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與中國》是李達所著作品,出自於《李達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帝國主義與中國
- 作者:李達
- 作品出處:李達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帝國主義與中國》是李達所著作品,出自於《李達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帝國主義與中國》是李達所著作品,出自於《李達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國際帝國主義者侵略世界弱小民族之方式有三:第一,可獨吞者則獨吞之;第二,不能獨吞者,則分割之;第三,不能獨吞亦不能直接分割者,則以變相之分...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是1996-1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目錄 北京七版序言 北京六版序言 北京四版序言 香港初版序言 第一章 新關係的建立(1840―1864年)一 侵略勢力的東來 二 官、民、夷 三 “中立”和勒索 四 打和拉 五 軍事合作 第二章 “中興”和媚外(1864―1894年)一 可恥的“中興”二 政治...
帝國主義對中國路礦利權的爭奪戰指1895~1904年間,帝國主義列強競相爭奪和共同攫取在中國敷設鐵路和開採礦藏的權益的鬥爭。習稱“利權爭奪戰”。戰事簡介 指1895~1904年間,帝國主義列強競相爭奪和共同攫取在中國敷設鐵路和開採礦藏的權益的鬥爭。習稱"利權爭奪戰"。歷史背景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帝國主義列強以...
瓜分中國狂潮是指19世紀末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和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等侵略。《馬關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展開了資本輸出的激烈競爭,還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華強迫借貸取利,又爭相設工廠、修鐵路、開礦山。同時...
《帝國主義環攻下之中國》是1933年中央組織委員會調查科出版的圖書。為帝國主義侵華歷史,歷述鴉片戰爭到“九一八”事變的各次帝國主義侵華事件,並從領土、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研究帝國主義的侵略性。帝國主義環攻下之中國 拼音題名 責任者 其他責任者 出版者 中央組織委員會調查科 出版地點 [出版地不詳]出版時間 ...
(根據遠東軍事法庭裁判:“中日戰爭”應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開始)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解放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
總之,戰後的中國開始一步一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於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根本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社會的主要矛盾變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從此,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的主題,...
《近代中國經濟史》是2015年11月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亦石。獨特的學術視角,一手資料,寫出來近代中國的經濟史。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的鳥瞰、帝國主義與中國經濟的影響(原因、過程、影響)、中國近代企業的發展過程(萌芽時期、勃興時期)、中國國民經濟的概況(輕工業、重工業、農業、對外貿易、...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侵略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鈴木隆史 內容簡介 印數1000冊。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協性的一面。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40年代,早於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性。19世紀末,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
正是為了實現這樣的霸權,19世紀在華帝國主義通過武器的強制和語言的強制這樣軟硬兩個方面,對清政府和人民進行“規訓”,“教育”他們在一個由歐美帝國支配著的世界裡,應該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圖書目錄 導論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與中國 歐美帝國主義在中國 對19世紀在華西方帝國主義的評價 全球史和西方侵華問題 解析...
1951年3月31日,南京教區代理主教李維光等 783名神父、修女、教徒聯名發表宣言,表示“堅決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教會內的一切勢力和影響”,“實行天主教在中國自養、自傳、自治三大原則,……堅決反對教廷干涉中國內政、堅決與它割斷政治和經濟上的關係”。當天,黎培里即發表牧函,把這一愛國正義行動,誣衊為“仇敵之奸...
”(不過1903年又發生了圍繞東北的瓜分危機:“因為俄國占了奉天,各國要實行瓜分的政策”)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民眾性民族主義運動,...
史達林在演說中提出了當前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的重要論點,闡述了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批評了在國民黨人中,甚至在中國共產黨人中存在的害怕農民起來會破壞統一戰線的錯誤思想,強調“把中國農民捲入革命愈迅速愈徹底,中國反帝國主義的戰線就愈有力愈強大”。他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注意軍隊工作,“...
[12]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總論 著重從理論上分析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經濟特徵,及其向國外進行經濟侵略的必然性,進而分析帝國主義與中國政府簽訂的條約的性質。作者在分析資本主義制度時,基本上以K.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為依據,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是剩餘價值的生產:"貨幣用來希圖增殖一個事實,實可稱為資本主義之起源"。他還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清帝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大清帝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894年之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國的熱潮。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與此同時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
《時局圖》,除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用犬(狗)、熊、蛙、太陽、鷹(鶧)分別代表英(英國)、俄(俄羅斯)、法(法國)、日(日本)、美(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外,還有揭露清政府腐敗的內容:圖2上代表清政府的四個人物,一個手舉銅錢,他是搜刮民財的貪官兒;一個不顧民族安危,正尋歡作樂;還有一...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標誌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
中國——帝國主義共同瓜分,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Ⅲ ⑤南亞:印度、緬甸、馬來半島大部——英國侵占 後果 對亞洲造成的後果:政治上的統治:亞洲人民處境悲慘。經濟上的剝削。列強國家與被侵略或占領的國家、地區:英國: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緬甸、馬來半島、中國。法國:土耳其、越南、寮國、高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