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城隍廟

平遙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山西平遙城隍廟街中段。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鄭板橋宰濰縣,重修城隍廟並撰有《創修城隍廟碑記》。今天以城隍廟街的肉火燒最為有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隍廟
  • 外文名稱:The city god temple
  • 地理位置:平遙縣
  • 氣候類型:溫帶
  • 占地面積:7302平方米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布局結構,文化意義,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城隍廟,按照“天人合一”的禮制,以城內南大街為軸,同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城隍廟居上首。平遙城隍廟是一座年代久遠,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宗教規制齊全的官祀道教廟宇。
它以城隍正殿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廟、財神廟(附真武樓)四大部分組成,建築規模宏大,殿宇建築保存完好,在國內縣級城隍戶照陵廟中當屬珍品。
城隍廟的歷史文化內定翻熱奔涵十分豐厚,傳統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為一體。這些文化內涵不僅體雄犁民現在泥塑、壁畫之中,就連殿宇建築形式、月台樂蘭蒸歸樓、木刻磚雕等各個方面,也頗有情趣。

布局結構

城隍廟在建築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結構形式,開間、上獄辯限、木雕雀替圖案以及琉璃構件的使用,都嚴格遵循當時封建禮制,而且工藝上乘,多有宙匙盛鑽獨到之處。每間亭台樓閣,都注危斷擊重雕樑畫棟,精磨細琢,十分考究。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平遙縣在明清代商幫經濟的發達程度和雄厚財力。

文化意義

城隍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高雅文化需求。是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