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6年7月18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以全愛衛發〔2016〕5號印發《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總體要求、重點建設領域 、健康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 、健康村鎮建設的重點任務、強化組織實施5部分。

健康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是: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加強飲用水安全管理;改善環境質量;完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健康村鎮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村改水改廁;深入開展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提高民眾文明衛生素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
  • 印發機關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 文號:全愛衛發〔2016〕5號
  • 印發時間:2016年7月18日
通知,意見,總體要求,建設領域,重點任務,村鎮建設,組織實施,

通知

全國愛衛會關於印發《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全愛衛發〔201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
《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已由全國愛衛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並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是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工作實際,抓好組織實施,把健康中國的目標轉化為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的指標,以愛國衛生工作的新成效加快健康中國的建設進程。
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2016年7月18日

意見

關於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
健康城市是衛生城市的升級版,通過完善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改進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健康服務,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滿足居民健康需求,實現城市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健康村鎮是在衛生村鎮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完善村鎮基礎設施條件,改善人居環境衛生面貌,健全健康服務體系,提升民眾文明衛生素質,實現村鎮民眾生產、生活環境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是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載體,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目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66號)部署,經國務院同意,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決定在全國開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保障和促進人的健康為宗旨,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通過建設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營造健康環境、構建健康社會、最佳化健康服務、發展健康文化,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堅持以人的健康為中心,針對當地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健康需求,制定有利於健康的公共政策,將健康相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政策之中,促進健康服務的公平、可及。
堅持政府主導,共建共享。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促進部門協作,鼓勵、組織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和居民參與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活動,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廣大民眾。
堅持城鄉統籌,典型示範。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薄弱環節傾斜,縮小城鄉差距,逐步實現城鄉健康服務均等化。通過培育和推廣典型經驗,強化示範引領,擴大健康城市、健康村鎮覆蓋面,提升建設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發展。找準城鄉發展中影響健康的重點難點問題,科學施策,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建設的策略、方法、模式,循序漸進推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持續發展。
(三)工作目標。通過建設環境宜居、社會和諧、人群健康、服務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實現城鄉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到2017年,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管理機制,形成一套科學、有效、可行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推動各省(區、市)開展建設試點,基本形成可推廣的建設模式。到202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範市和示範村鎮,以典型示範帶動全國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廣泛深入開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領域

(一)營造健康環境。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為出發點,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布局,統籌城鄉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做到科學合理、兼顧長遠。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入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實現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體系,提高節能水平。加大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力度,開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收集處理,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著力解決城鄉環境髒亂差問題,創造整潔有序、健康宜居的環境。
(二)構建健康社會。保障城鄉居民在教育、住房、就業、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實現基本覆蓋,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群體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差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統籌城市和農村養老資源,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衡發展。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和食品藥品監管制度,保障飲食用藥安全。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支持慈善事業發展,逐步拓展社會福利保障範圍,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有尊嚴地生活和平等參與社會發展。
(三)最佳化健康服務。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分級診療制度,加強基層衛生人才特別是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補足醫療衛生服務的短板。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高疾病監測和干預能力,積極防治傳染病、寄生蟲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機制,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及時處置傳染病疫情。加強口岸衛生檢疫能力建設,嚴防外來重大傳染病傳入。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探索中醫藥與養老、旅遊、文化等產業協同發展新業態。
(四)培育健康人群。強化婦幼健康和計畫生育服務工作,實施綜合干預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倡導社會性別平等,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民眾身體素質。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建設健康步道、健康廣場、健康主題公園等支持性環境。保障中國小體育課時,大力開展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普及健康素養知識與技能,定期開展健康素養監測調查,評價干預效果。引導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強民眾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
(五)發展健康文化。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播媒介,開展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健康知識宣傳,在全社會倡導正確的健康理念。著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移風易俗,改變陳規陋習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科學知識轉變為民眾能夠理解接受、易於養成踐行的良好行為習慣。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提升民眾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大力倡導健康文化,鼓勵和支持健康文化產業發展,創作出更多民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文化作品,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健康文化需求。健全市民公約、村規民約等社會規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公序良俗,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重點任務

(一)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以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和健康家庭為重點,以整潔宜居的環境、便民優質的服務、和諧文明的文化為主要內容,推進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向家庭和個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服務,倡導團結和睦的人際關係,提高家庭健康水平。以學校、企業、機關和事業單位等為重點,完善控煙措施,落實健康體檢、職業健康檢查、職業防護、安全管理等制度,營造相互尊重、和諧包容的單位文化,創造有益於健康的環境。
(二)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加強防治結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組織體系。加快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等信息互聯共享,以大數據支撐群體疾病預測和個體化服務。發揮中醫預防保健優勢,推動醫療服務從注重疾病治療轉向注重健康維護,發展治未病、中醫特色康復等服務,探索開展中醫特色健康管理。推進全民預防保健服務,對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預測,通過疾病預防和治療,實現有病早治、未病先防。
(三)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加強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城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快城市公廁建設,形成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管理規範的城市公廁服務體系。推廣降塵、低塵清掃作業方式,擴大機械化清掃保潔作業範圍,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
(四)加強飲用水安全管理。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開展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當地飲用水源、供水單位出廠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並按時向社會公布。城市水環境質量和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國家要求,切實落實消毒衛生措施,加強飲用水衛生監測、檢測,提升飲用水水質,確保水質衛生安全。
(五)改善環境質量。加強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堅持源頭管控,減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綜合治理。整治工業廢氣,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積極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提升燃油品質,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大氣環境監測,定期公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情況。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保護和改善土壤環境,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探索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推進生態園林建設,強化濕地等自然資源保護,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六)完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治安防控、交通和消防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機制,完善應急體系,推進緊急醫學救援網路建設,提高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能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控職業危害風險,提高勞動者職業健康和安全水平。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防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發生。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減少傷害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傷害發生。

村鎮建設

(一)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完善道路、環衛、電力、通信、消防等基礎設施,全面實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推進廣播電視、通信等村村通和寬頻普及。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加大村鎮垃圾清運設備和中轉設施建設力度,鄉鎮應當建有垃圾轉運站,普及密閉運輸車輛,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開式垃圾收集場所、設施,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簡單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採取城市管網延伸、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等多種方式,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加強農村改水改廁。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強水源保護,突出工程管護機制建設,輔以新建改建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將城市供水管網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農村新建住房要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國小、鄉鎮衛生院、集貿市場、公路沿線等區域要建設無害化衛生公廁。鼓勵建設四格式生態廁所,提高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堅持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統籌實施改水改廁、污水處理等項目,讓農村居民喝上乾淨水、用上衛生廁所。
(三)深入開展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清理亂堆亂放,拆除違章建築,疏浚坑塘河道。建立村莊保潔制度,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聘請保潔員。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強化畜禽養殖污染物的綜合利用,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推廣生物有機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禁止秸稈焚燒,引導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規範收集、處置農藥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加強規範種植和綠色養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規範農產品流通市場。深入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保護自然景觀,加強綠化美化,建設有歷史記憶、農村特點、地域特色、民族風格的美麗宜居村鎮。深入推進衛生村鎮創建活動,健全衛生管理長效機制,以鄉帶村,以村帶戶,有效破解農村衛生管理難題。
(四)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強化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工作,全面落實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點控制嚴重危害農村居民的重大疾病。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科學布局基本醫療服務資源,每個行政村應當設定1個村衛生室,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方便農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強化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篩查、兒科等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全科醫學建設,在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在村衛生室全面推廣中醫藥服務。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保證村衛生室正常運轉,築牢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網底。
(五)提高民眾文明衛生素質。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疾病防治和衛生保健知識,破除迷信,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和幫助農村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依託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拓展醫療衛生、健康教育和環境整治服務功能。健全完善鄉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文化廣場等場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眾文化生活,積極發展鄉村特色文化。建設農村體育健身場所和設施,培養農村文體骨幹和體育健身志願者,帶動開展簡便易行的民眾性健身活動。

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省(區、市)要將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規劃,明確部門職責和任務,紮實推進建設工作。各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各有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和評估對健康的影響,探索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響評價機制。
(二)制定發展規劃。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發展規劃。要通過開展健康影響因素評價、居民健康狀況調查等方式,對本地城鄉建設和居民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評估,明確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確定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和可行的階段性目標,制定相應實施方案,確定階段性評價指標和部門職責分工,分階段、分步驟完成工作目標。
(三)開展社會動員。各地區要大力開展民眾性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理念宣傳,提高民眾知曉率和支持率,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持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保障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投入,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志願者作用,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參與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良好格局。
(四)加強效果評價和督導檢查。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借鑑國際經驗,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指標和評價體系,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健康城市建設效果評價,指導地方進行健康村鎮建設效果評價;要加強督導檢查,開展典型經驗交流,總結推廣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有效模式。各省(區、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工作的指導和檢查,組織開展對健康村鎮建設情況的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