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盤歌

布依族盤歌

布依族盤歌是布依族的傳統民歌,是用原生態布依語創作並傳唱的民間文學作品。布依族盤歌流傳於貴州省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盤水市盤縣羊場布依族白族苗族鄉境內的布依族盤歌最具代表性。

2008年6月7日,貴州省盤縣申報的“布依族盤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布依族盤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遺產編號:Ⅰ-62 
  • 申報地區:貴州省盤縣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內容,種類,樂器,形式,傳承意義,傳承現狀,

歷史淵源

布依族盤歌
布依族盤歌伴隨著布依族的形成而萌發,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跨越於布依族形成以後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
布依族盤歌自古就流傳於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傳承歷史久遠。由於布依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聲來承載文明,用歌聲來傳承文化,而盤歌便是布依族記載歷史、表達情感、教育子女、評判社會、再現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
布依族盤歌的唱詞里記載: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盤江流域,春秋戰國時期,駱越人屬牂牁國的臣民,至今仍保存古駱越人的許多生活習俗和文化特徵。
布依族的族稱,秦以前稱“濮越”,兩漢六朝稱“濮僚”,唐宋元代被稱為“蠻”、“番”,明清至民國末年被稱為“仲家”等。1953年,國家經過民族識別,並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以“布依”作為族稱。

文化特徵

內容

布依族盤歌主要有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禮教歌等。內容涉及勞作、時政、儀式、愛情、生活環境、歷史傳說等諸多方面,分別在婚喪嫁娶、迎來送往、生產勞動、休閒娛樂、談情說愛等場合以各種曲調演唱。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倫理道德、宗教等眾多領域,對布依人特有的心理特徵和情感傾向都有生動描述,是布依族人民記載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種類

按唱詞內容分,有:
1、歷史傳說歌:包括古歌、傳說故事等,以酒歌的形式演唱,一般篇幅較長,內容包括神靈、祖先、族源、社會、自然、人物、歷史等。
2、勞動歌:直接敘述各行各業的具體生產勞動過程,表達勞動人民對勞動的觀念感受和通過勞動獲得的愉悅等。內容多是與生產勞動有關歌。如《插秧歌》、《舂碓歌》、《繡花歌》、《栽豆歌》等。
3、儀式歌:大多用於婚嫁、喪葬、祭祀等場合,有較固定的形式,內容除較為具體的婚、喪、嫁、娶禮儀外,還涉及天文地理、歷史傳說、情理事故、時令節氣等,常以男女歌手對唱為主。如《報娘恩》、《哭娘歌》、《祭山歌》、《教女歌》等。
4、情歌:是布依族盤歌中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情歌的內容多與情愛有關,從相識到婚後,各階段有各階段的表述形式,遍及婚戀的整個過程。如初相識的《相識歌》、《初會歌》、《試心歌》、《探情歌》等。表示愛慕的如《跟戀歌》、《相約歌》、《定友歌》等。表示傾心愛慕的如《不忘歌》、《牽手歌》、《擇日結婚歌》等。表示迷戀的如《生死歌》、《許死歌》、《不見情妹如喪魂》等。
按演唱場合分,可分為室內演唱和野外演唱兩種。室內演唱主要在婚嫁、喪葬、祭祀等場合,野外演唱主要在男女談情說愛場合。
按演唱曲調分,可分為情歌調、禮教調、婚慶調、喪葬調等。
情歌調以發語詞“意、意啊......”開頭;禮教調以發語詞“哎厄遼韋友...尼”開頭;婚慶調以發語詞“厄遏、厄遏厄啊......啊憐”開頭;喪葬調以發語詞“吶喉......喉啊啊啊”開頭。
布依盤歌可以清唱,也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有的是演唱者邊唱邊奏,也有的是一人演唱,多人用樂器伴奏。

樂器

用於伴奏的樂器有:
1.月琴:布依語稱“的彈”,設11或12個品位。彈奏時不用彈片,直接用手指彈撥。
2.竹笛:分大、中、小,即高、中、低音三種。有笛膜孔。有6個按孔和1個吹孔。
3.簫筒:一種吹奏樂器,流行於雲南、貴州省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地區。用小竹製成,全長30-40厘米,竹管上開有5-7個按音孔,簫筒頂端堵一木塞;在木塞的後部開一出音孔。聲色輕柔,用於日常娛樂生活。
4.木葉:常用樟木葉、冬青葉吹曲調,聲音清脆悠揚。柔軟、薄、光滑的葉子都可用來吹奏。這些樂器可以單獨伴奏,也可以合奏。

形式

布依族盤歌主要有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禮教歌等。內容涉及勞作、時政、儀式、愛情、生活環境、歷史傳說等諸多方面,分別在婚喪嫁娶、迎來送往、生產勞動、休閒娛樂、談情說愛等場合以各種曲調演唱。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倫理道德、宗教等眾多領域,對布依人特有的心理特徵和情感傾向都有生動描述,是布依族人民記載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按唱詞內容分,有:
1、歷史傳說歌:包括古歌、傳說故事等,以酒歌的形式演唱,一般篇幅較長,內容包括神靈、祖先、族源、社會、自然、人物、歷史等。
2、勞動歌:直接敘述各行各業的具體生產勞動過程,表達勞動人民對勞動的觀念感受和通過勞動獲得的愉悅等。內容多是與生產勞動有關歌。如《插秧歌》、《舂碓歌》、《繡花歌》、《栽豆歌》等。
3、儀式歌:大多用於婚嫁、喪葬、祭祀等場合,有較固定的形式,內容除較為具體的婚、喪、嫁、娶禮儀外,還涉及天文地理、歷史傳說、情理事故、時令節氣等,常以男女歌手對唱為主。如《報娘恩》、《哭娘歌》、《祭山歌》、《教女歌》等。
4、情歌:是布依族盤歌中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情歌的內容多與情愛有關,從相識到婚後,各階段有各階段的表述形式,遍及婚戀的整個過程。如初相識的《相識歌》、《初會歌》、《試心歌》、《探情歌》等。表示愛慕的如《跟戀歌》、《相約歌》、《定友歌》等。表示傾心愛慕的如《不忘歌》、《牽手歌》、《擇日結婚歌》等。表示迷戀的如《生死歌》、《許死歌》、《不見情妹如喪魂》等。
按演唱場合分,可分為室內演唱和野外演唱兩種。室內演唱主要在婚嫁、喪葬、祭祀等場合,野外演唱主要在男女談情說愛場合。
按演唱曲調分,可分為情歌調、禮教調、婚慶調、喪葬調等。情歌調以發語詞“意、意啊......”開頭;禮教調以發語詞“哎厄遼韋友...尼”開頭;婚慶調以發語詞“厄遏、厄遏厄啊......啊憐”開頭;喪葬調以發語詞“吶喉......喉啊啊啊”開頭。布依盤歌可以清唱,也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有的是演唱者邊唱邊奏,也有的是一人演唱,多人用樂器伴奏。
用於伴奏的樂器有:
1.月琴:布依語稱“的彈”,設11或12個品位。彈奏時不用彈片,直接用手指彈撥。
2.竹笛:分大、中、小,即高、中、低音三種。有笛膜孔。有6個按孔和1個吹孔。
3.簫筒:一種吹奏樂器,流行於雲南、貴州省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地區。用小竹製成,全長30-40厘米,竹管上開有5-7個按音孔,簫筒頂端堵一木塞;在木塞的後部開一出音孔。聲色輕柔,用於日常娛樂生活。
4.木葉:常用樟木葉、冬青葉吹曲調,聲音清脆悠揚。柔軟、薄、光滑的葉子都可用來吹奏。
這些樂器可以單獨伴奏,也可以合奏。

傳承意義

布依族盤歌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是集人類起源、布依族源、生產勞作、待人接物、倫理道德、婚嫁建房、喪葬祭祀等豐富內容的敘事長歌。
在長期的口頭流傳過程中,每一位布依人都是歌手,大家在勞動中傳唱,在生活中傳唱,在節日中傳唱,形成多種版本、大同小異的布依族盤歌。
一般來說,畢摩、婚媒等在婚嫁、祭祀、葬儀等活動中有較為規範的唱法。用布依語傳唱,是布依族盤歌傳承的又一基本特徵。作為敘事長詩,布依族盤歌應該是朗讀的,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主要還是被演唱的。
用於演唱布依族盤歌的曲調有許多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區域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時各自選用相應的曲調。
布依族盤歌可以獨唱,也可以對唱,還可以一人領唱眾人合唱。領唱者唱詩詞內容,眾人唱襯詞。大多採用“喜調”、“老人調”、“悲調”等敘事調傳唱。
布依族盤歌是布依族人民記載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植根於布依族群體的文化傳統或文化歷史之中,在該民族群體中起著確認文化身份的作用,已成為布依族的一張有代表性的“名片”。

傳承現狀

因其布依族盤歌一直用布依語傳唱,加上布依族傳統文字的缺失,至今,除布依族外,外族幾乎沒有人會演唱,在羊場鄉布依族聚居的村寨中,隨著許多老傳唱藝人的去世,加上近年來年輕人外出務工增多,現今,村中能夠完整唱出布依族盤歌的人已屈指可數,狀況十分瀕危,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