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公司、直屬單位:
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是衛生城市和衛生村鎮的升級版。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是新時期
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健康常州建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不斷提高我市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根據全國愛衛會《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全愛衛發〔2016〕5號)、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5〕61號)、省愛衛會《關於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愛衛〔2016〕12號)精神和《江蘇省愛國衛生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常州的目標,以保障和促進人的健康為宗旨,突出預防為主,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通過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營造健康環境、構建健康社會、最佳化健康服務、發展健康文化,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健康常州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二、總體目標。鞏固提升衛生城市和衛生村鎮創建成果,建設“環境宜居、社會和諧、人群健康、服務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努力實現城鄉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管理機制。各轄市、區全面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打造一批示範市(區)和示範村鎮。到2020年,常州市、溧陽市建成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天寧區、鐘樓區建成國家級健康促進區,建成健康村鎮建設示範村鎮100個,以典型示範帶動全市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廣泛深入開展,為建設健康常州奠定堅實基礎。
三、重點建設領域
(一)營造健康環境。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布局,統籌規劃、設計、建設城鄉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並提高其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實現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力發展節能建築、綠色建築和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體系,提高節能水平。落實控煙各項措施,努力建設無菸環境。加大環境衛生綜合管理力度,開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收集處理,建立餐廚廢棄物回收處理機制,杜絕“地溝油”返回餐桌。加強城鄉集貿市場的升級改造,整治髒、亂、差,消除各類衛生死角,創造舒適、整潔、放心的消費環境。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著力解決城鄉環境髒亂差的現象,創造整潔有序、健康宜居的環境。到2020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6%以上,規劃發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9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實現基本全覆蓋,農村水質監測實現鄉鎮、水廠全覆蓋,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占比達74.3%,城市標準化菜市場建設達8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達到國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標準的城市比例為100%。
(二)構建健康社會。健全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住房保障、養老服務、食品安全、全民健身等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
社會保障制度,實施
全民參保登記計畫,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基本養老、
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實現全覆蓋,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推進醫療養老融合發展,積極構建養老、醫護、康復、臨終關懷服務相互銜接的服務模式。統籌城市和農村養老資源,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衡發展,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完善教育體系,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社會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圈”服務水平;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善就業失業監測制度。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
農業投入品和食品藥品監管體系,保障飲食用藥安全。構建以鄉鎮食品安全協管員、村食品安全信息員為重要補充的食品安全管理網路,實現對農村集體聚餐等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全覆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支持慈善事業發展,逐步拓展社會福利保障範圍,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有尊嚴地生活和平等參與社會發展。到2020年,全市
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基本醫保參保率均達98%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養老床位數達50張,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100%,常州市、溧陽市建成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天寧區、鐘樓區建成國家級健康促進區,建成健康村鎮建設示範村鎮100個。
(三)最佳化健康服務。堅持預防為主,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
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基層衛生人才特別是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補足醫療衛生服務的短板。完善新型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堅持防治結合,全面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規範婦女兒童健康管理,強化婦女兒童常見疾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增強婦女兒童健康保障水平。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監測和干預能力,積極防治傳染病、寄生蟲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機制,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及時處置傳染病疫情。加強口岸衛生檢疫能力建設,嚴防外來重大傳染病傳入。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探索中醫藥與養老、旅遊、文化等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加快推進醫養融合發展,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到2020年,全市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達55%以上,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達90%以上,孕產婦和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5%以上,每千人口
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6.3張、執業(助理)醫師數達2.6人,鄉鎮衛生院和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實現全覆蓋,能夠穩定地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達98%以上。
(四)培育健康人群。全面做好兒童健康、計畫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婦幼健康服務工作,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
出生缺陷兒童早期干預治療等措施,綜合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弘揚科學婚育文化,倡導社會性別平等,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民眾身體素質。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康步道、健康廣場、健康公園等支持性環境,推動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構建10分鐘體育健身圈。保障中國小體育課時,大力開展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普及健康素養知識與技能,定期開展健康素養監測調查,評價干預效果。引導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強民眾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到2020年,全市
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2歲左右,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6/10萬和5‰以內,有組織參加體育鍛鍊人數占鍛鍊總人數的比例達50%以上,達到《國民測定標準》合格以上城鄉居民人數比例在96%以上。
(五)發展健康文化。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播媒介,開展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健康知識宣傳,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信息發布,倡導正確健康理念,及時監測糾正虛假錯誤信息,堅決取締虛假藥品等廣告、打擊不實和牟利性誤導宣傳行為。著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移風易俗,改變陳規陋習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科學知識轉變為民眾能夠理解接受、易於養成踐行的良好行為習慣。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提升民眾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大力倡導健康文化,鼓勵和支持健康文化產業發展,創作出更多民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文化作品,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健康文化需求。將健康文化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等社會規範,倡導公序良俗,將健康理念滲透到千家萬戶。到2020年,通過
大眾傳播媒體接受健康教育宣傳的人群比例達80%。
四、重點建設任務
(一)建設健康城市
1.普及健康生活。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大新聞媒體開展衛生防病知識公益宣傳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著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識。加強健康教育組織網路、權威知識儲備、應急發布、效果評價等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繼續實施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建立健康生活指導員隊伍,指導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建設健康步道、健康廣場、健康公園等支持性環境,探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結合的市民體質測定服務,打造集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估、科學健身指導等為一體的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完善健康管理模式。加強醫防結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組織體系。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個人
電子健康檔案為紐帶,通過整合
區域衛生信息平台和公共衛生信息平台的基礎數據,實現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等信息互聯共享,以大數據支撐群體疾病預測和個體化服務。發揮中醫預防保健優勢,推動醫療服務從注重疾病治療轉向注重健康維護,拓展“治未病”、中醫特色康復等服務,探索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組建中醫藥健康服務團隊,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開展融合中醫藥健康管理理念的健康服務。推進全民預防保健服務,積極發展健康諮詢、健康體檢、疾病預防等服務,規範發展母嬰護理、養生美容等服務市場。對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預測,防治結合、聯防聯控,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
3.建設健康“細胞”工程。積極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和健康家庭建設,推動健康城市理念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市場、進機關、進營院、進家庭,提高社會參與程度。健康社區建設以整潔宜居的環境、便民優質的服務、和諧文明的文化為主要內容,綠化美化環境,健全文化體育設施,向家庭和個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層面、連續性、綜合性服務,建立完善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不同地域、文化以及社會背景社區居民的融合,倡導團結和睦、積極向上的鄰里關係和家庭氛圍。健康單位以學校、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等為重點,積極創造有益於健康的環境,保障飲食安全和營養,控制吸菸危害,落實健康體檢、職業健康檢查、職業防護、安全管理等制度,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營造相互尊重、和諧包容的人際關係和單位文化。健康家庭建設以家居環境整潔、家人身心健康、家庭文化和諧等為主要內容,以關愛家庭成員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為重點,改善家庭生活品質,提高家庭健康水平,提升家庭發展能力。
4.改善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堅持源頭管控,減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綜合治理。整治工業廢氣、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積極發展
城市公共運輸,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提倡綠色出行。加強
大氣環境監測,定期公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情況。以改善
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城市建成區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保護和改善土壤環境,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推進生態園林建設,強化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5.完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深入開展平安常州建設,加強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交通和消防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機制,完善應急體系,推進緊急醫學救援網路建設,提高
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落實
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控職業危害風險,提高勞動者
職業健康和安全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防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發生,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減少傷害特別是青少年傷害發生。
6.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完善污水管網和功能,逐步實現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餐廚垃圾管理,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強污泥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加快城市公廁建設,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管理規範的城市公廁服務體系。加強數位化城管系統建設,改進
城市環境衛生保潔方式,推廣降塵、低塵清掃作業方式,擴大機械化清掃保潔作業範圍,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
7.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加大飲用水水源地建設、保護和管理力度,依法清理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加快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穩步推進深度處理,形成“雙重水源、雙重保障”能力。健全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飲用水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飲用水衛生監測能力建設,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當地飲用水源、供水單位出廠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並按時向社會公布。健全城市供水應急和預警機制,努力控制和消除突發供水事件造成的社會危害。城市水環境質量和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國家要求。
(二)建設健康村鎮
1.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結合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綜合治理農村環境。全面整治露天糞坑、畜禽散養、亂堆亂放、亂貼亂畫、亂扔亂倒現象,拆除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違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推進河道溝塘清淤疏浚,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溝,全面清理河道溝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雜物和漂浮物,加強日常保潔。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推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推廣有機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禁止秸稈焚燒,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度;探索開展農藥包裝物、廢舊農膜等田間廢棄物回收處理。推行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規範農產品流通市場。在加強村莊環境長效管理的同時,具備條件的村,按照“自然生態型、歷史文化型、特色產業型”的要求,推進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提高美麗鄉村水平。大力開展衛生村鎮創建活動,加強衛生村鎮動態管理,促進長效管理機制完善,為健康村鎮建設奠定基礎。
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完善道路、環衛、電力、通信、消防等基礎設施,全面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發展農村客運,推進寬頻普及。健全覆蓋所有自然村莊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提升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健全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推進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採取接入城鎮污水管網統一處理、建設小型設施相對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以解決環境敏感區域、規模較大的規劃發展村莊和新建農民集中居住點為重點,有序推進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重點解決好農村畜牧養殖場(點)的污水處理問題。
3.加強農村改水改廁。大力加強區域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區域集中供水,對短期內無法實現區域供水的農村地區,切實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程,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供水設施維護的長效機制,加快自來水深度處理工藝建設改造,進一步提高供水水質。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改造,鼓勵開展四格式、納管式、集中式的生態改廁,提高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農村新建住房和
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項目
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建設。加強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國小、鄉鎮衛生院、集貿市場、公路沿線等區域無害化衛生公廁建設。加強改廁後續服務和管理,教育和引導農民正確使用衛生廁所,建立衛生廁所建、管、用並重的長效管理機制。
4.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強化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工作,全面落實重大和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點控制嚴重危害農村居民的重大疾病。進一步強化“15分鐘健康服務圈”,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城市大醫院縱向合作,建立區域醫療保健聯合體,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有效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的作用,方便農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強化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高危新生兒、體弱兒篩查、兒科等醫療服務能力,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館建設,積極發展村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藥服務,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可及性,擴大中醫藥服務覆蓋率。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保證村衛生室正常運轉,築牢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網底。
5.提升民眾文明衛生素質。大力開展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活動。廣泛開展健康教育與促進活動,普及疾病防治、衛生保健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實施健康行為干預,促進民眾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健全完善鄉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文化廣場等場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眾文化生活,積極發展鄉村特色文化。建設農村體育健身場所和設施,培養農村文體骨幹和體育健身志願者,帶動開展簡便易行的民眾性健身活動,鼓勵和支持農村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提高組織程度,加強統籌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畫,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任務,紮實加以推進。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要加強人才培訓和隊伍建設,推進目標管理和責任制考核。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機制,制定有利於健康的公共政策,將健康相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政策之中,不斷增強推進工作的整體合力。
(二)科學制定規劃。加強調查研究,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制定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通過開展健康影響因素評價、居民健康狀況調查等方式,對本地城鄉建設和居民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評估,明確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確定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和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制定相應實施方案,確定階段性評價指標和部門職責分工,分階段、分步驟完成工作目標。
(三)廣泛宣傳動員。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理念和典型示範城市(村鎮),提高民眾知曉率和支持率,營造濃厚氛圍,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持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保障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投入,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作用,形成各方力量共同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良好局面。
(四)強化評價督導。根據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指標和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效果評價。要加強督導檢查、通報情況,對工作突出、成效明顯的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的及時督促整改。要開展經驗交流,總結推廣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有效模式。要通過培育和推廣典型經驗,強化示範引領,擴大健康城市、健康村鎮覆蓋面,提升建設水平。各地愛衛會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組織開展對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情況的評估,並將評估報告報省、市愛衛辦。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