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道地遺址是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梁家莊境內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道地遺址
- 地理位置: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梁家莊
- 南北長:約350米
- 東西寬:約250米
- 面積:約8.75萬平方米
平道地遺址是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梁家莊境內遺址。
平道地遺址是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梁家莊境內遺址。遺址內容平道地遺址位於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梁家莊,遺址北至大墳區,南至華溝,東起小沙溝,西至平道地,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約8.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
孫家道地發掘面積240平方米,地層可分為六層,年代最早的第⑥層深度約3.2米,出土物為六朝晚期;發現灰坑、灰溝、水井等遺蹟5處,出土小件器物20餘件。白家弄發掘面積350平方米,發現明清、南宋-元、隋唐-北宋三期河道,可能是在早期護城河基礎上改建而成。價值意義 餘杭古城遺址是一處從東周延續至今的古今重疊的...
廟咀梁遺址位於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康吊村台子社,面積約1.6萬平方米。地理位置 位於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康吊村台子社,為黃河南岸二階台地,西臨康李家社,東至旱地溝社,南至轉道地,北接大旱地,面積 約1.6萬平方米 所屬及出土文物 廟咀梁兩側的斷崖上離地表2米處有灰層和白灰居住面,灰層厚達0...
在溫嶺市府所在地太平街道西南岙底楊,因溪水曲折,迴環而下,溪底石平如砥,俯視高下層疊,而各十八道地。山上有雙獅把門、飛水岩瀑布、吊樓岩、東風岩、觀音洞等景觀。因村民集資興建了部分旅遊設施,遊人激增,成為居家旅遊之勝地。主要景點 石牌坊,設計、建造都比較簡樸。牌額上,也只是極平常的“曲徑通幽”...
其中,"6+N"涵蓋了牛羊、生豬、特色果蔬、高原菜蔬、優質糧油、道地藥材六個核心農業產業和潛在新興產業;"5+N"涉及多個生態工業領域;"1+6"則以文化旅遊為主導,輔以金融服務、商業貿易、現代物流、科技信息、休閒康養、特色餐飲六大服務行業。加快構建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
後道地前邊是一座正屋兩廂十三開間的四合院樓,前後開檐、四面採光。四合院正面有二門一窗,最中間為大門,石雕門框。院樓西側開門,東側開窗,雲頭卷拱設計,布局雅致而莊重。後道地大門迎面是寬敞明亮的走廊。堂屋花格窗門,花草嵌結飾紋。廊柱的牛腿部分,雕刻著寓意吉祥的圖案,包括獅子、羊和鹿等動物紋飾,以及...
美化,最佳化了環境。在各個設施中布置了“中華第一龍暨出土文物展”、繪製了《衛國春秋》壁畫(30幅)、《孔子在衛十年》壁畫(26幅)、《子路生平》壁畫(10幅)及《顓頊功德》壁畫等,彩塑了古代濮陽及衛國名人25尊,製做了《孔林父聽樂》的場景。加以每年舉辦各種臨時性展覽,已成為一處道地的戚城遺址博物院。
其中,高原苗木培育示範區228.5畝,主要以培育鄉土綠化苗木為主;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區3071.5畝,主要以示範種植適地適生道地中藏藥材為主;而仲學示範基地位於絨蓋鄉仲學村,占地總面積260畝。園區堅持“公司+基地+院校+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規範化、產業化和效益化為發展路徑。 [156] 社會事業 播報 編輯 教育 2023年...
頗為壯觀。下有黃龍潭,是革命活動遺址。有老虎坑、石板坑、挑坑、小戰坑等十坑。十八道地,水流湍急,而溪底石平如砥,俯視高低層疊,有如十八個道地。山上有雙獅把門、飛水岩瀑布、吊樓岩、東風岩、觀岩洞等景觀。近年建成了仙女散花、山寨木屋、古戰場城樓、露天游泳池等,吸引了大批遊客。
浮梁縣境內野生植物共有木本類、藤本類、草本類、水生植物等217科,788種,主要藥材品種有天然野生粉防杞、海金砂、大活血、台烏、黃精、百部、靈芝、前胡、桔梗、七葉一支花、玉竹等大批品種,都是道地藥材,它們質優、蘊藏量大,並且適宜種植的各類中藥材年產量在200噸以上,其中,粉防杞30噸、海金砂20噸、大...
三角道地解放井 上旺十三排樓屋 邵力子家屬墓 明強學堂舊址 徐錫麟衣冠冢神道柱 徐錫麟衣冠冢 亞墓 小庫村關帝廟 陶社 柯橋區 陳伯平故居 王秉璋故居 後梅農民協會舊址 黃炳興故居 曹素民故居 王家玟抗日戰爭遺址 紹興縣烈士陵園 抗戰英烈將士碑 梁俊元烈士...
撫松是中國人參之鄉,擁有1500餘年的野山參挖掘史,同時已有450多年人工栽培人參技術,是道地性人參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全球人參70%的交易量在撫松完成。同時,撫松還是全國重要的北藥基地,以人參為主的野生中藥材多達870餘種。2021年,撫松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3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9億元,第二產業...
織金古建築群包括位於織金縣城關鎮的東山寺、回龍庵、炎帝廟、小街龍王廟、斗姥閣、財神廟、白衣庵、隆興寺、紫竹庵、壽佛寺、黑神廟、玉皇閣、文昌閣、楊泗將軍廟、文廟遺址、回龍橋、月華橋、太平橋、日升橋、童生橋、興隆橋、和惺和尚墓塔、南門塔和位於三甲街道辦事處的保全寺、仲機橋,共25處文物點。織金古...
張文郁舊居始建於明代末年,有“十八”道地之稱。故居為張文郁辭官後興建,現存院落五個。故居鼎盛時期的型制屬當地記載的“三推九明堂”式,即由三進主屋、九個廳堂、三個大院、四條弄堂、外圍6~10個小院子組成。基本特點 在建築群落組合上,有三個明顯特點:第一,中心突出。張文郁故居所保留下來的共有三組院落...
自然景觀主要有:黃桷門、天燈石、飛來石、棋盤石、玉兔石、龜背石、乳峰石、手爬岩、石老虎及仰天窩、通天河、安溪竹海等;人文景觀主要有:距今21500年前的舊石器文化遺址和巴岳寺、慧光寺、玄天宮、羅睺寺、明月寺、玉皇觀、波侖寺、燃燈寺和青龍洞、康龍洞、三豐洞、孝子洞、白雲洞、乾洞子,還有石魚佛耳岩...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瑁改建學宮於舊嶺東道地(今興民中學校址)。於明成化年間始建,一直是當地的最高學府。1903年,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蕭惠長等先賢創辦新學,學宮改建成興民學堂(即興民中學),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何子淵首任學監(督學);1906年,興寧縣立中學(...
白沙鎮唐代合江縣城遺址,九支鎮宋代安溪縣城遺址,榕右鄉榕山城遺扯,合江鎮安樂山城遺址,城郊隋代劉珍修道“成仙”的雲台寺,縣西建於穴元之際的川南古剎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內的清代街區、古民居。南宋神臂城 南宋神臂城位於焦灘鄉境內神臂山上,距縣城30公里。古城東西長1200米...
2020年末預計糧食作物總產量23.5萬噸、蔬菜總產量6.4萬噸、生豬出欄8.6萬頭、牛存欄0.8萬頭、羊存欄8.4萬隻、家禽飼養量597.3萬隻、水果總產量0.9萬噸,以人參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產量1.6萬噸。全縣設施農業建設面積達到2300畝,農機從業人員達到1.8萬人,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1.8%。綠色農業發展有序推進,...
本草園根據藥用植物的功能分為經典方劑區、道地藥材區、有毒植物區、抗癌植物區、抗衰老植物區、藥食同源區、易混淆藥材區以及多部位入藥植物區等展示單元,為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育、中醫藥研究、教學、實習以及宣傳中醫藥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物材料。百卉園 百卉園以收集展示中國國內外豐富的著名觀賞花卉為宗旨,包括...
宗地面積489.77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751.15平方米;該房屋歷史悠久,是鐵楓堂創始人宋康池故居及行醫館址(《浙江醫藥文物及遺址圖譜》明確記載),2018年浙江鐵楓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並於2019年8月籌建”雁盪山鐵楓堂鐵皮石斛博物館”,以豐富雁盪山旅遊內容,帶動山老區經濟發展,傳播鐵皮石斛道地...
同治十三年(1874年) “紅頂商人”,胡雪岩籌建胡慶余堂雪記國藥號,於光緒四年(1878年)春正式開業,精選道地藥材,如法炮製中藥飲片,自製傳統成藥470餘種。清末,杭州中藥業購銷業務活躍,經營日漸分細。民國元年(1912年),杭城已有國藥號、藥材行40家,參茸店3家。民國20年,有大中小藥店、藥行151家,參茸店19...
這裡還曾經出土史前人類活動遺蹟遺物,以及犀牛、大象牙骨化石等。山腳下還有岩腳井,水質清澈,常年不乾。人們傳說,用岩腳井水養豬,豬肉不膩。當地順口溜所稱“思回魚,岩腳豬,馬子早芋兒,橫木大番薯”,成為當地道地的特色萊。暢岩山最富傳奇色彩的莫若每年農曆正月十一、十五和二月初一這三天了,竹木農具、生活...
圍繞枸杞、甘草、黃芪、黨參、柴胡、紅花、防風和肉蓯蓉等道地藥材資源,深度研發中間提取物和配方顆粒,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促進中醫藥生產加工集約化、規範化發展,帶動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產業向功能性食品、化妝品及保健品等領域延伸。突破創新實現生物製藥快速發展,培育形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醫藥產業集群,推動生物產業...
此書中另記載:“安化黑茶分道地茶和外路茶二大類。道地茶,即安化境內所產本地茶,安化洢水沂溪間之芙蓉山所產者品質為佳。”由以此證明,自古安化茶尤以芙蓉山品質為佳。芙蓉臘肉 又稱“百草霜臘肉”,意思是各種植物煙燻而成,集百草之精華附於臘肉上,芙蓉山民因歷史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故喜好煙燻臘肉,...
乾旱半乾旱山區以黃芪、金銀花為主,沿太子山沿線高寒陰濕區以當歸、黨參為主,建設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和政縣、康樂縣、積石山縣、臨夏縣為重點建設“雙低”油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圍繞旅遊大通道,打造油菜花景觀帶,走農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建成和政縣、康樂縣、積石山縣、臨夏縣為重點的沿太子山麓一帶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