平遙城隍廟與眾不同之處有於“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三廟合一。
平遙鎮平遙鎮
城隍廟位於整個建築群中軸線,座北朝南,前後四進院落,殿宇高大挺拔,臨街山門,殿前戲樓,殿後寢宮,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牌樓、山門、戲樓、獻殿、城隍殿、寢宮層層疊進,遊廊、官廳、東西廂房、配殿縱深相連,貫穿為一體,既有寺廟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築風格,其神學意趣和“前朝後寢”的功能十分明顯。正殿屋頂上精美的琉璃屬清代原件,歷經百年滄桑,色澤如初,尤其孔雀藍的各類製品是研究古代琉璃不可多得的珍品。灶君廟,財神廟位於東西兩側,另設一院,自成體系。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相互溝通,主次分明,廟宇相連,氣勢宏偉,布局規整,景致十分奇特。
平遙城隍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其以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建築之精而著稱。平遙城隍廟無論從建築結構,還是局部的藝術處理,以及殿內所展示的神話傳奇故事,均體現中國古代儒道兩教為主的文化內涵,是研究平遙古城禮制特色,宗教體系,建築藝術和思想文化的不可多得的歷史遺產。
清虛觀
位於古城東大街,座北向南,創建於唐顯慶二年,幾經易名,至清代復稱“清虛觀”至今。現已闢為平遙縣博物館。 清虛觀內主要建築有十座,牌坊山門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玉皇閣(今不存)等,自南而北建於中軸線上。臨街的牌樓,為木結構二柱式,前後設戧柱,歇山頂造,正面匾額為清代知縣蔡亮茂題字∶“清虛仙跡”,背面為候銓知縣郝庚題字∶“古陶勝境”。
白雲寺
位於縣城西南十九華里的卜宜鄉梁家灘村西,創建年代不詳,歷經幾次修葺,成為一座匯集明、清、民國等三個歷史時代建築藝術的古寺。 白雲寺為四進院落,山門為三孔高大的窯洞,外有兩株古槐,四株古柏。門頂石刻“白雲禪院”。山門上建有春秋樓三楹,內塑有關羽“夜讀春秋”像,關平、周倉兩旁侍立。笫一院南殿內塑有千手觀音木雕像。中院正殿內供有釋伽牟尼,像高達兩米,上懸木匾“至尊無上”。後院有佛殿、僧房等,“八寶蓮池”居院中。白雲寺夏季清涼宜人,綠樹成蔭,加上禪煙飄繞、誦經陣陣,別有一番世外之感。不妨去感受一下。
遙鏢局
鏢局從狹意的角度來講就是為一些商家、個人提供安全保障的專門機構,到了清朝中葉,隨著金融業的興起(票號的產生),鏢局的主要業務就是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兩大鏢系;銀鏢和票鏢;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標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就轉化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飾和人身安全,這就形成了糧鏢、物鏢、人身鏢三大鏢系,這也就是鏢局走的六大鏢系,即:信鏢、票鏢、銀鏢、糧鏢、物鏢、人身鏢六種鏢。 山西人在外經商的特別多,這就給山西人創辦鏢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中國第一家鏢局是由山西人神拳無敵張黑五在北京順天府門外創辦的“興隆鏢局”,像中國歷史上平遙縣的王正清創辦的同興公鏢局,祁縣戴二閭創辦的太汾鏢局,文水左二把創辦的昌隆鏢局都在歷史上享有名氣的,山西人創辦鏢局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數量上都是最早和最多的。平遙比較有名的當數同興公鏢局、中國鏢局華北第一鏢局
平遙縣衙
位於城內的政府街(舊稱衙門街),座北朝南,占地二萬六千多平方米。經過歷代添修和現在精心復原,平遙縣衙已成為我國現存極少的、完整的古縣衙之一。 縣衙內的建築沿中軸一字排開,依次為∶衙門、儀門、牌坊、大堂、宅門、二堂、內宅、大仙樓。東西廂設“六房”即吏、戶、禮、兵、刑、工房。院東自南向北有鐘樓、土地祠、贊候廟、糧廳、花廳。院西有申明亭、重獄、女獄、輕獄和公廨房、督捕廳、洪善驛站和閻王殿等建築群。衙門對面有一堵用於避邪的磚砌照壁。
平遙鎮古城牆平遙鎮古城牆
衙署大門西側,是申明亭,是有關吏員對民間糾紛進行了解和調解的地方。衙門兩邊是賦役房,為窯洞廂房,是收取賦役、錢糧的地方。東西賦役房北面,左側是廚灶,右側是炭房,供衙役們做飯、燒水之用。緊接大門的是儀門,也稱“禮儀之門”,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是象徵封建禮教的建築物,兩柱楹聯分別是“門外四時春和風甘雨,案內三尺法烈日嚴霜”。深刻說明了衙門內外的區別。
平遙三寶
人稱平遙有三寶,砌成的古城牆便是其一。在建城之初,此城牆僅為夯土築成,規模較小。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才擴建成現在的規模,至今雖歷經600餘年的滄桑風雨,但雄風猶存。這座周長約6公里的古城牆,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這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此外,清朝後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徵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由此可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響之深遠。
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城市規劃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裡,以市樓為中心,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及七十二條小巷經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全城現存四合院民居3797處,其中有400餘處保存相當完好。此外,城池內還建有一些大小廟宇,老式鋪面亦是鱗次櫛比,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向東北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十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方向、重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的雙林寺。在該寺的10餘座大殿內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事實上古城之寶不勝枚舉。

歷史地位

平遙是現代銀行發源地。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裡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裡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著名企業

山西省平遙牛肉集團有限公司是生產經營中國馳名商標“冠雲”牌平遙牛肉系列產品的股份制企業。是國內貿易部認證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是平遙牛肉產業中唯一的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0年公司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2年10月通過國家經貿委產品質量認證,“冠雲”註冊商標連續多次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山西省著名商標",且於2006年元月4日,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冠雲牌系列產品現有:平遙牛肉、五香牛肉、五香驢肉、紅燒豬蹄、熏雞、牛鞭、驢寶、牛腱肉、牛裡脊、半隻雞、六味香牛肉、一品香牛肉、香辣兔肉、狗肉、一口香驢肉、一口香狗肉、一品香五香牛肉、一品香鮮辣牛肉、一品香牛腱肉、一品香牛筋、一口香雞胗、一口香雞脖子、五香鳳爪、牛蹄筋等20多個品種40多個規格,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公司在京、津、石市、鄭州西安等均設有辦事處。
公司堅持以“繼承發揚平遙牛肉傳統工藝,鞏固提高平遙牛肉產品質量,研製開發平遙牛肉系列產品,發展推動平遙牛肉區域經濟”為己任,注重人本管理,科技創新,以“顧客的滿意就是冠雲的追求”為質量方針,以“鑄就民族品牌,爭創世界名牌”為質量目標,為振興民族工業而不懈努力。
目前,公司年屠宰活牛3萬頭的肉牛屠宰線即將投產。另外,為滿足消費者對冠雲系列產品越來越強烈的市場需求公司年產2萬噸肉製品項目將於2006年建成並投產。

文化活動

祭星

正月初八夜,打麵茶,制糕燈,設供桌於院內,祭祀值年歲君和滿天星君。有人因命星受歲星所克,恐生災難,便同時祭祀本命星官。

添倉日

添倉日又稱“填倉日”、“天倉日”。西漢淳于衍,曾做過糧倉官,為人正直,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獄,經女兒抗訴赦免。後人為了紀念他,把正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定為添倉節(正月二十小添倉,二十五老添倉),此日,家家戶戶用白麵包紅糖製成口袋或元寶形狀的麵餅,俗稱“布袋袋”。入夜鋪燈燒香,供奉添倉官,大聲喊“倉官爺,添倉來,糧食元寶添到咱房來。黑小子,趕車來,糧食元寶趕到俺房來”。意在祈禱豐收,希望生活富裕。

祭灶君

臘月二十三日,有食粞瓜的習俗。傳說這天灶君升天向玉帝匯報,人們以粞瓜祭灶,意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爆食

臘月初一日,有食爆米花的習俗,取意祛百病。

漆文化藝術節

9月19日至9月21日,平遙古城舉辦首屆中國(平遙)漆文化藝術節。屆時,我省以及北京、江蘇、福建;四川、廣東、浙江、甘肅、重慶等地人選首批國家名錄的漆藝項目和全國主要漆器生產地代表將齊聚這次藝術節。同時,藝術節將邀請喬十光、周劍”等專家學者出席。
首屆中國(平遙)漆文化藝術節活動主題為“保護、傳承、創;發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漆藝文化,慶祝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榮登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喚醒和提高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特色餐飲

碗脫則

平遙碗脫則是平遙縣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碗脫則為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距今已有100年的歷史。 碗脫則主要由白麵粉製作。它集涼粉與灌腸的優點於一身,既有涼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腸的濃烈香味,精而不膩,滑利爽心。夏可涼拌,冬則熱烹,老少皆宜,四季風行,是人們極喜愛的一種風味小吃食品。碗脫則的傳統製作工藝代代相傳,並不斷有所改進。目前,以董宣師傅第四代傳人董興旺所制為最精。

牛肉

平遙牛肉這一美味食品歷史悠久,最早由何人創始,史無記載。從《平遙縣誌》看,平遙牛肉源於漢代,明代已負盛名。清朝先後在平遙城內開業的興盛雷、自立成牛肉鋪享有很高聲譽。平遙牛肉就是繼承興盛雷、自立成傳統風味而發揚光大。平遙牛肉製作工藝獨特,色澤紅潤,綿香可口,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特點。

酥梨

平遙東南部為丘陵地區,海撥800至1000米,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地肥水美,綠樹成蔭,是晉中的“林果十強鄉鎮”之一。由於晝夜溫差較大,果品養分積累較好。特別是近幾年來,以科技為先導,在果品生產中大力實施深翻擴穴,穴貯肥水,生物覆蓋,疏花疏果,人工授粉,鋪反光膜,果品套袋等十幾項科技組裝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果品質量。作為平遙古城的特產的套袋酥梨1996年榮獲省首屆優質水果展評會“銀質獎”,國際果品及技術設備展覽會優質產品獎”。1999年,在“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被認定為名牌產品。套袋酥梨以其表面光潔,個大豐滿,多汁酥脆,營養豐富和無公害等幾大特點,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