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祠,位於今西鄉縣城關鎮北后街西頭向南的忠烈祠巷中段,忠烈祠巷,即以此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公祠
- 所屬年代:清
- 出土地點:西鄉縣城關鎮北后街
巴公祠,位於今西鄉縣城關鎮北后街西頭向南的忠烈祠巷中段,忠烈祠巷,即以此名。
巴公祠,位於今西鄉縣城關鎮北后街西頭向南的忠烈祠巷中段,忠烈祠巷,即以此名。巴公簡述巴公,即巴彥善,正藍旗監生,清道光年舉人,鹹豐九年任陝西省西鄉縣知縣。建祠由來《西鄉縣誌》(民國薛祥綏撰修)載:“穆宗同治元年(1862...
白公祠,位於重慶市忠縣忠州街道西山小區白公路28號,是為紀念曾任忠州刺史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而建的祠堂,是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白公祠背山面江,公路從山腳繞過,江對岸正對陸宜公墓。現白公祠由山門、蓮池、樂天祠堂、白樂園以及加修的園林長廊、亭榭組成,主體部分是清代至...
公巴,黎族語音譯,意指死去祖先的神靈。海南島(今海南省)黎族觀念中最大、最有力、也是普遍崇信的神靈。認為祖先生前是一家之主, 與人們共同生產生活,死後仍和人保持著某種聯繫,如果得罪他們,就會招致各種不幸,因此要進行供奉。許多家庭里設有祖先靈牌和偶像。個別地方還建有祠堂。觀念中把祖先鬼靈劃分為“...
孜珠意為六座山峰,這裡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祠疊疊。這座寺廟已經成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場所。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徵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幫助他們從煩惱中走向解脫之路,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巴國津琨人(現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壩),現今李家壩仍有藥王觀和拐李祠等遺蹟,該遺蹟坐落於九本秋柑橘果園內,大部分建築毀於清代,現仍保留基石殘垣,鐵拐李晚年修道於石筍山,現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遺留李玄故居等遺蹟,藥灣大院曾是鐵拐李煉丹濟世的地方,現更名為(樂灣大院)雖為著名的道教八仙之首,...
搬遷復建的建築共48處,其中古民居43處、廟祠 2 處、古城門3處,建築面積達 7621 平方米,項目用地 46.68 畝,投入經費1841.7萬元。搬遷復建的大昌古城,依舊保留了三門(東門朝陽、西門永豐、南門通濟)、三街(東街、西街、南街)、一牌坊(城北)的總體格局。古鎮文化 “巴墟”之謎 早期巴國的國都,很大...
故巴、楚在《左傳》桓公九年、莊公十八年、十九年、文公十六年和哀公十八年等多次交往中,全無語言障礙。這表明巴、楚王族語言相近,同屬華夏語言系統。相傳太昊伏羲氏生下鹹鳥,鹹鳥生下乘厘,乘厘生下了後照,後照定居於巴水,即今四川省東部一帶。他的子孫就以巴水為姓,稱巴氏。故後照便是巴國人(氏...
城內包括客家宗祠、太極廣場、楊公祠、藝術長廊、客家博物館、風情街等主要景點。文化保護 贛南是客家誕生地和大本營之一,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傳承地,同時又是全國最大的客家聚居地,生活在這裡的客家人總數超過800萬。贛南的客家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目前,贛州已有贛南採茶戲、興國山歌、於都嗩吶...
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並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
陳鐸祠,位於縣城西北33公里的靠山鄉古城集村。祠分兩進,每進3間,院內西面尚有廂房2間,祠東連山牆另有前三後三廟房6間,牆上半腰砌有“光緒二十年桂月X日立”(1895年)磚刻。從馬頭牆小瓦結構初察,系明、清建築。原祠內正殿有陳鐸坐像及兩侍者站像,牆上內壁有壁畫和陳鐸畫像,廂房陳鐸妻及妹泥塑...
”山上亭閣遍布,有杜甫居住過的曇雲庵、唐代宰相嚴震墓和紀念宋代文學家、書畫家文同的文湖州祠。山上有許德瑜所題“高山公園”四字。參議會館 民國參議會館建於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位於雲溪鎮政府街2號,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416平方米,為磚木結構的仿西式建築。三級台階由條石砌成,寬2.4米、...
相傳,遠古的時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初居武落鐘離山(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有巴、樊、暉、相、鄭五姓。巴氏出於赤穴,其餘四姓出於黑穴。巴氏之子務相為五姓之首,尊為廩君,後來巴氏廩君的勢力逐漸發展,便率領五姓沿夷水(今清江)向西發展,到鹽陽(今...
黨族祖祠、賈祖祠與6家四合院門前都立有旗桿斗子。其中黨族祖祠、賈祖祠和武舉人家老院、舉人賈樂天家、拔貢黨之學家等7個四合院門前掛有一重斗子,進士黨蒙家門前掛有二重斗子。上馬石党家村家家都有上馬石,放置在大門前的台階兩側。上馬石是一方形青石,正面雕刻獸頭,闊鼻長須,形象威猛,除了便於主人上馬...
8 吳起.中華英烈祠 [引用日期2013-11-25] 9 《兩極世界理論》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網 [引用日期2017-01-9] 10 《華陽國志 卷三 蜀國》: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與蜀仇。苴侯奔巴。“苴蜀相攻, 各來告急。”。秦惠王方欲謀楚。群臣議曰:“...
紀公有善政,重教化,興學堂,勸農耕,賑災民,使柳州千里成一方樂土。陳紀因政績升遷武功大夫,與宋景和出使金國, 使金國不敢南侵。後勞累成疾,卒於仕,柳州百姓得知,立祠祀之。鹹淳二年(1226年),南宋度宗賜移柳州祠於東山之陽。柳州祠於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年)由吏部員外郎陳彬主持重修;嘉靖十五年...
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④夷水即今湖北鄂西的清江,武落鐘離山即今湖北鄂西宜昌市長陽縣境內假山,夷城即今恩施。巴、樊、暉、相、鄭五個部落,互爭雄長,最終以巴部落酋長務相獲勝,成為這五個部落的統帥——廩君,其餘四個部落“皆臣之”,形成以巴為首的部落聯盟,並不斷發展、壯大。關於古代巴人...
巴靈台地處三巴腹地(巴東、巴西、巴中),四面峻峭,由巨石壘成,山頂突起如台,素有“鐵打巴靈寨”之稱,遠觀形如天馬。東西長約300米,南北最寬處25米左右,最窄處公3米。巴靈台主峰海拔760餘米,台上面積約6000平米。中部有丈余完的石隙,清時修起一座石拱橋,連通兩座石山合為靈台。置身高高聳立的靈台...
《滇略》卷五《績略》載:“西南夷之有楚風,自蹻始也。蹻將小卜者,戰死於姚,姚人立祠以祀之。”明朝萬曆四十六年(1618)出版諸葛元聲所著《滇史》亦說:“蹻以兵威略定滇池,又令部將小卜引兵收滇西諸蠻,歸報楚王。會秦奪楚巴、黔中諸郡,道塞不通,回復還滇”。康熙五十二年,管棆撰修的《姚...
庚寅,詔:“上書邪等人,知縣以上資序並與外祠,選人不得改官及為縣令。”壬辰,置醫學。癸巳,令天下郡皆建崇寧寺。辛丑,改吏部選人七階,曰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從事郎、通仕郎、登仕郎、將仕郎,從刑部尚書鄧洵武言也。舊制以職為階官而以差遣為職,名實混淆,元豐雖定官制,此猶未正,故更名以...
巴務相便繼續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稱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務相覺得夷城地方廣闊,便留住下來,建立了巴國。巴人由此便從以漁獵為生的原始落後生活方式轉為了較先進的農耕生活。巴務相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後化為白虎。眾巴人為緬懷巴務相功德,建廩君祠立像祭祀,同時也感女神熬鹽濟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於廩君...
重陽祖師墓,在原“白雲靈祠”的範圍內。基高1.5米。文革前墓地面積150平方米。1958年祖庵生產隊興修水利時在重陽祖師殿基址處(今銀杏樹東北)1米深處挖出壽函(石棺)一具,,當時用大粗麻繩套在石棺蓋上用拖拉機向西拉,因太重只拉開一條縫,繩斷,被重陽宮道士殷晴寬阻止,後八仙庵道協同公社又將重陽壽...
牛巴粉 米粉細滑爽脆,牛巴鹹甜適口。要吃到味道最正的牛巴粉,則必須等到月上柳梢頭,在夜市攤檔開張後才能享食。正宗的牛巴,以精選黃牛臀肉為主料,以多種香料醃曬加工而成。上等牛巴,肉質細而有嚼勁,入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炒田螺 華燈初上,在文化路上就擺出了煤爐和一大口炒鍋,上面置放炒好...
井溝風景名勝區 井溝風景名勝區位於忠縣城區和井溝鎮,2000年公布為市級風景名勝區,面積191平方公里,忠州鎮距重慶公路237公里。該風景區有井溝古文化遺址、巴蔓子墓、巴王台、巴王廟、屈原塔、寶子塔、白公祠、皇華城、金龍峽、楊子崖、中壩遺址、無名闕、丁房闕、宣公墓、古漢墓群、太寶祠等眾多景點。
中緬邊境上的許多少數民族對諸葛亮崇敬備至,視之為神明,佤族還稱之為“阿公阿祖”,家家供奉“武侯神龕”;在中緬邊境一帶少數民族聚居區,還可見到為紀念他而建的諸葛祠、武侯廟、孔明城等。諸葛亮的南征對緬甸境內各民族的文化發展同樣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在中國史書中有清楚的記載。如趙汝適《諸蕃志》中記載,“...
如今,護國門、忠義祠、古軍營、中國現存最早的兵工廠“九口鍋遺址”、懸空臥佛等,釣魚城一直在向人們展述著它最為真實的歷史記載。三、大足石刻 隱溝壑山水間,問尋萬佛之聖地的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大大小小三萬多尊摩崖造像,是石窟藝術融合匠歸佛心的自然相乘之法,代表著中國唐、宋時期超高的石刻...
這裡巫風瀰漫,歷來就有“信鬼巫、重人祠”的習氣風俗。在民間,人們的大小事情都離不開巫術占卜活動。無論是造屋鋪橋,還是修堤築壩,先民們往往都習慣於求神問佛,占卜問卦。甚至連生老病死,喪葬嫁娶,也都離不開巫師鬼神的指引和幫助。由於受到佛、道輪迴思想的影響,巫文化中對於人死後的靈魂歸屬問題也格外...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去世,謚誠勇,予建祠。人物生平 戰功起家 依克唐阿性剛毅,喜狩獵,善騎射。1852年(鹹豐二年),20歲的依克唐阿編入滿洲八旗“馬甲”,後隨副都統開隆阿徵調入關,轉戰浙、皖、豫諸地,圍剿太平軍和捻軍。1858年(鹹豐八年)因功賞賜花翎頂戴,晉驍騎校。1861年(鹹豐十一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