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是1996-1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胡繩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年10月
- 頁數:212 頁
- 定價:10.5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023571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是1996-1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是1996-1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目錄北京七版序言北京六版序言北京四版序言香港初版序言第一章 新關係的建立(1840―1864年)一 侵略勢力的東來二 官、民、夷三 “中立”和勒索四 打和拉...
帝國主義者對於中國之侵略,可分為政治的經濟的兩種。經濟的侵略,即在於利用金融資本支配中國,使成為彼等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與投資處所;政治的侵略,即在於利用武力或政治的優越勢力控制中國以予取予求。經濟的侵略,目的也;政治的侵略,手段也。海通以來,中國所受帝國主義之壓迫,日甚一日,至今日而尤亟,綜其大要可得而...
《帝國主義經濟與政治概論》是201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其人。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六篇,第一至第三篇專門研究帝國豐義經濟, 研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關係、 襲斷資本主義殖民地的經濟關係以及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和國外殖民地之間的經濟關係等,;第四篇專門研究帝國主義政治,不僅將帝國主義宗主國的政治...
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壟斷了中國市場,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國民族工商業受到壓抑和摧殘,廣大農民、中小商人、運輸業和手工業工人大批破產和失業。宗教侵略 在政治、軍事、經濟侵略的同時,帝國主義還利用宗教作為侵略中國的重要手段。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各國傳教士即以...
新帝國主義是帝國主義的最後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是一切人類剝削社會的最後階段。理論考察 馬克思 帝國主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19世紀之前的帝國概念隱含了暴力性和壓迫性,指一個政治體對領土和臣民的絕對控制。19世紀中葉後,儘管馬克思並未直接研究這一領域,但帝國主義的意義大部分...
從戰後初期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對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兩極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西方國家害怕、敵視並千方百計扼殺社會主義國家和蓬勃興起的世界革命運動,而美國又藉此機會謀求世界霸權。這一格局的特點集中表現在:政治上兩面旗幟的鬥爭;經濟上封鎖與反封鎖的鬥爭;軍事上“冷戰”和局部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
美利堅帝國,又稱美帝國主義(簡稱美帝)。這一詞用來描述美利堅合眾國由近代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的影響力以及其在全球的擴張,有時作為中立性之描述。中國官方的“美帝”一詞來自於蘇聯在冷戰時期對敵手美國的稱呼,而西方國家則針對美國的國家性格與外交作為評判是否符合學理上的帝國或帝國主義。帝國定義 “帝國”...
方法論上,本書將近代中國國家觀念的演變置於國內政治鬥爭以及對帝國主義反應的大背景之下,勾勒出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清晰脈絡,提供了一種對跨文化知識交流的有益探索。圖書目錄 目錄 譯序 序 致謝 引言 “帝國之後”清朝君主制 清末背景 第一章 康有為的權力哲學與戊戌變法 聖人康有為 皇帝:權力與制約 中國改良...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的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
它的功績,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民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面;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歷史意義。政治 加速清朝滅亡 義和團...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在國內的統治,加劇了政治經濟矛盾,加強了壟斷資本的對外擴張,使資本主義發展成為世界體系。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國家進行對外擴張的重要手段,是金融資本對世界進行剝削和統治的重要基礎。資本輸出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前就已存在,但只有到了壟斷階段,它才具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時,少數富有的...
總之,戰後的中國開始一步一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於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根本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社會的主要矛盾變為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從此,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的主題,...
其目的在於在列強激烈競爭的條件下,為遲到者美國向中國擴展其政治、經濟勢力打開方便之門,根本不是為了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的完整。門戶開放政策的發表標誌著美國對華政策的新階段,即由長期以來跟在英國炮艦後面“分取杯羹”的傳統政策,轉變為奉行獨立的帝國主義大國政策。美國成為列強在亞太地區競技場上角逐的主角...
2、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逐漸取代自由競爭而占據統治地位,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在這個階段,帝國主義國家為攫取高額的壟斷利潤而在經濟上和領土上將世界瓜分完畢,同時,也使整個世界形成為經濟和政治上的整體,形成了統一的資本主義全球國際關係體系。3、國際政治學或國際關係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形成於...
壟斷資本家和容克地主在經濟上的緊密結合和政治上的聯盟,使德國成為“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德國的對內對外政策 德意志帝國成立後,俾斯麥充當第一任宰相。他大權獨攬,堅決執行容克資產階級聯盟的路線,並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統一和經濟發展的措施。他的對內政策的核心是強化普魯士容克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的統治地位...
帝國主義 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第一座大山,就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是最大的壓迫。帝國主義通過發動野蠻的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控制和操縱中國,最終從中國獲得了最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第一個和最兇惡的敵人。在政治上,帝國主義列強踐踏...
半殖民地國家或者受一個帝國主義控制,或者受幾個帝國主義控制,在國內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買辦集團。舊中國是受著幾個帝國主義侵略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從政治角度看,主權遭破壞,列強幹涉中國內政,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日益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日益殖民地化。《辛丑條約...
二十一條,又做“廿一條”(日語:対華21か條要求),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秘密條款。1915年1月18日由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當面向袁世凱提出。袁世凱沒有拒絕這“二十一條”,只是採取了拖延策略,同日本進行秘密談判。1915年 5月25日,中日雙方在北京簽訂了"二十一條"的修正案《中日民四條約》。後來,...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標誌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後...
中國——帝國主義共同瓜分,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Ⅲ ⑤南亞:印度、緬甸、馬來半島大部——英國侵占 後果 對亞洲造成的後果:政治上的統治:亞洲人民處境悲慘。經濟上的剝削。列強國家與被侵略或占領的國家、地區:英國: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緬甸、馬來半島、中國。法國:土耳其、越南、寮國、高棉、...
陳伯達在《中國四大家族》一書中,對“四大家族官僚資本”進行了集中論述。他首次將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和陳立夫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家族。書中論述了四大家族怎樣從內戰起家,逐漸形成了對金融、商業、工業、農業、文化業的封建的、買辦的、軍事的壟斷。他認為,官僚資本是代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是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