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銀斧魚

巨銀斧魚

巨銀斧魚,英文名:Deep Sea Hatchetfish(深海斧魚),拉丁名:Argyropelecus gigas,大小:大約4英寸(10.2厘米),棲息範圍:世界性,棲息深度:600-4,500英尺(182.9-1,371.6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銀斧魚
  • 外文名:Deep Sea Hatchetfish
  • 大小:大約4英寸,最大為12英寸
  • 棲息範圍:全球性種類。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及東沙群島。
  • 棲息深度:00-650英尺
  • 特點:眼呈筒狀突起,垂直位
  • 科目:褶胸魚科
  • 形態特徵:頜大齒小彎曲。前頜骨有成對大的犬齒,鰓耙發達。 
簡單介紹,外形特點,分布範圍,

簡單介紹

這種深海銀斧魚屬於巨口魚目、鑽光魚亞目、褶胸魚科、銀斧魚屬。其名字來自其狀的身體。這是種小魚,最大能長到4英寸,但奇怪的是當初給它正式命名的人居然在拉丁文名字中加了個gigas(巨大),結果中文名也就名不符實地叫做“巨銀斧魚”。
它可以在4500英尺(1372米)的深度生存以橈足動物和其他小魚為食。
這些魚沿著整個身軀長著發光器,科學家認為它們在交配時用這些發光器向異性發信號,而取食的時候,還可以用這些來吸引周圍的小魚小

外形特點

巨銀斧魚全長10.2厘米,沿著整個身軀長著馬蹄形發光器。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棲息深度183~1372米。以橈足動物和其他小魚為食。隸屬褶胸科銀斧屬,本屬眼呈筒狀突起,垂直位,視向背方。與燭光魚一樣,發光器呈長短立柱形,像一台管風琴
在深海中生活的生物一般有兩種選擇,要么把眼睛退化了,利用其他感覺器官生存,要么進一步發展眼睛,以便適應黑暗。顯然,銀斧魚和巨魷一樣選擇了後者。它的眼睛大而且前突,可以更好地搜尋從上層水域落下的食物。更好地生存下去。
巨銀斧魚巨銀斧魚
棘銀斧魚具一由7個背鰭上神經骨特化而成的大型背刀,背刀上棘具許多突起,且連線的薄膜背側有鋸齒形邊緣,高度約等於寬度。腹部發光器鱗片延長形成腹凌脊,其上有小棘;在發光器周圍分布有黑色色素,並且延伸到第5~7個發光器鱗片的腹緣;臀前發光器鱗片腹緣有;尾下每個發光器上有2~3個小棘,尾下發光器前,有似發光器的部份亦有許多小棘分布。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三大洋。我國分布於南海。細棘銀斧魚全長7.5厘米。廣泛分布於台灣周邊海域。大洋性中層魚類,具明顯的日夜垂直回遊行為,白天位於200~550 米深度,夜晚在80~200米。 長銀斧魚全長7厘米,胸上、腹、臀部發光器幾乎連成一直線。尾柄長窄,尾下發光器間距大,分布長度大於尾柄寬。背刀上的棘較低。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區域,未見於地中海。半裸銀斧魚全長3.8厘米,牙極小,鰓耙長且多。臀鰭分成2部份,在臀部發光器下方有間隔。由7個背鰭支鰭骨融合而成背刀,最靠背鰭的支鰭骨最長且有些為向後彎曲。尾柄細長。尾下和臀部發光器間距大。臀鰭起點至尾柄無銀色表皮覆蓋。沿軀幹中部中線散布有小色素塊,尾柄及背部邊緣亦有黑色色素散布。 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區域,包括地中海。
巨銀斧魚巨銀斧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