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景
在彈道飛彈家族中,攜帶常規彈頭的常規彈道飛彈最先登上歷史舞台,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常規彈道飛彈——
V-2飛彈在第一次實戰中就表現了其作戰威力和遠大發展前途,雖然其沒能實現當時納粹德國當局挽回敗局的願望,但其V-2飛彈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射程遠、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等優點還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德國戰敗之後,美、蘇等戰勝國瓜分了德國研製彈道飛彈資料、設備及相關科研人員,上述國家在較短的時間內仿製成功了V-2飛彈。冷戰鐵幕的落下和核武器的出現讓配備核彈頭的戰略核飛彈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最先登上歷史舞台的常規
彈道飛彈反而在戰略拜煮核飛彈這個後來者的陰影下執著前行。
逐漸被重視的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
由於早期常規彈道飛彈的打擊精度較差,配備常規彈頭的常嚷夜微備規彈道飛彈只能用於打擊城市等大型目標,因此其作戰效能臘重臘也飽受質疑。雖然作戰效能比較有限,但對於一些缺乏有效遠程打擊力量的小國來說,具備
射程遠、投射量大等優點的常規彈道飛彈還是不可多得的“殺手鐧”武器。隨著
固體火箭技術和制導技術的發展,常規彈道飛彈的打擊精度、反應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作和提您戰效能的提高使之具備精確打擊固定軍事目標的能力。隨著美、蘇等國對核戰爭和常規戰爭認識的深化,常規彈道飛彈在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得到了強化,上述國家不約而同地投入更多的精力發展常規彈道飛彈。
有矛必有盾,
彈道飛彈的出現也催生了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早期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防禦的主要目標是攜帶核彈頭戰略核飛彈(主要是遠程彈道飛彈和
洲際飛彈),對攜帶常規彈頭常規彈道飛彈的防禦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防禦核飛彈。常規彈道飛彈威脅的增大讓美、蘇等國將一些注意力轉向防禦常規彈道飛彈。對於不遺餘力發展針對戰略核飛彈的飛彈防禦系統美、蘇等國家而言,攔截飛行速度較慢、突防能力較弱的常規彈道飛彈顯然是一件難度相對較低的事情。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成功使用“奈基”、“霍克”等防空飛彈攔截“下士”、誠實約翰等近程彈道飛彈。冷戰時期,超級大國在熱點地區激烈爭奪等因素促使了常規彈道飛彈全球擴散,飛彈擴散因此也成為影響國際和地區安全的一個重要問題。
冷戰結束後,以冷戰勝利者自居的美國更加重視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展,針對
戰術飛彈威脅的增大,美國在1993年提出了眾所周知的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TMD),經過近10餘年的努力,TMD在2006年左右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除了美國,其他國家對常規彈道飛彈防禦的重視程度也提高了新的層次,新出現的中遠程
防空飛彈通常都具備有限反近程彈道飛彈能力。對於常規彈道飛彈特別是近程常規彈道飛彈(CABM),如何在飛彈防禦系統快速發展的當下提高突防能力和毀傷效果是常規彈道飛彈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各國提高飛彈突防能力主要在飛彈突防手段和突防策略上下功夫。採用突防手段是增加飛彈突防能力的重要舉措,彈道飛彈的突防手段包括多彈頭突防、誘餌突防、干擾突防、機動突防、隱身突防等等。在使用突防手段的基礎綜合突防策略可以進一步飛彈突防能力。
在突防策略方面,通常採用的突防策略包括先發制人破壞敵
反導系統信息鏈(天基、陸基、海基信息鏈)、飽和攻擊、聯合其他打擊力量綜合突防等,其中飽和攻擊是重要的突防策略之一。由於常規
彈道飛彈特別是近程常規彈道飛彈尺寸較小,空間比較有限,其突防手段也無法像
洲際飛彈那樣豐富,採用多種突防策略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近程常規彈道飛彈突防能力,前文提到的飽和攻擊是近程常規彈道飛彈提高突防能力經常採用的突防策略,要實現飽和攻擊必須在發射階段採用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殃頸榆術是彈道飛彈火力運用戰術中的一種,齊射的飛彈根據需要打擊同一目標或者打擊不同目標。
常規
彈道飛彈齊射戰術雖然擁有不少優點,但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應剃雅技術上等難點,比如統一指揮、飛行彈道、店匪殼雄飛行時間等問題。作戰時,其具體要組織多少枚飛彈齊射需要綜合分析最佳火力單位數量的問題,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可能造成毀傷過渡而浪費昂貴的飛彈,且由於齊射間相關性導致作戰效能的降低。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優勢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具有不少的優勢,其優勢主要來源於短時間和大威力的突擊效果,在彈道飛彈誕生之後,這種戰術就備受重視,無論是軍事強國還是裝備常規彈道飛彈的小國都非常重視這種戰術的運用和研究。曾經在兩伊戰爭中上演“襲城戰”的伊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就非常重視這種戰術的運用。根據相關資料,伊拉克充分借鑑兩伊戰爭中飛彈襲城戰的經驗,在後來的戰爭實踐中非常重視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運用,例如在1991年的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在開戰的第二天凌晨和第4天凌晨就分別組織了8枚和7枚飛彈齊射打擊。通過兩次戰爭洗禮的伊拉克再也無法組織令人震撼的飛彈齊射,在“襲城戰”中處於下風的伊朗在戰爭結束後大力發展彈道飛彈,現在擁有數量可觀的伊朗時不時在軍演中組織彈道飛彈齊射,震撼的視頻或照片總能吸引世界目光。
(1)在飛彈防禦系統快速發展的今天,常規
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已經成為提高其提高突防能力和毀傷效果的重要途徑。如果運用該戰術突擊單個目標,該戰術運用帶來的第一個優點是帶來巨大的毀傷效果和震撼力。在常規彈道飛彈火力運用戰術中,對於機場、港口、兵力集結地等重要目標經常需要採用齊射戰術,通過同地同時或異地同時對同一目標進行集群射擊,飛彈能夠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獲得巨大的毀傷效果。
(2)飛彈齊射戰術帶來的第二個優點是使飛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增強飛彈的突防能力。無論是戰略核飛彈還是常規
彈道飛彈,飽和攻擊都是應對飛彈防禦系統提高突防能力的重要突防手段,因為飛彈數量(包括彈頭)達到一定的數值,敵方的飛彈防禦系統就會被飽和。像
洲際飛彈這樣的戰略核飛彈由於空間較大,其可以採用分導式核彈頭,幾枚飛彈就能形成幾十枚配單彈頭的飛彈才能形成的突擊效果。近程常規彈道飛彈一般無法採用分導式彈頭技術,齊射戰術就成為飽和攻擊的主要手段。以大家經常談到的“愛國者”飛彈系統為例,根據相關資料,“愛國者”PAC-2飛彈系統的MPQ-53雷達可監視100個目標,同時對8個目標進行跟蹤,可同時引導18-24枚飛彈並對5枚飛彈進行末制導,飛彈在誘餌突防的情況下一次發射30枚飛彈,飛彈突防的機率可達到72%左右(一個火力單元發射10枚攔截彈,火控雷達採用交替引導方式),即使現在升級為“愛國者”PAC-3系統採用了性能更強大的MPQ-65雷達,在體系對抗下也無法有效對抗飽和攻擊,可見飛彈齊射戰術是應對飛彈防禦系統的有效戰術。
(3)短時間內完成發射,提高整個飛彈發射單元生存能力是飛彈齊射戰術帶來的第三個優點,我們知道一次成功的飛彈發射需要整個發射單元內各系統的密切配合,一個完整的常規
彈道飛彈旅包括發射車在內擁有幾十甚至上百輛車輛,目標特徵明顯,特別是一旦飛彈發射更容易被天基、空基偵察系統發現。美國正在組建的
天基紅外系統監控能力更強,結合美國正在研製的RQ-180偵察機、X-47B等新型武器,美國未來對對手彈道飛彈部隊的獵殺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因此提高飛彈發射單元的生存能力是飛彈部隊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飛彈齊射戰術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發射,減少暴露時間,發射完畢後,發射單元可根據戰場環境馬上轉入隱蔽疏散,提高飛彈發射單元的生存能力。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分類
飛彈齊射戰術一般考慮時間和地域兩個因素,理論上,飛彈齊射戰術大體上可分為“同時同地發射”、“異地同時發射”、“異地分時集火打擊發射”等,這裡的同時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是同一時刻發射,也可以指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的連續發射。同時同地發射時指所有發射單元部署在相對集中的地域,執行發射的單元幾乎在同一時間點火的發射方式。這種發射方式在實施時指揮單元通常對所有發射單元均可通視,指令下達和傳輸必須通視進行。為了便於指揮和實施,指揮和各發射單元不能間隔太遠。由於飛彈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的火焰和燃氣流,因此各發射單元相互之間需要相隔一定的距離,間距一般在200-400米之間,在運用該戰術時需考慮飛彈飛行彈道互擾的問題,運用時可根據需要打擊同一目標,也可打擊不同目標。
異地同時發射是指多枚飛彈在不同地域同時向敵人一個或多個目標實施發射打擊的戰術。該戰術一般用於部署距離不遠同型號的
彈道飛彈,通常由多個飛彈發射單元統一實施,在統一號令下或預先約定的時刻實施,在目標選取方面上同樣可打擊同一目標或多個目標。異地同時發射符合現代“火力機動思想”,分屬不同地域對敵偵察預警和反導攔截提出更高的要求,飛彈發射完畢後分散隱蔽的時間可以進一步縮小,不容易被“一窩端”,提高飛彈部隊生產能力的同時提高飛彈的突防能力。
分時集火打擊發射是指發射時間不在同一時刻,但飛彈能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這種發射既可以在同一地區組織,也可在不同地區組織。由於發射地點的不同,在打擊同一個目標時需考慮飛彈的飛行時間,通過合理的火力控制使飛彈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這樣才能達到飽和攻擊效果。其發射方式的實施難度也比較大,需要解決不同型號飛彈射程和部署地區的差異造成飛彈無法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的問題。
美國將試射新型常規飛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20分報導,昨天(2010年4月8日),
捷克首都
布拉格剛剛見證了美俄兩國新的進攻性
戰略武器裁減條約簽署。儘管歐巴馬對外公開宣布,將削減其
核武器數量,但
五角大樓卻一直在開發全新的飛彈來彌補這一空缺。據稱一種新飛彈攜帶常規彈頭,能在不到60分鐘內從美國本土打擊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標。下個月,這種新型常規飛彈將進行首次試射。
新型常規飛彈的4種超凡作戰能力
美國會在2008財年軍事預算中,首次單獨撥款1億美元,推動快速全球打擊計畫,也就是規定美軍在得到白宮命令後,在一小時內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打擊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標。新的武器系統必須具備4種超凡作戰能力。
一是瞬間打擊能力。這一系統的打擊目標將主要是轉瞬即逝的敏感目標和高價值目標,如恐怖組織的會議場所或武器發射平台等,因此必須能夠在接到命令後,在一小時內就能對全球上的任一目標實施打擊並予以摧毀。
二是遠程作戰能力。新的快速打擊武器系統必須能夠從美國本土發射,打擊境外任何目標。按照美國防部的要求,這一打擊武器的作戰距離1萬~1.2萬公里。
三是隱蔽突防能力。由於當前各國正在競相發展空中預警能力和電子干擾技術,並大力提高攔截水平,而美國最早將從2015年開始部署最新的常規
彈道飛彈,因此該武器在設計階段就必須充分考慮其隱蔽突防能力,以滿足若干年後的戰場環境要求。
四是精確打擊能力。以降低附帶損傷和減少外交糾紛。
美俄簽署削減核武新條約 各削減1/3核武
當地時間4月8日中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了兩國關於削減進攻性
戰略武器的新條約。梅德韋傑夫與歐巴馬稱新條約的簽訂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將對全球核裁軍進程造成廣泛的影響。
美俄針對飛彈防禦問題仍存在分歧
但亦有分析指,這並不意味俄方將同意美國制裁伊朗,兩國關係仍存暗涌。俄總理普京曾指斥美國阻撓俄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表明除非俄方加入世貿,否則不會全面合作。
針對美國飛彈盾,俄方發表單獨聲明,表明若飛彈防禦擴大,俄方保留退出新條約的權利。聲明被視為新條約的一部分。
在突防策略方面,通常採用的突防策略包括先發制人破壞敵
反導系統信息鏈(天基、陸基、海基信息鏈)、飽和攻擊、聯合其他打擊力量綜合突防等,其中飽和攻擊是重要的突防策略之一。由於常規
彈道飛彈特別是近程常規彈道飛彈尺寸較小,空間比較有限,其突防手段也無法像
洲際飛彈那樣豐富,採用多種突防策略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近程常規彈道飛彈突防能力,前文提到的飽和攻擊是近程常規彈道飛彈提高突防能力經常採用的突防策略,要實現飽和攻擊必須在發射階段採用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是彈道飛彈火力運用戰術中的一種,齊射的飛彈根據需要打擊同一目標或者打擊不同目標。
常規
彈道飛彈齊射戰術雖然擁有不少優點,但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技術上等難點,比如統一指揮、飛行彈道、飛行時間等問題。作戰時,其具體要組織多少枚飛彈齊射需要綜合分析最佳火力單位數量的問題,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可能造成毀傷過渡而浪費昂貴的飛彈,且由於齊射間相關性導致作戰效能的降低。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優勢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具有不少的優勢,其優勢主要來源於短時間和大威力的突擊效果,在彈道飛彈誕生之後,這種戰術就備受重視,無論是軍事強國還是裝備常規彈道飛彈的小國都非常重視這種戰術的運用和研究。曾經在兩伊戰爭中上演“襲城戰”的伊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就非常重視這種戰術的運用。根據相關資料,伊拉克充分借鑑兩伊戰爭中飛彈襲城戰的經驗,在後來的戰爭實踐中非常重視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運用,例如在1991年的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在開戰的第二天凌晨和第4天凌晨就分別組織了8枚和7枚飛彈齊射打擊。通過兩次戰爭洗禮的伊拉克再也無法組織令人震撼的飛彈齊射,在“襲城戰”中處於下風的伊朗在戰爭結束後大力發展彈道飛彈,現在擁有數量可觀的伊朗時不時在軍演中組織彈道飛彈齊射,震撼的視頻或照片總能吸引世界目光。
(1)在飛彈防禦系統快速發展的今天,常規
彈道飛彈齊射戰術已經成為提高其提高突防能力和毀傷效果的重要途徑。如果運用該戰術突擊單個目標,該戰術運用帶來的第一個優點是帶來巨大的毀傷效果和震撼力。在常規彈道飛彈火力運用戰術中,對於機場、港口、兵力集結地等重要目標經常需要採用齊射戰術,通過同地同時或異地同時對同一目標進行集群射擊,飛彈能夠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獲得巨大的毀傷效果。
(2)飛彈齊射戰術帶來的第二個優點是使飛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增強飛彈的突防能力。無論是戰略核飛彈還是常規
彈道飛彈,飽和攻擊都是應對飛彈防禦系統提高突防能力的重要突防手段,因為飛彈數量(包括彈頭)達到一定的數值,敵方的飛彈防禦系統就會被飽和。像
洲際飛彈這樣的戰略核飛彈由於空間較大,其可以採用分導式核彈頭,幾枚飛彈就能形成幾十枚配單彈頭的飛彈才能形成的突擊效果。近程常規彈道飛彈一般無法採用分導式彈頭技術,齊射戰術就成為飽和攻擊的主要手段。以大家經常談到的“愛國者”飛彈系統為例,根據相關資料,“愛國者”PAC-2飛彈系統的MPQ-53雷達可監視100個目標,同時對8個目標進行跟蹤,可同時引導18-24枚飛彈並對5枚飛彈進行末制導,飛彈在誘餌突防的情況下一次發射30枚飛彈,飛彈突防的機率可達到72%左右(一個火力單元發射10枚攔截彈,火控雷達採用交替引導方式),即使現在升級為“愛國者”PAC-3系統採用了性能更強大的MPQ-65雷達,在體系對抗下也無法有效對抗飽和攻擊,可見飛彈齊射戰術是應對飛彈防禦系統的有效戰術。
(3)短時間內完成發射,提高整個飛彈發射單元生存能力是飛彈齊射戰術帶來的第三個優點,我們知道一次成功的飛彈發射需要整個發射單元內各系統的密切配合,一個完整的常規
彈道飛彈旅包括發射車在內擁有幾十甚至上百輛車輛,目標特徵明顯,特別是一旦飛彈發射更容易被天基、空基偵察系統發現。美國正在組建的
天基紅外系統監控能力更強,結合美國正在研製的RQ-180偵察機、X-47B等新型武器,美國未來對對手彈道飛彈部隊的獵殺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因此提高飛彈發射單元的生存能力是飛彈部隊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飛彈齊射戰術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發射,減少暴露時間,發射完畢後,發射單元可根據戰場環境馬上轉入隱蔽疏散,提高飛彈發射單元的生存能力。
常規彈道飛彈齊射戰術的分類
飛彈齊射戰術一般考慮時間和地域兩個因素,理論上,飛彈齊射戰術大體上可分為“同時同地發射”、“異地同時發射”、“異地分時集火打擊發射”等,這裡的同時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是同一時刻發射,也可以指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的連續發射。同時同地發射時指所有發射單元部署在相對集中的地域,執行發射的單元幾乎在同一時間點火的發射方式。這種發射方式在實施時指揮單元通常對所有發射單元均可通視,指令下達和傳輸必須通視進行。為了便於指揮和實施,指揮和各發射單元不能間隔太遠。由於飛彈發射時會產生巨大的火焰和燃氣流,因此各發射單元相互之間需要相隔一定的距離,間距一般在200-400米之間,在運用該戰術時需考慮飛彈飛行彈道互擾的問題,運用時可根據需要打擊同一目標,也可打擊不同目標。
異地同時發射是指多枚飛彈在不同地域同時向敵人一個或多個目標實施發射打擊的戰術。該戰術一般用於部署距離不遠同型號的
彈道飛彈,通常由多個飛彈發射單元統一實施,在統一號令下或預先約定的時刻實施,在目標選取方面上同樣可打擊同一目標或多個目標。異地同時發射符合現代“火力機動思想”,分屬不同地域對敵偵察預警和反導攔截提出更高的要求,飛彈發射完畢後分散隱蔽的時間可以進一步縮小,不容易被“一窩端”,提高飛彈部隊生產能力的同時提高飛彈的突防能力。
分時集火打擊發射是指發射時間不在同一時刻,但飛彈能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這種發射既可以在同一地區組織,也可在不同地區組織。由於發射地點的不同,在打擊同一個目標時需考慮飛彈的飛行時間,通過合理的火力控制使飛彈在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這樣才能達到飽和攻擊效果。其發射方式的實施難度也比較大,需要解決不同型號飛彈射程和部署地區的差異造成飛彈無法同一時刻落入目標區域的問題。
美國將試射新型常規飛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20分報導,昨天(2010年4月8日),
捷克首都
布拉格剛剛見證了美俄兩國新的進攻性
戰略武器裁減條約簽署。儘管歐巴馬對外公開宣布,將削減其
核武器數量,但
五角大樓卻一直在開發全新的飛彈來彌補這一空缺。據稱一種新飛彈攜帶常規彈頭,能在不到60分鐘內從美國本土打擊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標。下個月,這種新型常規飛彈將進行首次試射。
新型常規飛彈的4種超凡作戰能力
美國會在2008財年軍事預算中,首次單獨撥款1億美元,推動快速全球打擊計畫,也就是規定美軍在得到白宮命令後,在一小時內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打擊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標。新的武器系統必須具備4種超凡作戰能力。
一是瞬間打擊能力。這一系統的打擊目標將主要是轉瞬即逝的敏感目標和高價值目標,如恐怖組織的會議場所或武器發射平台等,因此必須能夠在接到命令後,在一小時內就能對全球上的任一目標實施打擊並予以摧毀。
二是遠程作戰能力。新的快速打擊武器系統必須能夠從美國本土發射,打擊境外任何目標。按照美國防部的要求,這一打擊武器的作戰距離1萬~1.2萬公里。
三是隱蔽突防能力。由於當前各國正在競相發展空中預警能力和電子干擾技術,並大力提高攔截水平,而美國最早將從2015年開始部署最新的常規
彈道飛彈,因此該武器在設計階段就必須充分考慮其隱蔽突防能力,以滿足若干年後的戰場環境要求。
四是精確打擊能力。以降低附帶損傷和減少外交糾紛。
美俄簽署削減核武新條約 各削減1/3核武
當地時間4月8日中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於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了兩國關於削減進攻性
戰略武器的新條約。梅德韋傑夫與歐巴馬稱新條約的簽訂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將對全球核裁軍進程造成廣泛的影響。
美俄針對飛彈防禦問題仍存在分歧
但亦有分析指,這並不意味俄方將同意美國制裁伊朗,兩國關係仍存暗涌。俄總理普京曾指斥美國阻撓俄國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表明除非俄方加入世貿,否則不會全面合作。
針對美國飛彈盾,俄方發表單獨聲明,表明若飛彈防禦擴大,俄方保留退出新條約的權利。聲明被視為新條約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