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額沖銷
- 指通過操縱:可操控性應計項目
- 使利潤:在不同的會計期間轉移
- 以達到: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由來,影響因素,
由來
特別是當上市公司出現連續兩年虧損後,公司為避免第三年繼續發生虧損而導致被摘牌時,就會廣泛採用本辦法,或者新官上任,為了提升將來業績,也會使用此辦法,從而使某些上市公司當期的淨資產收益率大幅度下跌,以後期間卻出現反彈。
影響因素
對巨額沖銷影響因素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對盈餘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
1、國外的研究
西方國家對盈餘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高級管理人員的更換
在企業主要高級管理人員發生變動的時期,企業的盈利往往也會產生大幅波動。Leop-old Bemstein(1970)提出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會採取為未來的損失和可能發生的費用提取儲備金的行為。Michael L.Moore(1973)在收集1966-1970年間發生了高管層變動的36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基礎上,運用卡方檢驗方法,得出了減少當期收入的自願性會計政策變更與當期高管層變動存在顯著相關性的基本結論。再如Linda Elizabeth(1987)通過隨機遊走模型和選擇模型方法研究了兩者的相關性,他蒐集了1970-1983年間發生了高管層變動的22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並從中發現發生高管層變動的公司有在變更當年採取巨額沖銷的趨勢。此外,SusanPoureian(1992)提出了高管層變動的兩種類型即正常與非正常的變動,並在收集1985-1988年間發生高管層變動的家美國上市公司數據基礎上,運用符號等級檢驗方法,得出了高管層變動與巨額沖銷有顯著相關的結論。
(2)公司治理結構
盈餘管理與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繫。1996年Deehow、Beasely研究發現,易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查處的公司其治理結構往往很薄弱,很少設立審計委員會,通常只設立一個由總經理兼任的內部控制委員會。可見,一個治理結構比較薄弱的公司很有可能積極從事盈餘管理。因此,如何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抑制盈餘管理的有效約束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3)企業的財務困境
上市公司因經濟周期波動、市場競爭加劇,或遭遇自然災害而陷入經營困境時,通常會選擇巨額沖銷行為。一般認為,陷入財務困境的公司會做出調增盈餘的會計選擇,但DeAngelo、斯基諾研究的結論是:管理人員的會計選擇基本上反映了公司的財務困境,既沒有試圖粉飾公司業績,也沒有試圖避免或推延違約事件和違約成本的發生。巴哥泰勒和迪切夫的研究發現,公司中存在避免報告盈餘下降或虧損而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主要通過管理經營現金流量和營運資金的變動額來達到增加會計盈餘的目的。
2、國內的研究
如今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契約可以簡化為政權監管部門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契約,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巨額沖銷的空間更大。我國關於巨額沖銷影響因索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公司財務困境
(2)公司治理結構
目前,我國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存在著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首先,由於國有股權“一股獨大”,股東大會形同虛設,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嚴重。其次。董事會與經理層高度重合,有的企業甚至一人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造成了二者之間的監控關係失衡。再次,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存在過多的關聯交易,便於控股股東操縱上市公司。另外,監事會成員大多來自企業內部,迫於高層的壓力,有時無法對經理人的不當行為採取有效措施,監督效果值得懷疑。吳雅輝 (2007)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內部董事比例越高、盈餘管理程度越高;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與盈餘管理負相關;上市公司董事會規模大,則盈餘管理程度低。
巨額沖銷與註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有著一定的聯繫。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被認為存在巨額沖銷現象,註冊會計師就不應當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張永奎、劉峰(2008)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註冊會計師審計的上市公司盈餘操縱越厲害,越有可能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但李東平、黃德華、王振林研究發現:註冊會計師在出現關係到上市公司切身利益的事項時,面對比較突出的盈餘管理問題,仍然傾向於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之外的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