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族是生活在東南亞國家越南西部高原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至今,母系社會遺留的傳統依然影響著巴拿族的家庭、宗族和婚姻關係。
基本介紹
巴拿族-生活,巴拿族-語言,巴拿族-服飾,巴拿族-婚姻習俗,擇偶標準,“媒公”牽線,婚禮,
巴拿族-生活
巴拿族是生活在越南西部高原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
巴拿族居住在越南西部的高原地區。當地每個村寨都有一個“隆屋”,是一種高大漂亮的吊腳屋,一般都建在全村最中心的位置,主要由兩扇寬大的茅草牆搭成,下面用柱子支起騰空,遠處望去似一把巨斧懸掛空中。隆屋是全村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在一些巴拿村寨里,15歲到25歲的男子在結婚前都要睡在隆屋裡,目的是讓年輕人增進了解、更加團結。
巴拿族-語言
巴拿族-服飾
巴拿族的傳統服飾以黑色為主,配以紅色條紋。女子愛穿長裙,男子喜歡著帶穗的短裙。
巴拿族-婚姻習俗
巴拿族青年男女
巴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以自由選擇意中人。
擇偶標準
由於母系社會的影響依然存在,巴拿族女人當家作主的情況很常見。她們的擇偶標準是“三有青年”,不過這個“三有”可不是什麼“有房、有車、有存款”,而是“忠實、健康、會種地”。而對於女方來說,嫻熟的編織技術是能否勝任一家之主的重要標準。
青年男女互相表達好感之後,會相約到山上、河邊對唱情歌。朦朧月色、潺潺流水,男子在歌聲中揣測著女子的心思,女孩則靦腆地傳遞著愛慕之情。幾個來回下來,兩人才正式確認戀愛關係。
“媒公”牽線
別看巴拿族人恪守傳統,他們對待婚姻卻相當民主,絕沒有迫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的事。有趣的是,媒婆在巴拿族並不多見,牽線搭橋的基本都是“媒公”。這些男人不但精通本民族風俗和村寨習俗,而且長著三寸不爛之舌,依靠伶牙俐齒在雙方家庭之間周旋。
待到選好良辰吉日後,“媒公”會帶著女方家裡人到男方家中交換項圈,這相當於巴拿族的訂婚儀式。交換項圈後,男孩女孩不能再移情別戀,否則,提出毀婚的一方要給“媒公”送一隻雞作為反悔的代價,此外還要賠償對方一口銅鍋和一頭豬。在“媒公”的四處奔走之下,一代代巴拿族人成家立業、繁衍子孫。
婚禮
男“媒婆”能說會道
巴拿族的婚禮一般在下午舉行。結婚當天,要將一壇樹葉釀造的酒、一碟活雞血、一隻煮熟的帶著雞肝的整雞擺在隆屋裡祭祀神靈。在雙方親屬及鄉親們的見證下,村裡的老族長代表全村向神靈禱告,並將碟子裡的活雞血塗抹在新郎、新娘的頭上。在當地人的觀念里,只有鮮血才能見證愛情的堅貞。接下來,“媒公”會將男女兩個項圈套在一起,命新人吞下雞腿和雞肝,並同飲一杯樹葉酒。最後,老族長再代表全村祝福新人白頭偕老。
在女性處於強勢的巴拿族,小兩口結婚後,新郎要到女方家裡“倒插門”一些時日。待到生下第一個孩子後,夫妻倆才能離開長輩,搬出去開始經營自己的幸福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