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和約內容
和約由14條正文、5個附屬檔案和7項
補充條約組成。主要內容有:
①締約雙方宣布停戰。
②俄軍全面復員,在簽訂
普遍性和約之前,俄軍艦駛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裝。
④在締結普遍性和約和俄軍全面復員之前,德國將繼續占領德軍於和約簽訂前夕在上述地區以東所占領的地方。
⑤俄軍立即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和
巴統地區(該地區實際由
土耳其兼併)。
⑥俄國承認
烏克蘭、
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戒燥探講、烏克蘭和
奧蘭群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並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
⑧德國承諾不干涉蘇俄內政,不從芬蘭方面進攻俄國。
說明:這個苛刻的和約,不僅使蘇俄喪失約100萬
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而且在被
占領區有占全重頸地國煤炭開採量的90%,
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
和約的來龍去脈
起因
1917年,俄國
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由於原來俄國屬於
協約國一方而與
同盟國處於
交戰狀態,為了退出戰爭,新成立不久的蘇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議被協約國拒絕後,便與同盟國的
德國進行和平談判。
經過
1918年1月2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60人出席的會議上,贊成布哈林主張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張的16人,贊成列寧主張的僅15人。最終,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的主張因處於少數而未能被通過。
1918年1月24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會議,重新表決簽約的問題。托洛茨基的主張以9票對7票的多數通過,列寧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談判恢復。作為外交
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談判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臨行前與列寧約定:如果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就讓步簽約。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後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寧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復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聲明,率團離開布列斯特。結果,德國開始對蘇俄大舉進攻。
2月18日,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蘇俄中央委員會舉行了緊急會議。會上,列寧的主張又被以6:7的票數否決。隨後,中央又連夜開會,經過激烈的爭論,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轉而支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會議結果以7票贊成、5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列寧的提案。蘇俄政府連夜通知德國方面,同意簽約。
但是,德國在得到通知後仍沒有停止進攻,並於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蘇俄黨中央又召開有15名委員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中,大多數委員表示不贊成列寧的主張。列寧只得提出,如果這種腿射狼空談繼續下去,他就要辭職,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對此毫不在乎,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也未發生動搖。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寧的意見,但為了防止列寧辭職和黨的分裂,他的態度發生變化。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4票棄權。結達婚主祝果列寧的主張以7票贊成、4票棄權、4票反對獲得通過。
結果
2月24日,蘇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談判代表團與德國進行談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約正式簽訂。按照契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櫻重戀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但蘇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連踏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德國戰敗後,於11月11日同協約國簽訂了
停戰協定,蘇俄政府立即於11月12日宣布廢除此條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1922年,蘇俄與德國
魏瑪政府簽署了
拉巴洛條約。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
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意義
一般認為,這是蘇俄政府
以空間換時間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國際間的矛盾,使新生的蘇俄政府有了鞏固政權的時間,為此後維護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於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寧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峰。
1918年1月24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會議,重新表決簽約的問題。托洛茨基的主張以9票對7票的多數通過,列寧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談判恢復。作為外交
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談判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臨行前與列寧約定:如果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就讓步簽約。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後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寧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復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聲明,率團離開布列斯特。結果,德國開始對蘇俄大舉進攻。
2月18日,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蘇俄中央委員會舉行了緊急會議。會上,列寧的主張又被以6:7的票數否決。隨後,中央又連夜開會,經過激烈的爭論,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轉而支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會議結果以7票贊成、5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列寧的提案。蘇俄政府連夜通知德國方面,同意簽約。
但是,德國在得到通知後仍沒有停止進攻,並於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蘇俄黨中央又召開有15名委員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中,大多數委員表示不贊成列寧的主張。列寧只得提出,如果這種空談繼續下去,他就要辭職,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對此毫不在乎,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也未發生動搖。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寧的意見,但為了防止列寧辭職和黨的分裂,他的態度發生變化。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4票棄權。結果列寧的主張以7票贊成、4票棄權、4票反對獲得通過。
結果
2月24日,蘇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談判代表團與德國進行談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約正式簽訂。按照契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里領土,賠款60億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但蘇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德國戰敗後,於11月11日同協約國簽訂了
停戰協定,蘇俄政府立即於11月12日宣布廢除此條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1922年,蘇俄與德國
魏瑪政府簽署了
拉巴洛條約。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
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意義
一般認為,這是蘇俄政府
以空間換時間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國際間的矛盾,使新生的蘇俄政府有了鞏固政權的時間,為此後維護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於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寧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