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圩位於常平鎮沙湖口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仁和圩在上世紀20年代初迎來全盛,圩市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以磚木結構的老式騎樓建築為主,一樓是鋪面,二樓閣樓為住房和倉庫。揸灘亭、豬仔亭、藥材鋪、水貨鋪(當地對雜貨站的俗稱)、中醫診所、棺材鋪、茶樓、當鋪等的出現逐漸帶旺了圩市的經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和圩
- 地理位置:東莞市常平鎮沙湖口村
仁和圩位於常平鎮沙湖口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仁和圩在上世紀20年代初迎來全盛,圩市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以磚木結構的老式騎樓建築為主,一樓是鋪面,二樓閣樓為住房和倉庫。揸灘亭、豬仔亭、藥材鋪、水貨鋪(當地對雜貨站的俗稱)、中醫診所、棺材鋪、茶樓、當鋪等的出現逐漸帶旺了圩市的經濟。
仁和圩位於常平鎮沙湖口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仁和圩在上世紀20年代初迎來全盛,圩市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以磚木結構的老式騎樓建築為主,一樓是鋪面,二樓閣樓為住房和倉庫。揸灘亭、豬仔亭、藥材鋪、水貨鋪(當地對雜貨站的俗稱)...
仁和灣自然村,村民姓氏十三姓,來自五湖四海(仁和圩解放前是圩場),土地之多,洞方寬闊,故名神仙洞。村域位於洋市鎮以北,南臨樟市鎮,西接停歐村,北與平堂村接壤,東與洋市村毗鄰。村部設於仁和圩組,距鎮政府3公里。1954...
截至2022年10月,仁和鎮轄9個行政村:仁和村、彭家村、官田村、刁田村、大田村、大里村、大畔村、櫪坑村、新陂村。鎮政府駐地仁和圩。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仁和鎮位於峽江縣北部、贛江西畔,東與新幹縣接壤,南靠巴邱鎮並與水邊鎮隔...
據《東莞市常平鎮志》記載,清道光以前,常平境內先後出現一些小圩市,如石馬河邊的壆貝圩、仁和水濱的仁和圩、寒溪水畔的常平圩等。河道為沿岸的居民帶來貿易,但隨著河道變遷、社會發展,特別是廣九鐵路建成、常平站設立之後,除了常平...
1958年,建成仁和壩管理所,2000年建成仁和供電站。園林綠化 2011年末,仁和鎮區綠化面積1.4萬平方米。交通 仁和鎮境內有永連公路橫貫全境,仁禾公路、仁棉公路在仁和圩交匯,與永連公路構成十字形交通網路。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仁和鎮以鎮...
更新圩是1980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寓意人民生活不斷興旺。歷史沿革 1949年屬團結鄉,1958年屬利港公社仁和大隊、1966年屬曙光大隊。1984年復鄉和1988年撤鄉建鎮後均屬仁和村。2007年屬仁和社區第1、2居民小組。2007年11月因拆遷而...
仁和圩戰鬥,是宿北戰役中一次主要戰鬥。仁和圩位於宿遷縣城東北約四十華里,是國民黨軍隊在蘇北戰場整編第六十九師戴之奇師部臨時駐紮之地。由於情況急驟變化,司令員要求九旅務必在18日拂曉前,殲滅仁和圩之敵。此時只有五個多小時的時間,...
峽江縣府駐仁和圩的一個警察班,和當地一個姓胡的土豪勾結在一起,胡作非為、作惡多端,民眾視他們為瘟疫,無不切齒痛恨。譚斌知道後,決定教訓他們一頓。五月的一天,夜色還沒完全消逝,人們正在酣睡中。就在這時,譚斌帶領戰士們以...
烏市村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仁義鎮,村域距縣城32公里的春陵河河畔。東、南兩面與樟市鎮隔河相望;西南與敖泉鎮接壤。全村總面積8.62平方公里。轄栗塘、龍新、龍老、仁和圩、上戶、下戶、上靠、莊羅、莊楊、新對門、老對門...
吳佃佐 吳佃佐(1918年-1946年),男,江蘇省宿城區人。生前為二縱隊副班長,1946年犧牲。人物生平 生前為二縱隊副班長。犧牲情況 1946年在宿遷仁和圩犧牲。
舂陵水流經該鄉西、南、東三面邊境,沿岸有仁和圩、孫家、何家、馬頭、叟村、下沖、上汾、石壁下等交通、生產渡口,歷史上雖有航運之便,但河床低、無灌溉之利,故該鄉屬老旱區。1966年,余田河壩建成後,乾旱面貌有所改變;河壩...
1946年12月,宿北戰役中,帶領一營主攻仁和圩之敵。仁和圩是國民黨六十九師師部臨時駐地。12月18日4時,一營從仁和圩東南方向發起攻擊。他正在組織火力掩護部隊衝擊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文物特徵 梁邦哲墓地占地面積30 平方米,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