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村隸屬於雲南省威信縣扎西鎮,地處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0.6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2公里。東鄰大地頭,南鄰大地頭,西鄰斯子山,北鄰大地頭。轄6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60人。全村國土面積2.56平方公里,海拔118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12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蔬菜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玉米、蔬菜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巷子村
- 下轄地區:轄6個村民小組
- 地理位置:雲南省威信縣扎西鎮
- 面積:2.56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文地理,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巷子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94戶通自來水,有
214戶飲用井水,有20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9%)。有408戶通電,有34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5%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戶(分別占總數的65%和13%)。該村到鎮道路水泥路;進村道路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5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1輛,機車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7.5畝,有效灌溉率為51.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7.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1畝。到2007年底,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3.32畝,人均耕地0.19畝,主要種植玉米、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400畝;荒山荒地 500畝,其他面積1512.5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6萬元,占總收入的11.45%;畜牧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36.7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2.9萬元,占總收入的28.2%;工資性收入59.6萬元,占總收入的23.06%。農民人均純收入118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59.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89人(占勞動力的%),在省內務工338人,到省外務工5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 縣內。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8戶,共鄉村人口1387人,其中男性599人,女性788人。其中農業人口1387人,勞動力66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 漢族1374人,苗族13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15人,參合率73.2%;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2 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3333平方米,擁有教師78人,距離鎮中學0.8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0人,其中小學生150人,中學生12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3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1 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3等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4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3.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年末集體總收入189.61萬元,有固定資產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7.5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畜飲水困難;2、通電設施部份陳舊,存在隱患;3、部分民居有待改造;4、全村無支柱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著重爭取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支持,解決部分民眾人畜飲水困難;2、計畫發展生豬養殖100頭;3、再發展蔬菜栽培30畝;4、努力在本村培訓多方面技術人才。
人文地理
該村是威信縣城郊結合部,是威信縣原老城區,隨城市的發展城區下移建設,與老城區分離開後,城市居民和農民分化管理,獨立出來的,所以是我鎮目前最小的村委會。
追本塑源,原老城區街道狹窄,多是小街小巷,顧名為巷子。全村苗、漢雜居,人民勤勞,民族團結,境內峨通山、獅子山是縣城的兩大屏障,其小關口是東進縣城的重要關隘,關口上建一廟,名淨心寺,是城中老人們運動,娛樂的要主場所之一。
地圖信息
地址:昭通市威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