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頭村(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巷頭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位於南頭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田廈村、大新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因南頭鄭氏五大房之長房後裔從南山街道向南村遷至此地居住而形成。村落位於巷頭街(現更名正南街)而取名巷頭村。現村於20世紀80年代在原地重建,後在桃園路南側、南光路東側建設巷頭新村。新村北鄰南山區政府辦公樓,東鄰深圳大學,地理位置優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巷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情況,歷史文化,村民由來,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地方習俗,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建村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蓮城、十約、南屏聯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70年,屬南頭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大新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大新街道;1991年,屬南頭街道:2001年,屬南頭街道大汪山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兼種大豆、花生、玉米、荔枝以及蔬菜等,部分村民捕魚、養蠅。改革開放後建設廠房,引進企業。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金融投資等。

人口情況

2015年末,戶籍人口76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35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7歲(女);實際在村人口2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3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人。

歷史文化

村民由來

世居村民主要有鄭、麥、張、黃、唐、趙姓。第一大姓為鄭姓,北宋從南雄州寶昌縣遷移至東莞縣東鑒(今南頭);明洪武年間從今南山區南山街道向南村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麥姓和第三大姓黃姓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從今寶安公明遷移至此地。唐姓,抗日戰爭時為躲避戰亂從湛江遷此。趙姓僅1戶,祖籍河源龍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遷居西麗;1959年修水庫時遷此。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現存25座。代表性民居為鄭樹根老宅,建於清代,占地面積20平方米,土木磚結構,硬山頂。現保存基本完好,有人居住。

地方習俗

中秋拜月習俗形成於清朝,應節食品主要是月餅及柚子、蘋果、梨等水果。
每年清明和重陽節,村民祭祖。

本地美食

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煎堆、油角、糖環、壽粉、糕仔、白仔、茶果,農曆五月初五的灰水粽、鹹粽,七月十四的壽粉、粉果等。
黃酒是村民逢年過節和產婦的必備食品,也是飲食調料。據說清代以前,村民就會釀製黃酒。

公共設施

南海大道、桃園路、南光路、學府路和深圳捷運1號線從該村經過。20世紀60年代通電,1984年通自來水、通電話,8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網際網路。新村旁有荔香公園,可供村民鍛鍊、休閒、娛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