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蕘

芻蕘

芻蕘,漢語辭彙,

拼音:chú ráo,

基本解釋是指割草打柴的人,

出自《詩·大雅·板》和劉開《問說》。

相關辭彙有芻蕘之見、芻蕘之言、詢於芻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芻蕘
  • 拼音:chú ráo
  • 解釋: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 出處:《·大雅·板》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示例,相關辭彙,

詞目

芻蕘

拼音

chú ráo

引證解釋

1、割草採薪。
《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趙岐 註:“芻蕘者,取芻薪之賤人也。”
《隋書·煬帝紀下》:“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禍福。”
《資治通鑑·漢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盡所聞於前,群臣之上願,社稷之長福也。” 胡三省 註:“刈草曰芻,採薪曰蕘。”
2、割草採薪之人。
《詩·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毛 傳:“芻蕘,薪采者。”
《淮南子·主術訓》:“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3、指草野之人。
《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
唐 郭湜 《高力士傳》:“陛下不遺鄙賤,言訪芻蕘,縱慾上陳,無裨聖造。”
4、淺陋的見解。多用作自謙之辭。
唐 劉禹錫 《為杜相公讓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盡芻蕘。”
《西湖佳話·葛嶺仙跡》:“ 葛洪 因辭謝道:‘芻蕘上獻,不過備大人之一采。’”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東鄰墓》:“郎若聽妾芻蕘,準於闈後獲一縣令。”
郭沫若 《贊天地之化育》:“茲際協會成立一周年紀念,謹以一個未成器的醫科學生的資格,獻芻蕘如上。”

示例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相關辭彙

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示例】:但軍旅之事,容當陸續奉獻,~,供將軍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解釋】: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話。指普遍百姓的淺陋言辭。也用作講話者的謙詞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示例】:巧匠何曾棄樗櫟,~或有益。 ◎宋·李清照《上樞密韓肖胄》詩
③詢於芻蕘
【解釋】:詢:問;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況,徵求意見。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