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纓

帽纓,拼音為mào yīng,漢語辭彙,是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帽纓
  • 讀音::mào yīng
  • 帽纓::指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物。
  • 相關文物:青銅時代,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
相關文物,相關典故,

相關文物

稍殘,有28根毛線對摺,對摺處用毛線扎系,頂部有圓銅片,每根毛線由八股細線捻成

相關典故

子路之死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史記·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西漢·司馬遷)
絕纓大會
莊王嘉繇基一箭之功,厚加賞賜,使將親軍,掌車右之職。因令尹未得其人,聞沈尹虞邱之賢,使權主國事。置酒大宴群臣於漸台之上,妃嬪旨從。莊王曰:“寡人不御鐘鼓,已六年於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願與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員,俱來設席,務要盡歡而止。”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進食,太史奏樂。飲至日落西山,興尚未已。莊王命秉燭再酌,使所幸許姬姜氏,遍送諸大夫之酒,眾俱起席立飲。忽然一陣怪風,將堂燭盡滅,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見許姬美貌,暗中以手牽其袂。許姬左手絕袂,右手攬其冠纓,纓絕,其人驚懼放手。許姬取纓在手,循步至莊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內有一人無禮,乘燭滅,強牽妾袖。妾已攬得其纓,王可促火察之。”莊王急命掌燈者:“且莫點燭!寡人今日之會,約與諸卿盡歡,諸卿俱去纓痛飲,不絕纓者不歡。”於是百官皆去其纓,方許秉燭,竟不知牽袖者為何人也。席散回宮,許姬奏曰:“妾聞‘男女不瀆。’況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獻觴於諸臣,以示敬也。牽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肅上下之禮,而正男女之別乎?”莊王笑曰:“此非婦人所知也!古者,君臣為享,禮不過三爵,但卜其晝,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盡歡,繼之以燭,酒後狂態,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顯婦人之節,而傷國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歡,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許姬嘆服。後世名此宴為“絕纓會”。髯翁有詩云:
暗中牽袂醉中情,玉手如風已絕纓。
盡說君王江海量,畜魚水忌十分清。(東周列國志--明·余邵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