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圩

常平圩泛指如今的下墟沙邊街一帶,而沙邊街與棉花街則是常平圩的發祥地,以青磚和騎樓建築為主,擁有超過100年歷史,是以前常平商貿業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平圩 
  • 地理位置:東莞市常平鎮下墟沙邊街一帶
簡介,基礎設施,交通指引,

簡介

據《東莞市常平鎮志》記載,清道光以前,常平境內先後出現一些小圩市,如石馬河邊的壆貝圩、仁和水濱的仁和圩、寒溪水畔的常平圩等。
河道為沿岸的居民帶來貿易,但隨著河道變遷、社會發展,特別是廣九鐵路建成、常平站設立之後,除了常平圩日趨繁榮,其餘各圩卻相繼衰落。
100多年前,屋廈、橋梓的村民遷到沙邊街居住,在這邊耕田,建了這些老房子,這裡就成為了一條‘圩’。
舊時的沙邊街以泥磚瓦房為主,但經歷了1959年的大洪水後,由於很多房子被沖毀,就換成了青磚建築。常平圩以寒溪河支流岸為發展據點,當時,很多商人從珠三角地區帶來物品進行買賣,圩市附近的居民也會售賣自己耕作的農作物,行業以布匹、油榨、肥料、山貨為主。由於當時圩市較少,每逢“當圩”的日子,沙邊街都非常熱鬧,購銷兩旺。
隨著圩市的日漸昌盛,常平圩開始浮現出中西合璧的文化現象。騎樓,正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沙邊街的騎樓是沿街建築,上樓下廊的模式十分適合商業用途,人行其中,遮陽擋雨,而連廊連柱的外形恰恰體現了中華廊柱的印跡,騎樓室內與室外連通,十分方便途人駐足進內觀賞商品。
隨著年月變遷,沙邊街的商貿影響力輻射至周邊,廣裕圩(也稱“上圩”)應運而生。廣裕圩即現在的常平鎮中元街一帶。如今,中元街一帶已成為了常平商貿業和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林立的高樓已經掩蓋了當初廣裕圩的痕跡。
如今的常平圩匯集了很多“老常平”,他們在騎樓廊柱間經營著服裝門店、批發零食雜貨,延續著老街往日的腔調。昌叔表示,之所以一直住在沙邊街,是因為這裡的一磚一瓦都透露著舊時濃郁的人情味。

基礎設施

儘管年月變遷,但常平圩很多建築物仍大致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原貌,成排的騎樓、舊時的木門、木櫳以及門檐上精緻的雕花,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這條街道曾經的輝煌。在這裡,你能找回一種久違的平靜和安詳,非常適合厭倦了都市生活的上班族們遊歷一番。

交通指引

乘坐常平2路、3路、4路、6路、7路、8路、9路到步行街站下車後,步行約420米到達大鐘樓批發部,附近一帶就是常平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