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霧峽

巴霧峽是小三峽的第二峽,從東坪壩起至太平灘止,全長10公里。因峽中支流巴霧河而得名,又叫鐵棺峽,也稱觀音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霧峽
  • 全長:10公里
  • 最吸引遊人的:懸棺
  • 又叫:鐵棺峽,也稱觀音峽
景點介紹,歷史沿革,相臨景點,騷人雅韻,相關介紹,

景點介紹

峽內奇峰突起,怪石鱗峋, 碧流靜淌,似人、似物、似獸的鐘乳石造型生動,是峽中天然雕塑珍品。峽口西岸刻有“巴霧峽”的石壁上,有一酷似烏龜的黑褐色石頭浮雕嵌在上面,此處正是灘口,故名烏龜灘。
從烏龜灘至雙龍,長十公里,山高谷深,雲霧迷濛,鐘乳密布,千奇萬狀,怪石嶙峋,峰迴路轉,石出疑無路,拐彎別有天。貫有“奇哉,巴霧峽”之稱。
巴霧峽巴霧峽
巴霧峽最吸引遊人的是懸棺,據考證懸棺之葬始於西周,止於明代,按當地民俗,把先輩葬得越高,就越孝順。有些懸棺已相距二千餘年,卻依然完好無損,實乃中外罕見。
峽中有猴子撈月、馬歸山、虎出、龍進、回龍洞、仙女拋繡球、仙桃峰、觀音坐蓮台、八戒拜觀音、懸棺等景觀。
巴霧峽巴霧峽

歷史沿革

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長岩,很像從天外邀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上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發現還有一具黑色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一出峽口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這裡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
據考"鐵棺"本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實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言。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千米的荊川壩,那裡有24座黑棺。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進、馬歸山。 特產巫山黨參、大寧河五彩石。
據專家考證,鐵棺峽曾有多具懸棺高置,已歷遭墜毀,現仍有一具船棺於岩穴中,“船棺葬”相傳為巴族古代葬儀,巴人祖行務相在爭奪首領職務時,造土船遇水不融,而獲廩君之位,成為巴國的開拓者。務相死後,子孫為紀念巴族開端史的傳奇事件,以木鑿舟收斂,置於高岩以示其升天。後來,務相子孫和大臣死後也都仿效,成了“船棺岩葬”的風俗。
到 巴霧峽遊玩,如同其它風景名勝古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欣賞到山水如畫的美。所以出發前對巴霧峽景區概況要有所了解,如果是跟隨旅遊團出遊,帶隊導遊會給遊客講解巴霧峽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游一定要參考巴霧峽必去景點推薦。最後,和親友結伴出行照相機必不可少,用照片記錄下巴霧峽 旅途中愉悅的心情。

相臨景點

大寧河小三峽滴翠峽巴霧峽 船棺 寧廠古鎮 大昌古鎮 龍門峽 懸棺 大溪文化遺址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 陸游洞 巫山小小三峽大寧河古棧道遺蹟

騷人雅韻

如此絕妙仙境,素來惹人如痴如幻,流連忘返。當代詩人重午贊曰:
崢嶸巴霧神奇峽,兩岸危崖百趣詼。
黃虎離岩狂靄起,金龍進洞巨雷追。
倒生鐘乳歸山馬,倚壁懸棺歲月摧。
水轉山徊灘險急,銀窩直下去難回。
當代詞客孟湘也有《青玉案》一詞,對巴霧峽之奇幽險峻,讚嘆不已:
激流飛瀉船如箭。動心魄、魂兒散。
虎出馬歸濤拍岸。
天泉灑雨,烏龜下蛋。又聽猴聲亂。
人間絕勝千千萬,巴霧雄奇直驚嘆。
試問前程知幾遠?
天宮夢境,蓬萊迷幻。路被雲煙斷。

相關介紹

懸棺
“ 懸棺”一詞,來源於梁陳間顧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太平御覽》卷47引)一語。
1946年中國學者考察四川珙縣興文懸棺葬時,始將此詞作為專稱。
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主要存在於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四川雲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雄、等縣。與珙縣懸棺葬並存的還有崖畫。
各地發現的懸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這一地區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蓆等。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