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文化節

平遙文化節

平遙古城是我國現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一九八六年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查後把平遙古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每年的6月都將舉辦“平遙古城文化節”,文化節期間將為中外遊客舉辦大型的民間文藝表演、古玩鑑賞,同時舉辦經貿洽談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平遙古城旅遊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遙文化節
  • 節日時間:每年的6月
  • 節日類型:文化節
  • 流行地區:平遙古城
  • 節日意義:中外遊客舉辦大型的民間文藝表演、古玩鑑賞,同時舉辦經貿洽談會
  • 設定地點:平遙古城
  • 設立機構:國務院
  • 設定時間:每年的6月
地理位置:,城牆特色:,

地理位置:

古城平遙,國務院公布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平遙古城牆,以它古老、雄偉的風姿屹立在晉中平原上。
平遙古城牆,始建於公元前827—782年的周宣王時期。《平遙縣志》記載,西周大將尹吉甫嚴允曾駐兵於此。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基礎上擴建為今日的磚石城牆。這座縣城,明、清兩代500餘年間,先後修葺26次。多次的修葺,使平遙古城牆日益堅固、壯觀。

城牆特色:

平遙古城牆,城池子面呈方形,略偏東南向。東、西、北三面線條取直,只有南牆沿河走向曲折。城牆周長6157.7米(12.3華里),牆高6-10米;牆外築護城壕,深、寬各1丈。城門共有6座,各城門外曾設吊橋,瓮城上築重檐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四面牆體,每隔60米,築觀敵樓一座,整個城牆上共有72座觀敵樓。傳說,城牆上有垛口 3000個,現敵樓72處,是按孔夫子的弟子3000、賢人72的數字修築的。民間,人民民眾根據地平面布局,有“烏龜城”之稱,
平遙文化節
平遙城牆,牆體內填土夯實,外周青磚砌裹,頂部鋪磚排水,城牆四角,各建角樓,東南角還建有奎星樓一座。
平遙城牆,東西設有城門兩道,每道城門都突出在牆體外部,有里外二門,呈瓮形。由於瓮城共有6座,這就形成“烏龜城”之說。人們認為:南北兩門象頭、尾,東西四門象四隻腳。南門,里外兩門直通,象龜的頭部向外伸出,正好南門外有兩眼水井,人們將兩眼水井喻為烏龜眼睛。北門的外門形狀向東彎曲,又似龜尾東甩。東西四門,分別向頭的方向彎曲,猶如烏龜四腳爬行。
平遙城內,有大量的清朝末年民居、寺廟建築、街道鋪面等,與古城牆共同組成完整的平遙古城。舊時的平遙城是票號、富商匯集地,嚴謹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樸的建築工藝,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築藝術水平和民族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