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簡介 巴赫慕托娃1929年11月9日生於
蘇聯 史達林格勒市的別克托夫卡鎮。年紀很小時便表現出音樂天賦,開始彈
鋼琴 和
作曲 。她被著名的
莫斯科音樂學院 附屬中心音樂學校錄取並於1953年畢業。在著名音樂家維薩利昂·舍巴林的指導下,她在1956年完成了
研究生 課程。
蘇聯 解體後巴赫慕托娃繼續活躍在樂壇。雖然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但她並沒有停止工作去頤養天年。我們仍不時看到她出現在
俄羅斯 各種歌曲大賽的評審席上,她和她的丈夫兼合作者、著名詩人尼科萊·多布朗拉沃夫(Nikolai Dobronravov)經常風塵僕僕地輾轉俄羅斯各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我們同樣經常可以從
俄羅斯 的報刊上讀到關於她的生活、工作和歌曲的文章,俄羅斯的電台也經常播送她的歌曲和專題節目。九十年代以來,她已經出版了六張專輯CD,舉辦過數次專場音樂會。真可謂“青春常在,寶刀不老”!
成長 巴赫慕托娃1929年11月9日出生於史達林格勒近郊。這個有四個孩子的家是個好客的家庭,每天晚上總是朋友和音樂不斷。主賓們輪流唱著古典浪漫曲,也唱十月革命和國內戰爭的歌曲。她的父親會彈一手好
鋼琴 ,幾乎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消磨在家裡那架舊鋼琴上。他還經常去俱樂部為人們演奏,有時還為上映的無聲影片伴奏。他所領導的俱樂部樂隊經常舉辦音樂欣賞會。小阿莉婭(巴赫慕托娃的小名)在家庭的薰陶下,4歲就第一次嘗試彈
鋼琴 。到7、8歲,她就能把父親彈奏的影片《快樂的人們》、《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伏爾加—伏爾加》中的插曲一個音符不差地復奏出來。
阿莉婭的母親雖然沒有彈琴唱歌的音樂天才,但她也是一位有很好修養的音樂愛好者。無論嚴寒或酷暑,她一周三次帶女兒去史達林格勒(一程18公里)上音樂學校。她呆在走廊上一直等到小女兒放學。 1941年,阿莉婭在音樂學校讀完四年級,被保送列寧格勒音樂學院附校。她正打算動身,希特勒軍隊入侵
蘇聯 打破了小姑娘的夢想。史達林格勒很快成了決戰場,小阿莉婭一家也被疏散到大後方。
1943年,
蘇聯 紅軍在史達林格勒和莫斯科取得決定性勝利後開始全線大反攻。阿莉婭一家也從疏散地回到了老家。當時戰爭還沒停息,廢墟還正在清理,葬禮也經常舉行,14歲的阿莉婭卻吵著非要去莫斯科學習音樂不可。恰好做父親的得到一個去莫斯科出差的機會,他就帶上小女兒去報考
莫斯科音樂學院 附屬中心音樂學校。阿莉婭被幸運地錄取了。 在學校里任教的都是
蘇聯 當代最負盛名的大音樂家和大教育家。巴赫慕托娃後來回憶道:“這是我一生中幸福的時期——認真了解和真正發現俄國和外國古典音樂的開始。說起來,在莫斯科我才第一次領略到
交響樂 隊的恢宏氣魄。在這以前,我只在廣播和唱片中聽到。” 阿莉婭在附校的
鋼琴 班學習。附校沒有
作曲 班,但有作曲課。她的指導老師憑著多年的經驗看出阿莉婭潛在的良好的
作曲 天賦,推舉她在附校畢業後進入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著名的維薩利昂·舍巴林教授。舍巴林告誡學生們說:“不要以為你們畢業後只是寫寫曲子教教書。要記住,擺在你們面前的,是要為
蘇聯 音樂的命運擔負起全部責任來。”這位教授以他固有的崇高的公民感情,教育學生不僅要為自己的創作負責,而且要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共同事業負起責任。他希望看到在自己的學生中間出現出類拔萃的人才。 舍巴林教授是最早注意到巴赫慕托娃有歌曲創作才能的人之一。他的預見在1953年得到印證,當時音樂學院舉辦
蘇聯 紅軍日征歌比賽,5年級(畢業班)學生巴赫慕托娃的《騎兵行軍歌》奪得了一等獎。過了幾個月,巴赫慕托娃的畢業作品——1.
康塔塔 《瓦西里·焦爾金》;2.四樂章的交響組曲;3.民眾歌曲《騎兵行軍歌》——以“優”的成績獲得通過。舍巴林教授後來在《接班人》雜誌上撰文對她的畢業作品給予高度評價,稱讚她“是位有才能的音樂家。她的作品以明朗、清新、
俄羅斯 民族音色而令人傾倒。……巴赫慕托娃創作勤奮、頑強。她不怕艱難,所以我相信她往後的成就。”
創作 巴赫慕托娃畢業後又進入
研究生 班。這期間,她潛心研究
俄羅斯 民歌和
蘇聯 歌曲的豐富傳統,開始對歌曲創作發生強烈的興趣。她後來雖然也寫過舞劇、管弦樂曲、
協奏曲 ,但成就最高的依舊是她的歌曲作品。
1958年10月上映的影片《在那一邊》是敘述20年代共青團員們的鬥爭業績的。巴赫慕托娃為影片寫的主題歌《歌唱動盪的青春》用一條革命浪漫主義的線把昨天和今天——幾代共青團員聯結了起來:年輕一代從老一輩的手中接過十月革命的聖火,並且要世世代代接續下去。這首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不僅青年人愛唱,老人也愛唱。
共青團題材、青年題材,在巴赫慕托娃的全部創作中占著首位。列寧在和俄國共青團代表大會的代表們交談時,在詳細詢問團員和青年的生活的同時,還對他們平時愛唱什麼歌很感興趣。在列寧看來,根據青年們愛唱什麼歌,可以判斷他們信仰什麼樣的理想,追求什麼。巴赫慕托娃獻給青年們的是些什麼歌呢?我們只要列舉一些曲名也可略見一斑了:《小雄鷹展翅學飛行》、《好樣的姑娘們哪》、《我永不離團》、《團小組長同志》、《朝氣蓬勃的一夥》、《愛情、共青團和春天》等。但僅憑曲名和題材內容來確定青年歌曲的性質未必恰當。事實上,可以說幾乎巴赫慕托娃的所有歌曲(不論何種題材),都體現著青年人的氣質、精神、情緒和感受。所以她的作品在青年人中間特別受到寵愛。
50年代末期,
蘇聯 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工程——安加拉河和葉尼塞河上的水力發電站、輸電線路、西伯利亞墾荒、征服宇宙空間……人們回響黨和團的號召,背上簡單的行囊,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鄉,踏上遙遠的征程,去建設火箭發射場,攔河大壩,在荒野上建起新的城市……巴赫慕托娃和另外幾位
作曲家 、詩人和歌手也帶上共青團的出差證去到布拉茨克水電站工地及其他地方深入生活。她和那些親手創造著國家今天和未來的人會見。那些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他們認定了偉大的目標,全身心投入這一偉大的事業——激起了巴赫慕托娃的創作激情。由此誕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被公認為“
蘇聯 音樂史上的精品”的歌曲,如《輸電線路—500》、《寄伊里姆河口的一封信》、《馬爾丘克彈著吉他》、《心兒不可衰老》等,後來都收入在聲樂
套曲 《泰加密林的繁星》(1962-1963)中。
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天,這是
蘇聯 人引以為自豪的大事。巴赫慕托娃與第一位太空人有多年交往和友誼,她經過多年的醞釀和構思,寫出了
套曲 《擁抱天空》(1965-1966),五年後,她又完成了套曲《加加林星座》(1970-1971)。
蘇聯 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在《加加林星座》首演之後評論道:“這部
套曲 不光是音樂和詩,那是紀念碑。是的,是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的頌讚英雄的音樂紀念碑。構思複雜又很得體。要創作出無愧於第一位太空人名字的音樂,這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巴赫慕托娃著手搞成了,她對此顯然遊刃有餘。”這兩部
套曲 與其說是歌唱加加林,毋寧說是在歌頌獻身於人類並有著偉大心靈的蘇維埃人。
巴赫慕托娃愛好體育運動,她和詞作者多次作為
蘇聯 體育代表團的成員出席奧林匹克運動會。音樂學家卡普斯京寫道:“比賽成績不僅在記錄表上,而且在巴赫慕托娃的歌曲中。巴赫慕托娃他們在莫斯科奧運會的出色工作,給了我們許多音樂、詩和歌,其水平毫不遜於我們運動員的成就。”巴赫慕托娃受人歡迎的體育歌曲有《膽小鬼不打冰球》、《體育英雄》、《馬拉松》等,而最負盛名的是她為1981年莫斯科奧運會的紀錄影片《喔,體育,你就是和平》創作的電影音樂和插曲(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幸福鳥》。那些作品表現了人的進取精神——人在拼搏中的堅韌不拔,以及為達到新的高度而決不退步。
巴赫慕托娃有許多歌曲讚美勞動的詩意,如流傳極廣的《地質隊員》、《司機》、《青年建設者進行曲》、《漁人之星》等。人們甚至說,1960年《地質隊員》傳唱之後,報考列寧格勒礦業學院的學生增加了一倍半。從全國各地給
作曲家 寫來了熱情洋溢的信,請求她寫曲子歌唱醫學生和捕蟹人、登山者和函授生……
巴赫慕托娃說得好:“我們走遍國土,我們和聽眾會面——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良好傳統。為什麼那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呢?我想,同那些我們為之奉獻藝術的人們密切交往,可促進相互之間充實。這一過程是雙方的。可以十分明確地說:不僅
作曲家 的音樂、創作造成了聽眾,而且在不小的程度上是聽眾——勞動者和創造者——促成了新型作曲家的形成。”
歌曲是由詞和曲組成的不可分割的“兩位一體”。我們在介紹巴赫慕托娃的歌曲成就時,不能不一提她的兩位“黃金搭檔”——詩人多布朗拉沃夫和格瑞本尼柯夫。她的大多數佳作都是和這兩位詞作者(尤其是前者)合作的結晶。他們共同創造和處理音樂形象和詩歌形象時,手法新穎,寓意深刻,結構精巧,往往別出心裁,獨具一格。巴赫慕托娃的音樂語言真摯自然,精練集中,動聽易記,難怪著名指揮家斯維特蘭諾夫贊道:“一下子落到心中,久久地留在腦海里。”
巴赫慕托娃1975年因
套曲 《加加林星座》和歌曲《柔情》、《疲憊不堪的潛水艇》等榮獲
蘇聯 國家獎;1982年又因《喔,體育,你就是和平》的電影音樂再次榮獲國家獎。1984年,被授予
蘇聯 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她還榮膺過列寧勳章和勞動紅旗勳章。她是
蘇聯 作曲家 協會書記。
任職及榮譽 歷任職務 全蘇民眾音樂委員會主席
國際“紅石竹花”歌曲比賽評審主席(1968年起擔任20多年)
莫斯科市蘇維埃代表(1969-1973)
所獲榮譽 列寧勳章(1979)
勞動紅旗勳章(1967、1971)
各民族友誼勳章(1986)
列寧共青團獎(1967)
“祖國二級功勳”勳章 (1999.12.27)
“祖國二級功勳”勳章,“勇敢與榮耀”勳章(2000.3.7)
2000年4月3日,因在“發展和加強
白俄羅斯 與俄羅斯文化交流”上所作貢獻,獲“弗朗西斯柯·斯柯利納”勳章。
2010年5月6日獲得由俄羅斯總統
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親自頒發的最高獎賞——“為祖國立功”一級勳章。
巴赫慕托娃還是
伏爾加格勒 市(1993)、
布拉茨克 市(1994)和莫斯科市(2000)的榮譽公民。
2002年5月,在莫斯科舉行國家級
俄羅斯 “熱烈歡呼”音樂獎的頒獎典禮上,巴赫慕托娃獲得了“活生生的傳奇人物”的美譽。
音樂成就 作品特點 巴赫慕托娃從五十年代初起開始創作生涯,早先主要從事
交響樂 和各種器樂的創作,寫歌曲是在畢業以後的事,但歌曲受到歡迎和流行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她的器樂作品。她主要是為
蘇聯 -
俄羅斯 現代詩人的詩歌譜曲,作品既繼承了
蘇聯 民眾歌曲和民間歌曲的傳統,從中大量吸取營養,又勇於借鑑外來的現代音樂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段,不拘一格,融會貫通。她譜寫的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或深沉,或激昂,或輕快、或舒緩,各具特色,既有濃郁的
俄羅斯 風格,又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洋溢著青春、熱情與活力,唱出了
蘇聯 -
俄羅斯 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心聲。
此外,無論是在旋律的進行、和聲的配置還是在伴奏的配器方式上,都採用了許多新穎獨特的手法,讓人聽後久久難忘,因而深受
蘇聯 -
俄羅斯 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喜愛。在
俄羅斯 樂壇,有人甚至認為她是繼杜納耶夫斯基和索洛維約夫-謝多伊之後,第三位最偉大的
蘇聯 作曲家 。
她顯著的成就和巨大的成功還體現在多個不同音樂門類里。她寫出了幾首
交響樂 ,比如《
俄羅斯 套曲 》(
The Russian Suite )、為
小號 和樂團譜寫的
協奏曲 (the concerto for the trumpet and the orchestra)、《青年序曲》(
Youth Overture ),又寫了一些
芭蕾舞曲 ,還為孩子們寫了幾首
康塔塔 ,此外還有從1958年的《在那一邊》開始到2001年的《因為媽媽》的一系列電影的插曲。巴赫慕托娃的丈夫,傑出的
蘇聯 和
俄羅斯 詩人尼科萊·多布朗拉沃夫(Nikolai Dobronravov)為她的歌曲譜寫了很多歌詞,包括三部電影插曲的歌詞。
迄今為止,巴赫慕托娃共創作了400多首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許多已經成為
蘇聯 -
俄羅斯 樂壇的經典之作。
最著名作品 《地質隊員》,
《心兒不可衰老》,
《甲板上跳舞的姑娘》,
《500千伏安輸電線》,
《馬馬耶夫崗的故事》,
《告別布拉茨克》,
《疲勞的潛艇》(又作《疲憊的潛水艇》),
《擁抱天空》,
《我們學習開飛機》,
《柔情》,
《小雄鷹展翅學飛行》,
《加加林星座》(組歌),
《他是一位棒小伙》,
《斯摩棱斯克的道路》,
《情郎你真好》,
《老楓樹》,
《好樣兒的姑娘們哪》,
《熱雪》,
《向那偉大的年代致敬》,
《別洛韋日的叢林》,
《體育英雄》,
《膽小鬼不打冰球》,
《我們青春的團隊》,
《旋律》,
《希望》,
《我們彼此相依》,
《想當年多么年輕》,
《葡萄藤》,
《我要留下》,
《愛我吧》,
《母與子》,
《先生們與女士之歌》,
《亞歷山德羅夫之歌》
等等
此外,她還為二十多部電影譜過曲,其中一些相當著名(包括曾在我國放映過的《烏里揚諾夫一家》和《
莫斯科保衛戰 》),寫過不少交響
音樂作品 。
巴赫慕托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