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巴曲酶
中文別名:蛇凝血素酶;立止拉血;注射用巴曲酶;血凝酶
英文名稱:Batroxobin
英文別名:hemocoagulase;Coagulase;HEMOCOAGULASE (BATROXOBIN);Botropase (Ravizza);difibrase;Ophidiase (Labaz);reptilase to injection
CAS號:9001-13-2
物化性質
本品為白色鬆散粉末,無臭,易溶於水。在20℃、pH為 2.5~9.0的水溶液中可穩定數小時。在100℃的甘油中加熱1 小時,活性仍無明顯變化。凍乾品在25℃下可保存數年。
注射用巴曲酶為凍乾粉末。溶液無色透明,pH6.5。本品1單位在220C下於3~6min內凝固5ml等滲草酸鹽馬血。在Ca2+存在下,可活化因子V、Ⅶ和Ⅻ,並刺激血小板凝集。
巴曲酶介紹
巴曲酶(Batroxobin)是 WHO 對毒蛇 Bothrops atrox 蛇毒中所含的纖維蛋白促凝蛋白酶所命名的通用名。研究發現 Bothrops atrox 有五個亞種,有一種亞種 Bothrops moojeni 蛇毒所含的巴曲酶與來自 B.atrox 蛇毒的巴曲酶在理化性質、生化特點、作用等方面均不同。
由 B.atrox 蛇毒中分離到的巴曲酶具有促凝血特性,可用於止血;而由 B.moojeni 蛇毒分離到的巴曲酶具有去纖維蛋白原作用,可用於溶栓,二者的作用及套用各異,但均曾簡稱為巴曲酶。在我國,具有止血作用的巴曲酶被稱為血凝酶;與此相對具有溶栓作用的巴曲酶又被稱為去纖酶。再來列一個表格:
由於曾經同名「巴曲酶」,在早期的醫學教材中並沒有區分開來。目前巴曲酶藥品的使用說明已經作了一些修改加以區別,但是許多用藥參考書和藥用軟體並沒有修改。因此,臨床上使用務必仔細閱讀說明書並加以區別。
巴曲酶相關藥品說明書信息
藥物劑型
1.注射劑:5U,10U;2.注射劑(凍乾粉):1 KU。
藥理作用
巴曲酶是一種由巴西洞蝮蛇蛇毒提取的不含毒性成分的酶性止血劑,具有類凝血激酶樣作用。本藥能促進出血部位(血管破損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釋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後者能促進纖維蛋白原降解生成纖維蛋白Ⅰ單體,進而交聯聚合成難溶性纖維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類凝血激酶樣作用是由釋放的PF3引起,與血液中凝血激酶依靠PF3激活類似,當凝血激酶被激活後,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從而促進血管破損部位局部的凝血過程。本藥在完整無損的血管內無促進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內纖維蛋白穩定因子(因子ⅩⅢ),因此,它促進的由纖維蛋白Ⅰ單體形成的複合物,易在體內被降解而不致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此外,本藥含血小板素,能增強血小板功能,縮短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
藥動學
本藥靜脈注射後5~10min起效,藥效持續24h;肌內或皮下注射後20~30min起效,藥效持續48h,主要經膽汁從糞便排出。
適應證
1.急性腦梗死,包括腦血栓、腦栓塞,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2.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3.四肢血管病,包括股動脈栓塞,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現象(雷諾氏病)。4.血液呈高黏狀態、高凝狀態、血栓前狀態、突發性聾和肺栓塞。5.用於治療和防止多種原因引起的出血,如月經過多、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創傷及手術出血、消化道出血、大咯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及血小板減少性疾病伴出血症等。6.用於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7.用於治療突發性耳聾。8.用於慢性動脈閉塞症(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伴缺血症和末梢循環障礙等。
禁忌證
正使用抗凝藥物及抑制血小板藥物者、正使用抗纖溶製劑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婦女、兒童禁用,有血栓或栓塞史者以及DIC導致的出血時禁用。
注意事項
1.慎用:(1)過敏體質;(2)有消化道潰瘍史;(3)70歲以上老年患者;(4)血栓高危人群(高齡,肥胖、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腫瘤患者);(5)血管病介入治療、心臟病手術者。2.藥物對妊娠哺乳的影響:除非發生緊急出血,妊娠初期3個月內應權衡利弊慎用本藥;哺乳婦女用本藥時應停止哺乳。3.藥物對檢驗值或診斷的影響:用本藥1~3天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優球蛋白溶解試驗時間縮短,全血黏度下降,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延長,停藥3~12天左右可恢復正常。4.本藥可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引起出血或凝血延遲,故在用藥前和用藥期間應監測血漿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並注意出血傾向,必要時應終止給藥並採取相應措施。5.用藥前應做皮試。方法為:將本藥注射劑0.1ml用0.9%氯化鈉注射劑稀釋至1ml,皮內注射0.1ml,15min後觀察,注射局部丘疹直徑小於1cm、偽足在3個以下者為陰性。6.本藥注射劑每支含1KU的凍乾粉,配備1支滅菌水(1ml)溶解後,加入0.9%氯化鈉注射劑中(100ml以上)稀釋。7.用藥過程中如出現過敏現象,除立即停藥外,還需加用抗過敏藥物(如腎上腺素或氫化可的松等)進行處理。8.用藥後5~10天內應少活動,以防意外創傷。9.單位換算:1 KU(克氏單位,KlobusitzkyUnit)相當於0.04 NIH凝血酶單位;1 KU相當於0.3國際單位(U)的凝血酶;1巴曲酶單位(BU)相當於0.17NIH凝血酶單位。10.用藥次數視情況而定,每天總量不超過8KU。11.正常人受創傷致動脈及大靜脈破損的噴射性出血時,需進行加壓包紮及手術處理,同時使用本藥減少出血量。12.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引起病理性出血時,本藥的作用減弱,宜補充所缺凝血因子後再用本藥。13.在原發性纖溶系統亢進的情況下,宜與抗纖溶酶藥物合用。14.治療新生兒出血,宜與維生素K合用。
不良反應
1.本藥超常規劑量使用時(5倍以上),可引起纖維蛋白原降低、血液黏滯度下降。2.另一種不同品種蝮蛇的蛇毒製劑Botropase(Bothrops jararaca蝮蛇酶),臨床套用後可產生大量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並導致低度DIC狀態,對機體不利,故不推薦使用。3.國外報導極少數有過敏反應,可靜脈注射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4.個別患者用藥後可能出現少量淤斑、牙齦出血、或有一過性天冬氨酸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或丙氨酸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輕度上升,停藥後自行消失。5.心血管系統:偶有心絞痛發生。6.中樞神經系統:可見頭痛、頭暈。7.消化系統:偶有噁心、腹瀉。8.其他:可有注射部位或創面出血,偶可發生蕁麻疹或全身性皮疹。
用法用量
滅菌注射用水適量溶解,爾後用100~250ml生理鹽水稀釋。1.靜脈注射:急性出血時,每次給藥2KU。2.肌內注射:非急性出血或防止出血時,每次1~2KU。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內注射”。4.局部外用:本藥溶液可直接以注射器噴射於清除血塊的創面局部並酌情以敷料壓迫(如拔牙、鼻出血等)。靜脈滴註:1.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一般用量,首次劑量為10BU,以後維持量為5 BU,隔日1次,每次用100~250ml生理鹽水稀釋後,在1~1.5h內滴完;若給藥前血纖維蛋白原濃度在4.0g/L以上者,則首次劑量為20BU,以後維持量可減至5~10BU。1個療程給藥3次。2.突發性耳聾: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必要時治療可延長至3周,在延長期每次劑量為5BU,隔日1次。3.慢性動脈閉塞症和振動病: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必要時治療可延長至6周,在延長期每次劑量為5BU,隔日1次。
藥物相應作用
使用本品應避免與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合用。抗凝血藥可加強本品作用,引起意外出血,抗纖溶藥可抵消本品作用,禁止聯用。
藥效點評
本品是從南美一種毒蛇蛇毒提取的不含毒性成分血液凝固酶,其中含有兩種類酶:類凝血酶和類凝血激酶。因而本品對血液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雙重作用。另外本品不被纖維蛋白吸收,也不受肝素和免疫型抗凝血酶的干擾或抑制,較強降纖維蛋白原(Fg)作用,如降至800mg/L以下或有出血傾向者停止用藥。本品靜脈給藥起效快,維持時間較長。適用於胃腸道出血、泌尿系出血、手術前後出血、腫瘤出血、拔牙出血、新生兒出血症等。鑒於本品屬異性蛋白,對高度過敏體質患者有可能出現過敏,應作抗過敏治療,很快恢復。本品是由巴西矛頭蛇的亞種蛇毒中分離精製的一種巴曲酶,主要為絲氨酸蛋白酶。其作用是分解纖維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誘發t-PA的釋放,減弱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劑的抑制因子的活性,促進纖維蛋白溶解,增加血液流動性,防止血栓形成,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環。主要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突發性耳聾、慢性動脈閉塞症等。
註:巴曲酶是
世界衛生組織對毒蛇Bothrops atrox(槍蝰、大具竅
蝮蛇、
矛頭蛇)
蛇毒中所含的
纖維蛋白原促凝蛋白酶所命名的通用名(INN)。經進一步研究發現Bothrops atrox有5個亞種,有一種亞種Bothrops moojeni蛇毒中所含的巴曲酶與來自B.atrox者在理化性質(分子量、電泳特性)生化特點、作用等方面均不相同。由B.atrox蛇毒中分離到的巴曲酶具有促
凝血特性,其商品(專利)名為
立止血,而由B.moojeni蛇毒分離到的巴曲酶具有去纖維蛋白原作用,其商品(專利)名為Defibrase,如日本東菱藥廠生產的東菱精純
克栓酶,二者的作用及套用各異,而二者均曾簡稱為巴曲酶,欠妥且易混淆,宜注意。(此注引自第十四版新編藥物學第3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