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種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傳統工藝品,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品。它品種繁多,流傳廣泛,是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

2008年6月7日,布老虎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歷史源流,存在形式,相關種類,主要特點,神似,誇張變形,製作方法,風俗習俗,美好寓意,形態各異,人格化,製作形態,相關傳說,風格特徵,傳承意義,

歷史源流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的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作是世界上的強者。而老虎不僅勇猛無敵,而且對自己的幼崽特別保護,民間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因此,人們把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雙頭虎枕是一個象徵陰陽相合的母體,可以祛災,保護娃娃的平安。而單頭虎、直臥虎等則是作為全家保護神的鎮宅圖騰虎類型。
布老虎布老虎
布老虎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布老虎的存在源於民間百姓對虎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於伏羲時期,著名民族學家劉堯漢在《中國文明源頭新探》一書中講到:“伏羲本為虎圖騰,秦漢以後有史學家以龍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見虎圖騰源自伏羲並早於龍圖騰。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期間,民間盛行給兒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畫虎臉,寓意健康、強壯、勇敢。
布老虎之所以成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為它與中國民間風俗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早在距今約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類似虎的圖畫,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中,虎與龍分別居於死者左右,從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數十年陸續在全國各地發現的大量漢朝早期的岩畫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畫中的老虎正撲向羊群進行捕食。
布老虎布老虎
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人們對於自然和疾病都無法科學地去認識,只能歸之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惡鬼。人們希望戰勝它,於是便把這個希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和老虎這種猛獸身上。老虎之所以成為百獸之王,自有其原因。從原始墓穴中的壁畫到用絲綢、象牙和木頭做成的藝術品,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都不約而同地讚美虎。虎擁有矯健的體態和高大的身軀,十分威猛。黃色的皮毛上配以一道道黑色條紋,額頭正中那清晰的條紋像一個“王”字,更襯托出無比的勇健,因此人們便奉其為“百獸之王”。虎的形象,也出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布老虎的最早形狀已無從考究,但它的出現都是與我國民間所流傳的某些習俗緊密相聯的。在工業生產較為發達的今天,人們依舊喜愛手工縫製的布老虎,因為在它的身上,不僅體現著中國婦女特有的心靈手巧和聰明才智,更多的則是老一輩對新一代的期望與祝福。從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製中,將滿腔的愛意縫入其中。民間布老虎沒有統一的規格式樣,心靈手巧的婦女們因手頭材料的不同,隨自己的審美觀念創造出了形態迥異的布老虎。

存在形式

對於虎的崇拜存在於各個民族宗教中。在道教中虎視天門的守護神,西王母、東王公是半虎半人的神仙,道教經典稱為“龍虎經”,煉丹叫“龍虎丹”,在佛教中虎又成為聽經修身,被佛教訓化從而為宣傳佛法服務,成為改惡從善的“禪虎”。
在彝族中,男人稱羅頗(公虎),女人稱羅摩(母虎)在舉行祭祖大典時巫師都在葫蘆瓢凸面繪一紅底板繪黑虎頭。納西族也以虎為始祖,《東巴經》卷首多繪黑虎頭,祭祖也供奉黑虎頭。土家族崇白虎,認為自己乃廩君之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便記載了廩君為族人和鹽神鬥爭,射死鹽神的故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
布老虎
虎是健康的象徵,人們用“虎頭虎腦”、“生龍活虎”比喻身體的強健;虎象徵著威猛雄武,《詩經·魯頌·泮水》稱勇武之臣為“嬌嬌虎臣”,《尚書·牧誓》稱武王有“虎賁三百”;
虎象徵著權力,國家用兵兵符,使節出國所持之節都以虎字名稱為“虎符”、“虎節”。“虎符”用銅製成,分為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付外官,朝廷有事遣使持半符,到外官處發令,半符合則真,即發令,可見“虎符”代表最高軍事權威。
虎更是賑災辟邪的象徵,《風俗通》曰:“上古時有神茶、鬱壘兄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桃樹,下常簡閱百鬼。鬼無道理著,神茶與鬱壘持以葦索,執以飼虎。是故縣官常以臘祭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以御凶也。”可見,從皇帝時期就畫虎貼於門上以御凶護宅辟邪保平安了。
布老虎頭顱碩大,尾巴頎長,造型雄壯。全身彩繪虎斑,頭頂上飾“王”字,憨態可掬。其眼內原嵌有眼珠,現已脫落。這個布老虎白天能當玩具,晚上也可以用作枕頭,既美觀又實用。

相關種類

布老虎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單頭虎、雙頭虎、四頭虎、子母虎、情侶虎、布老虎枕頭、套虎等。
基於以上種種因素,人們便以虎為型縫製成虎頭,希望孩子像頭戴虎頭盔甲的將士一樣的勇敢威猛。縫成虎頭鞋,讓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順道。用布縫成布老虎裝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樣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時把鼻子做成瓶子狀,因“瓶子”代表“平安”稱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時把老虎做成元寶狀,裝飾魚和銅錢,希望老虎幫其看護家財,有時加入硃砂放入家中,鎮宅辟邪。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玩具。因為老虎被認為可以驅邪避災,帶來平安吉祥,所以當孩子出生時贈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願望。人們還認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節時也有送布老虎的習俗,表達了人們驅邪、祛病和祈福的願望。

主要特點

神似

這些布虎,黃布包皮,人工縫製,扭曲了老虎原形,把其身軀和尾巴都大幅度地收縮了,四肢也變短了。然而,老虎的主要特徵卻絲毫沒有忽略。而且,虎頭更給予著意的刻劃。它那又圓又大的眼睛和齜牙咧嘴的形態,都十分地誇張。除了形象誇張之外,老虎的神態誇張得更為準確生動。正象我國傳統藝術追求的那樣,“不肖形似,而求神似”。這種老虎形象,把現實中的虎和幻想中理想化了的虎交融在一起,具有人的性格,滿含人的感情,因此顯得格外可愛迷人,憨態可掬。這些俗雅並存的藝術品,大都出自鄉村農婦之手,是民間藝人勤勞智慧的結晶。
“將軍虎”“將軍虎”

誇張變形

如果仔細觀察便可以發現,這些虎的造型有很大的差別,有的穩重而寧靜,有的活潑而乖巧。這些風格各異的老虎造型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以誇張、變形為基礎,用不同的方式對老虎的外形進行處理,而這一特點也融入了民間布老虎的身上。由於我國各地區、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必然會帶來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不論形態上怎樣變化,民間布老虎遵循著誇張變形這一基本特徵。不同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便會形成千姿百態、造型各異的布老虎。

製作方法

製作布老虎的材料及工藝也各不相同,較常見的是把棉布、絲綢縫製成形,內部裝填鋸末、谷糠、棉花或香草,表面用彩繪、刺繡、剪貼、挖補等手法描繪出虎的五官和花紋。布老虎以頭大、眼大、嘴大、尾巴大的造型來突出勇猛的神態,虎頭及五官顯示出天真和稚氣,透露出兒童一樣可愛的憨態。
1、剪出布樣。大小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小片的是耳朵,長片的是肚子。
藍染布虎藍染布虎
2、將布的正面相對縫合,注意
3、在肚皮下面剪開一個長口。
4、將布翻到正面,添入蓬鬆棉。
5、把開口縫合起來。
6、縫耳朵的時候將布正面相對,縫合上邊,然後再翻到正面縫合底口,抽線拉出褶皺。
7、最後給布老虎裝飾臉面,縫上眼睛、鼻子,用毛線做鬍鬚,再把耳朵縫到頭上。
製作布老虎的材料及工藝是各不相同的,我教大家的這種方法是比較簡單的,您可以依據這種方法做出更誇張的造型,還可以選擇更艷麗的布來做可愛的布老虎。

風俗習俗

美好寓意

除了端午節,在春節、元宵節等其他節令,以及新生嬰兒“洗三”(嬰兒落生三天時)、百日、周歲生日、兩歲生日,人們也常常做各種形式的布老虎,同樣具有驅邪、祛病、祝福的美好寓意。

形態各異

山西民間玩具由於地域性及各自依附的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環境的差異而略有不同。晉南主要為黃河、汾河沿岸,成為晉陝豫黃河三角洲地帶,地處河谷水道,溝壑縱橫,加之古文化悠久,民間風俗古老,這一帶民間玩具比較古樸雅拙;晉中地區處於平原地段,地理條件優越,經濟文化繁榮,生活富裕,民間玩具比較秀麗雅致,精巧細膩;晉北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塞上高原,民間玩具比較雄渾豪放、粗獷質樸。雖然各顯神工,各有異趣,但又有鮮明的三晉風韻的一致性。如同為香袋,晉南的以縫製人物、動物為主,以串帶之,布老虎踩著蛇、蠍子壁虎癩蛤蟆蜈蚣五毒蟲,形象生動,足亂其真,色彩艷麗,紅里透鮮,以聞喜、新絳、稷山、萬榮、永濟為代表。

人格化

太昊陵,尤其是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伏羲陵古廟會上,隨處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布老虎,有單頭虎、雙頭虎、直臥虎、玩具虎、枕頭虎等,形態各異,大小不一。這些老虎不是深山老林中那種兇猛的野獸,而是裝飾化、人格化了的布玩。它們造型天真活潑、稚氣可愛,活像一個個惹人喜愛的孩子,它們雖然不再是老虎的自然形態,可是,當人們看到它們時仍以為虎。

製作形態

布老虎枕頭
布老虎刺繡
布老虎鞋
布老虎窗簾

相關傳說

布老虎主要產地集中在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四省。在山東17市均有流傳,尤以濰坊、臨沂、濱州、膠州、濟寧、棗莊最具特色。有關布老虎起源的傳說,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據《山海經》記載,相傳在東海渡朔山上有一棵樹枝彎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樹,一直伸向東南方的鬼門,山洞裡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樹下有兄弟兩個神將把守,名叫神荼、鬱壘,兩人力大無比,技藝高強。兄弟倆馴服了山上的虎群,命令它們看管好桃樹。通過他倆的辛勤勞動,桃樹長得枝繁葉茂,眼看著桃子就要成熟了,一群惡鬼衝上山來,企圖搶摘桃子。兄弟倆指揮著群虎與群鬼拼殺在一起,哥哥用桃木棍將鬼擊倒,弟弟用葦繩將鬼綁住。打翻一個,捆住一個,虎便吃掉一個!不一會兒就消滅了大部分的惡鬼,剩下的惡鬼見勢不妙,狼狽逃去。戰鬥勝利了,神荼、鬱壘的名字傳遍了人間。老虎的名氣也隨之大震,成為百獸之王、惡鬼的剋星,是堅強、勇敢的象徵,被祖先視為神獸。此外,在民間方言中,“虎”與“福”諧音,有賜福、鎮宅、生財等文化內涵。因此,虎形器物常被人們用來避邪。
老百姓更是把虎看做是兒童的保護神,“小猴孩,你別哭,給你買個布老虎;白天拿著玩,黑夜嚇‘麻胡’”。民間在春節、元宵節以及新生嬰兒“洗三”(嬰兒落生三天時)、百日、周歲生日、兩歲生日,以及平日裡喜歡讓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有些地區連小圍嘴也繡成虎頭形。山東沂水民間還流傳很多關於老虎的俗語,如“家裡有獅虎,平安又幸福”,“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
新中國成立以前,醫學不發達,新生的娃娃夭折多,要把一個小孩養大成人確實不容易。鄉民們把孩子夭折認為是邪魔作怪,而老虎被認為是威力無比的象徵,能降伏一切。因此,人們把老虎作為娃娃健康成長的保護神。婦女們用布做一些老虎放在家裡。端午節,把做好的布老虎裡邊裝上艾葉,縫在娃娃肩膀上,叫“艾虎”,用來“鎮邪除惡”。同時,魯南地區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新生兒要在出生8-12天時絞頭,一般是女孩第9天、男孩12天。俗稱“九絞娘娘十絞官,十二絞得是狀元”,也有的則是“九絞娘娘八絞官,十二絞得是狀元”。姥姥來絞頭,並送布老虎,表示祝福。
布老虎無尖角、硬刺,突出了團塊美,符合民間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則,顯現出一種簡約美和質樸美。在沂水農村,布老虎伴著小娃娃長大,白天是玩具,晚上是枕頭。小孩枕這種枕頭不易落枕,十分舒服。

風格特徵

因為布老虎是純手工製作,所以沒有統一的規格式樣,心靈手巧的婦女們用手頭不同的材料,憑著自己的想像和審美縫製出造型和形態迥異的布老虎。她們縫製的布老虎,改變了老虎原形,在形態上誇張了布老虎的頭部,虎頭的大小几乎與虎身相同,大幅度地收縮了老虎的身子、尾巴,縮短了四條腿,並突出表現了眼睛、嘴部,腿部和尾部大多比較短小,以頭大、眼大、嘴大、身小來突出布老虎勇猛威嚴的神態,凸顯了“不肖形似,而求神似”的傳統藝術風格。
由於我國各地、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布老虎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裝飾和姿態,有的穩重寧靜,有的活潑乖巧。如作為國家文化名片的山西黎侯虎,四肢粗胖,昂首站立,大有武將關公的風範;陝西關中地區的布老虎就特別喜歡使用“五毒”圖案;擬人化的河南淮陽布老虎則是早期人類繁衍崇拜的物化和象徵;山東各地的布老虎則著重在頭部設計,寬大的嘴,潔白鋒利的牙齒,兩隻粗壯的牙齒向兩邊吐露,藉以表現老虎的雄威。但是嘴角做得彎彎向上,似有嘻笑狀,加上黑白相間的球狀眼睛,腦門上黑黑的“王”字,又叫獸中之王變得憨態可掬。
在沂水農村給小孩做的布老虎,用的是做衣服剩下的邊角余料,用料方便,色調鮮艷,在造型上誇張變形,重在寄情寓意,追求神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的特色,達到了怡情寄趣的目的。它不僅反映著農民意識和民間文化心態,還具有裝飾效果,強調喜慶色彩。特別有趣的是這種布老虎,除了虎頭上那個“王”字可以代表老虎的獸中之王身份外,那圓凸的眼睛,直端的耳朵,彎曲上翹的尾巴,粗短的腿和貓相差無幾。它既能使人感到虎的威猛雄壯,又能使人感到貓的嬌憨天真。圓鼓鼓,胖乎乎,十分討人喜愛。其主要風格特徵:
山東境內的布老虎色彩多以紅、黃色為主,黃、紅色也是我國北方傳統文化中喜慶和吉祥的顏色。但沂水布老虎在色彩上卻不拘泥於黃、紅兩大主色調,也用黑、青、白、花、藍色土布及藍印花布料。色塊對比強烈,熱烈明快,使得整個布老虎形象鮮明生動。
另外製作布老虎的工藝也各不相同。如虎腹內部有的裝填鋸末、谷糠、棉花,也有的在虎肚子裡邊充以蠶沙、艾葉或蕎麥皮、豌豆皮。沂水布虎的腹內填充物則有荊種子、桃枝、菊花、艾草、黃芪、雄黃、當歸、硃砂等各種中藥。除有鎮宅避邪之說外,還有祛風濕、強腦健腎、寧心安神、芳香驅蟲的功效。

傳承意義

以布老虎為主打產品的沂水民間手繡技藝,已有百年歷史。由於受外界干擾少,因而形成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構圖簡練,配色明快,繡工精緻,針腳細膩,樸實、勻稱、誇張、有較強的裝飾性。
《周易·乾卦文》說:“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合成為一個國家雄偉強盛的象徵,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圖騰,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角度看,布老虎在藝術創作上,仍然要堅持集樸素與美觀於一身,要保持民族的精神和風格,依照民間美術和手工技藝的特點進行扶持、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