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賦

《平江賦》是清代平江大儒彭昌鳳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辭藻華美、對偶工整、行文慎密、緊扣主題。向讀者展現了一個風景如畫、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秀美平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平江賦
  • 作者:彭昌鳳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清同治《平江縣誌》卷五十三藝文志三
  • 文學體裁:辭賦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楚文王自枝江徙來,國名羅子;吳孫權由荊江割置,郡號漢昌。昔改為州,沿有元之制;今定為縣,因勝國之疆。二十五洞天,曾稱其盛;第十一福地,乃其光。天文分乎軫翼,地理介於豫章。汨水之源,發自艾邑;天岳之鎮,位當郡陽。湘陰接於西隅,寧州峙乎東境,瀏陽在於南界,通城屬乎北鄉。
若乃長群巒,都眾岫。繫舟峰上,隱隱大禹之文;掃壇竹旁,落落神仙之。芙蓉池側,數畝之石丘如犁;仙女台前,竟日之狂飈應候。逶迤而下,斷續相連。梧桐山瀟瀟暮雨,觀音閣滴滴龍泉。梅福幽棲,石樑、石柱,猶有存者;元人辟寇,山羊、花羊,實若連焉。敕書侖,羅子昔駐於此;白水寺,侍郎舊隱於禪。洞口桃花,桃開似錦;岩腰龍影,龍臥如旋。尓其懸岩千尺,落澗一泓。水淨沙澄,藻荇羅羅可數;山環流抱,魚雁隊隊交橫。老鴉灘上聽江音,晴天始嘯;石碧潭前看月色,秋夜滋明。羽瀨祠,關壯繆橋頭馬;汨羅戍,屈大夫澤畔吟行。臥龍仙橋,靡有斧鑿之跡;眠雲紙臼,長聞舂杵之聲。純水與純山,形為表里;昌流與昌字,貌其迥瀠。歷一百十里之遙,繞城南而西注;經四十八灘之險,匯湘水以東征。
爾乃出雲蒸雨,孕秀含芳。九老人不減耆英之會,名題石壁;九君子直接程朱之傳,祠建學旁。廷揚欲遠秦檜,力求補外;和甫不附江陵,情願謫涼。梅岩有逆鱗之稿,兵部著六事之匡。武略超群者太保,淮南寢謀者職方。入世誰憐,余天民狂瀾自障;讀書足樂,喻明道楷模獨當。行之高蹤,了翁有學齋之提額;天游詩思,竟陵來太白之褒揚。孝感妃與曹娥接踵,穩梅婦以姑息同亡。立德、立功、立言,未易更仆而數;有、有為、有守,實由地靈而彰。
若夫地鮮丕壤,山多石田。鋤雨耕雲,常臨天半。執筐提,屢在岩邊。粟黍稻梁,供無飢於八口;瓜荼葵棗,介眉壽於百年。別有山雞惜羽,翡翠藏鮮。子規夜叫,鷓鴣晨翩。獾裘可衣,熊蟠堪煎。虎嘯猿嗥,每在荊榛之域;糜游鹿走,多出蔥籠之巔。又若蘭植根於空谷,桂叢生於山中。當春向榮,槐檀榆柳;臨冬挺節,檜柏杉松。三竿二竿之竹,八尺九尺之桐。石鯽重唇,游於沼壑;癩黿肋鱉,產於沖瀜。非濯濯之山,斧斤可伐;僅悠悠之水,舟楫才通。至於人稱好義,族多李唐。男勤耕稼,女力蠶桑。服賈不涉於遠地,橫經維在乎膠庠。邊幅是修,衣冠不綴於盛夏;冶容為戒,鉛華不設於帷房。固由舊俗之純樸,要本盛治之輝煌。有十室之忠信,茲且彈丸百里;沐列聖之陶淑,用獻芻蕘一章。

作者簡介

彭昌鳳(?--1764年),字碧梧,號丹峰,湖南平江人。乾隆九年(1744)舉人,岳陽書院山長。性孝友,父親疾病在床,侍奉數月衣不解帶。父亡,廬墓守孝三年。中年喪妻,未再娶,撫養孤侄,如己所生。族人某某,父母包辦新娶一妻,恨妻貌醜,欲休之,訴至郡縣多年。昌鳳曉以情理從中說合,使夫婦和好。張、陳兩家比屋相鄰,因小事常年不睦,相互挑釁,告狀不止。昌鳳利用春社宴會之機真誠勸解,分析利害,兩家遂修好罷訟。昌鳳卒後,知縣宋兆元請附祀九君子祠,得到批准。著作有《未信集》、《丹峰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