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概述
本益比(PER,或Price to earning ratio)也稱
“股價收益比率”或
“市價盈利比率(簡稱
市盈率)”
市盈率對
個股、類股及
大盤都是很重要參考指標。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類股票或是大盤,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這往往離不開該公司未來盈利料將快速增長這一重點。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說明
投資人普遍相信該公司未來
每股盈餘將快速成長,以至數年後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長不如理想,支撐
高市盈率的力量無以為繼,
股價往往會大幅回落。
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準則,但以
個股來說,同業的
市盈率有參考比照的價值;以類股或
大盤來說,歷史
平均市盈率有參照的價值。
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股市指標,容易理解且數據容易獲得,但也有不少缺點。比如,作為分母的每股盈餘,是按當下通行的會計準則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視乎需要斟酌調整,因此理論上兩家
現金流量一樣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餘可能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投資者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忠實反映公司在
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式的淨利加以調整,比如以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利潤(
EBITDA)取代淨利來計算
每股盈餘。
另外,作為
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
市值亦無法反映公司的負債(槓桿)程度。比如兩家市值同為10億美元、淨利同為1億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為10。但如果A公司有10億美元的債務,而B公司沒有債務,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異。因此,有分析師以“企業價值(EV)”--市值加上債務減去現金--取代市值來計算市盈率。理論上,企業價值/EBITDA比率可免除純粹市盈率的一些缺點。
文中,股東
應占溢利(attributable profit)與淨利(net profit/earnings)兩詞交替使用,準確點應全部講股東應占溢利。淨利扣掉
少數股東(minority interest)應占利潤及
優先股股東(preference shareholders)的
股息,即得出(
普通股)股東應占溢利。少數股東是指在集團子公司中持有
少數股權的投資者。
市盈率的計算方式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
每股盈利 上式中的分子是當前的每股市價,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預測盈利。市盈率是估計普通股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該
比率保持在20-30之間是正常的,過小說明
股價低,風險小,值得購買;過大則說明股價高,風險大,購買時應謹慎。但
高市盈率股票多為
熱門股,
低市盈率股票可能為
冷門股。
每股盈利一般根據過去四個季度的盈利計算(現行市盈率),但有時也根據未來四個季度的
盈利預測計算(預測市盈率)。第三個方法是將上兩個季度的實際盈利加上未來兩個季度的預測盈利,根據這個總和計算
市盈率。
投資人對每一塊錢的稅後盈餘願意出多少錢來購買。就公司的觀點而言,此一比率表示公司對
股東權益市價的權利能力。 在投資分析時,市盈率和
每股盈餘都相當重要,由於市盈率乘以每股盈餘可以得到股票價格,於是常利用這一個關係求得股票應有的價格,股票價格經常反映出投資人對公司未來預期的盈餘。通常市盈率數值愈低愈具有投資價值,至於數值應該多少適合買進,並沒有一定的理論,一般較有經驗的投資人在10~15之間買賣。但是在實際進行投資時,仍須考慮其他影響
股價和盈餘的客觀因素。
決定股價的因素
股價取決於市場需求,即變相取決於投資者對以下各項的期望:
(1)企業的表現和未來發展前景;
(2)新推出的產品或服務;
(3)該行業的前景。
其餘影響
股價的因素還包括市場氣氛、新興行業熱潮等。
市盈率把股價和利潤連繫起來,反映了企業的表現。如果股價上升,但利潤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則市盈率將會上升。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13:即價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價值被高估 28+: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股市的市盈率
1、股息收益率
一般來說,市盈率極高(如大於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為零。因為當市盈率大於100倍,表示投資者要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股票價值被高估,沒有股息派發。
美國股票的市盈率平均為14倍,表示回本期為14年。14倍PE折合平均年回報率為7%(1/14)。
市場預測未來的盈利
增長速度快。 該企業一向錄得可觀盈利,但在前一個年度出現一次過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 出現泡沫,該股被追捧。 該企業有特殊的優勢,保證能在低風險情況下持久錄得盈利。 市場上可選擇的股票有限,在
供求定律下,
股價將上升。這令跨時間的市盈率比較變得意義不大。 3、計算方法
4、相關概念
從市盈率可引申出市盈
增長率,此指標加入了盈利增長率的因素,多數用於高增長行業和新企業上。
正確看待市盈率
在
股票市場中,當人們完全套用
市盈率指標去衡量股票價格的時候,會發現市場變得無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懸殊,並沒有向
銀行利率看齊;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場表現越好。是
市盈率沒有實際套用意義嗎?其實不然,這只是投資者沒能正確把握對市盈率的理解和套用而已。
市盈率指標對市場具有整體性的指導意義 衡量市盈率指標要考慮股票市場的特性 以動態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增長潛力的認同,不僅在中國股市如此,在歐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場上同樣如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投資者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科技板塊的
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過100倍,而機車製造、鋼鐵行業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當然,這並不是說股票的
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國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
莊家肆意拉抬
股價,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場風險巨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投資者應該從公司背景、基本素質等方面多加分析,對市盈率水平進行合理判斷。
市盈率在使用需要注意不同行業的合理市盈率有所不同,對於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行業考慮到盈利能力的波動性,市盈率較低,如鋼鐵行業在較發達的市場是10~12倍市盈率,而受周期較少的行業(飲料等)較高,通常是15~20倍
靜態市盈率
靜態
市盈率是市場廣泛談及的市盈率,即以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公開的
每股收益後的比值。
先解釋一下市盈率的概念,
市盈率是一個反映
股票收益與風險的重要指標,也叫市價
盈利率。體現的是企業的盈利水平要花多少錢才能收回成本,這個值通常被認為在10-20之間是一個合理區間。它是用當前每股市場價格除以該公司的
每股稅後利潤,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股票每股市價/每股稅後利潤,即 市盈率=
股價/每股收益
在上海
證券交易所的每日行情表中,市盈率計算採用當日收盤價格,與上一年度每股稅後利潤的比值稱作市盈率Ⅰ,與當年每股稅後利潤預測值的比較稱作為市盈率Ⅱ。不過由於在香港
上市公司不要求作
盈利預測,故H股板塊的A股(如青島啤酒)只有
市盈率Ⅰ這一項指標。所以說,一般意義上的市盈率是指市盈率Ⅰ。
一般來說,市盈率表示該公司需要累積多少年的盈利才能達到市價水平,所以
市盈率指標數值越低越小越好,越小說明
投資回收期越短,風險越小,投資價值一般就越高;倍數大則意味著翻本期長,風險大。美國從1891年到1991年的一百年間,市盈率一般在10~20倍,日本常在60~70倍之間,我國股市曾有過成千上萬倍的
個股,但多在20~30倍左右。必須說明的是,觀察市盈率不能絕對化,僅憑一個指標下結論。因為市盈率中的上年稅後利潤並不能反映
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當年的預測值又缺乏可靠性,比如今就有許多上市公司在公開場合就公司當年
盈利預測值過高一事向廣大股東道歉;加之處在不同市場發展階段的各國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所以說,
市盈率指標和股票行情表一樣提供的都只是一手的真實數據,對於投資者而言,更需要的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研究創新分析方法,將基礎分析與
技術分析相結合,才能做出正確的、及時的決策。
利用不同的數據計出的市盈率,有不同的意義。現行市盈率利用過去四個季度的
每股盈利計算,而預測市盈率可以用過去四個季度的盈利計算,也可以根據上兩個季度的實際盈利以及未來兩個季度的預測盈利的總和計算。市盈率的計算只包括
普通股,不包含
優先股。
市場廣泛談及的
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即以市場價格除以已知的公開的
每股收益後的比值。但是,眾所周知,我國
上市公司收益披露仍為半年報一次,而且年報集中公布在被披露經營時間期間結束的2至3個月後。這給投資人的決策帶來了許多盲點和誤區。
動態市盈率
動態市盈率,其計算公式是以
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係數,該係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
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
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則動態係數為1/(1+35%)^5=22%。相應地,動態市盈率為11.6倍即:52(靜態市盈率:20元/0.38元=52)×22%。兩者相比,相差之大,相信普通投資人看了會大吃一驚,恍然大悟。動態市盈率理論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資股市一定要選擇有持續成長性的公司。於是,我們不難理解
資產重組為什麼會成為市場永恆的主題,及有些業績不好的公司在實質性的重組題材支撐下成為市場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