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師說:馮友蘭卷

師道師說:馮友蘭卷

《師道師說:馮友蘭卷》內容簡介:中國文化書院由著名學者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朱伯昆、湯一介、龐朴、李澤厚、樂黛雲、李中華、魏常海、王守常等共同發起,以及杜維明、傅偉勛、陳鼓應等港台及海外著名學者共同創建,於1984年12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國文化書院的宗旨: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繼承和闡揚中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通過對海外文化的介紹、研究以及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水平,並促進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國做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師道師說:馮友蘭卷
  • 類型:馮友蘭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59909
  • 品牌: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 作者:馮友蘭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457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師道師說:馮友蘭卷》編輯推薦:二十世紀去了,中國文化書院的一部分導師也隨之仙逝。他們大多出生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近百年來他們用心血寫就了二十世紀學術史上最恢宏的篇章,他們的心路歷程是二十世紀的生活史中最讓人心痛的一頁。他們有過愉快,有過迷茫,有過痛苦,但他們矢志不渝地愛著中國。他們用心用筆將世界文化迎進中國,又將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
這套叢書選編了中國文化書院九十歲以上的導師的最具代表性著作和他們的親友及學生對先生的追憶而集結成書。不為歌功頌德,只為記住我們自己的老師!當然我也企盼先生生於斯,長於斯的這方土地上,也應有屬於他們的一座紀念碑!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 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中國文化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併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組組長,還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還先後被選為第二、三、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和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三史”、“六書”,輯有《三松堂全集》,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圖書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論先秦諸子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墨子及前期墨家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惠施、公孫龍哲學
韓非及其他法家
論漢唐諸子
董仲舒公羊學和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
揚雄、王充與古文經學
王弼、何晏的貴無論
郭象的“無無論”——玄學發展的第三階段
慧能與禪宗
論韓愈與李翱
論宋明清諸子
道學的奠基者——二程
論張載的氣學
論朱子的理學
論王陽明之心學
後期道學的高峰——王夫之的哲學體系
論戴震

總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孟子以一切政治的經濟的制度皆為民設,所謂君亦為民設。故曰: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盡心下》,《孟子》卷十四,頁五)觀此則孟子雖仍主有天子、諸侯、大夫,諸治人者之存在,如“周室班爵祿”然;但諸治人者所以存在之理由,則完全在其能“得乎丘民”。如所謂君者不“得乎丘民”,則即失其所以為君者,即非君矣。故孟子日:“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孟子》卷二,頁十二)此亦正名主義也。古史家及孔子正名而“亂臣賊子懼”;至孟子則正名而亂君亦懼矣。
孟子雖以為社會中仍應有君子、野人,治人者及治於人者之區分,但此區分乃完全以分工互助為目的。孟子駁許行“君臣並耕”之說云: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日: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滕文公上》,《孟子》卷五,頁十至十三)
又日:“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滕文公上》,《孟子》卷五,頁七)在社會中,一人之生活,需用許多工藝之出產,所謂“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也”。“必自為而後用之”,乃不可能之事,故必分工互助。治人者治於人者,其所事雖不同,要皆互相需要,彼此①孟子以為此等辦法不能施於父,如瞽叟雖不慈,而舜則仍孝,故舜為大孝。蓋孟子以其“民為貴”之根本意思施於政治,當然須有上述之主張;至對於父子兄弟方面,則仍可依照傳統的見解也。
皆不可以相無也。
根據此分工互助之原則,人中誰應為治人者,誰應為治於人者?孟子以為:
天下有道,小道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離婁上》,《孟子》卷七,頁五)
此謂在治世,小德役於大德,小賢役於大賢;在亂世,小役於大,弱役於強。不過亂世之強吞弱,眾暴寡,乃人與人相競爭,非人與人相互助,與分工互助之原則不合。若根據分工互助之原則,必使能治人者治人,猶之使能陶冶者陶冶。孟子謂齊宣王日:
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矣。匠人駢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日“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梁惠王下》,《孟子》卷二,頁十二至十三)
國家社會,猶大木也,玉也。治之者亦須為“幼而學之”之專家。所謂大德大賢,即能治國家社會之專家也。
推此理也,則政治上至高之位,必以最大之德居之。所謂天子,必聖人乃可為之。故堯舜禪讓,成為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制度。《孟子》曰:
萬章日:“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日:“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

名人推薦

15位國寶級別的大師星光熠熠,梁漱溟、馮友蘭、鄧廣銘、張岱年、虞愚、季羨林、何茲全、侯仁之、啟功、金克木、周一良、楊憲益、任繼愈、牙含章、王元化。本套書是由上述大師的親屬和學生從他們的著作中精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或散文隨筆,體現了導師們的大學問和真性情,體現了他們對真理和智慧的熱愛、對人生人性的關懷,反映了導師們各具特色的人格風貌,也展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群星閃耀、大放異彩的時代。弘揚中國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時刻要有一個觀照全球的眼光,我們一方面要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文化的開放性。根據這樣的認識,中國文化書院一直在努力使它成為一個更加有主體精神、更加開放、能容納多元趨向的有朝氣的學術團體。
——中國文化書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著名教授 湯一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