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戰爭史

希波戰爭史

《希波戰爭史》是西方史學中最早的一部歷史著作,與《史記》並稱為東西方史學奠基之作。《希波戰爭史》取材廣泛、規模宏大、史料充實。文字生動流暢、富於文采且充滿了浪漫想像。該書內容豐贍,不僅記載了政治、軍事、外交等有關希波戰爭的史實,還廣泛涉到古代埃及、巴比倫敘利亞、波斯和小亞細亞各國的自然地理、風俗民情、宗教文化和社會經濟情況;其視野擴大到當時希臘及其周邊世界,展示了古代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生活圖景,被西方學者譽為“第一部世界性的社會文化史”和“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軍事意義,內容提要及評述,

編輯推薦

希羅多德將藝術性、標準性與批判性相結合,以哲人般的深邃、史家般的筆法、文學家般的文風締造出結構雖鬆散。但具有基本主題的敘述和紀事本末體體裁。使得這部西方史學發展史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歷史著作犀利而深刻。日久而彌新。
希波戰爭史

作者簡介

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生於愛奧尼亞地區的哈利卡納索斯城邦。公元前454年,他因反對城邦僭主而被放逐出境,避居於薩摩斯島。後來漫遊各地尋訪古蹟、考察當地的民俗風情、搜羅天下逸聞。公元前447年,他以外籍移民的身份留居雅典,與伯里克利等人交誼甚篤。公元前444年前後,他隨雅典移民隊來到了義大利南端的圖裡伊,並取得該城邦的公民權。此後便在那裡著述終老,直到去世。

軍事意義

作為古代軍事歷史著作,其雖著重於史實的記述,但也簡單地提及了軍隊的組織、訓練、謀略和戰法,對我們了解古代西方的軍事發展還是有參考意義。

內容提要及評述

這部著作最初發表於公元前430年前後,原先並不分卷。後來亞力山大城的校注家們把它分成9卷,每卷都有一個明顯的主題,並且分別以希臘神話中的9位繆司(即分管各門藝術的女神)的名字作為各卷的標題。
從內容上看,這部著作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從第1卷到第5卷的第27節為前半部,泛論波斯帝國的擴張過程、以及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利比亞、西徐亞 等地的情況;其中第1卷敘述了小亞細亞和波斯國王居魯士在該地區的武力擴張情況,第2卷記載了埃及的情況,第3卷描述了波斯帝國內部的宮廷政變和大流士的即位過程,第4卷記述了西徐亞的歷史,第5卷的前27節敘述了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反抗波斯人統治的鬥爭。
從第5卷的第28節起為後半部,專門敘述希波戰爭的經過;其中第5卷的下半部分寫了從愛奧尼亞人的反抗鬥爭到波斯人與整個希臘人的衝突;第6卷描寫了大流士率領波斯帝國軍隊入侵希臘、以及雅典人在馬拉松戰役中的勝利;第7卷 敘述了薛西斯率領波斯軍隊再次入侵希臘以及溫泉關(塞摩彼萊)戰役的經過;第8卷描寫了雅典海軍在薩拉密海戰中的勝利;第9卷則以希臘人在布拉達亞戰役和 密卡爾戰役中的勝利而結束全書。
在前半部中,希羅多德還保留著某些愛奧尼亞紀事家的特徵,所記載的有關古代東方各國的見聞中,有些來自道聽途說,不一定可靠。但在後半部描寫希波戰爭 的過程時,希羅多德表現出了嚴格的求真精神。從這種現象可以看出,這部著作的前半部和後半部的體例及寫作風格是不同的,說明它決不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一 氣呵成的。
究竟是先完成前半部,還是先完成後半部?對這個問題,史學界歷來多有爭 論。大多數學者認為,希羅多德的寫作活動延續了數十年之久:原先他只是同其他紀事家一樣,撰寫了若干片斷的有關古代東方各國的紀事;後來他來到雅典,受到雅典文化氣氛的影響,才立志要把希波戰爭的經過記載下來;當他成功地描述了希波戰爭的事跡之後,又把自己以前的舊作加以整理、與有關希波戰爭的敘述彙編在 一起、經過加工通順、再加上導言,於是就完成了這部不朽的傳世之作。這部著作前後體例的轉換及其成書過程,正是希羅多德從一個普通的紀事家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的具體寫照。
由於所處時代的局限性,希羅多德在書中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矛盾。譬如:在估量史料和處理史料時,他充分表現出了“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在分析 歷史原因時,他堅持人本主義立場;但是在歷史觀上,他仍然保留了相當多的宿命論的痕跡。他相信人世間的一切確實都由一個超自然的主宰力量操縱著,相信神的 啟示及其發出的各種預兆,相信奇蹟、預言、幻象、夢兆、占卜等等。他在書中提到朕兆的地方多達35處。
有時為了神的榮光,為了宣揚自己的倫理道德觀,希羅多德竟然不顧歷史的真實性原則。譬如:他在第1卷的第29~33節中,有聲有色地描述了呂底亞國王克洛蘇斯與梭倫就“幸福觀”進行對話的情景;實際上這段描寫是不符合事實的虛構,因為梭倫赴小亞細亞遊歷之事,發生在克洛蘇斯當政前的三、四十年,這二人是不可能對話的。
然而瑕不掩瑜,《希波戰爭史》是西方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歷史著作,是世界歷史文庫中的瑰寶,希羅多德也無愧於西塞羅贈予他的“史學之父”的美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