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酋龍,是一種大型植食恐龍,推測有30至40米長,重70---90噸。也叫富塔隆柯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巨酋龍
- 拉丁學名:Futalognkosaurus
- 別稱:富塔隆柯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蜥形綱
- 目:蜥臀目
- 亞目:蜥腳形亞目
- 屬:富塔隆柯龍屬
- 種:杜氏富塔隆柯龍
- 分布區域:阿根廷內烏肯
- 總目:恐龍總目
- 化石時期:中白堊世
- (未分級):泰坦巨龍類
簡介,富塔隆柯龍,
簡介
巨酋龍即富塔隆柯龍,是它的別稱。
化石於2000年在阿根廷內烏肯省發現,2007年10月17日挖掘。出土頸部長達17米,出土的脊柱就重約8噸。模式種杜氏富塔隆柯杜克龍(F. dukei)估計長32-34米。它的化石有三組標本,可建構出整體骨骼的70%,被認為是目前最為完整的巨型恐龍。富塔隆柯龍是大型植食性的恐龍,生存於約8700萬年前中白堊世的科尼亞克階。根據美國亞特蘭大fernbank博物館的組裝骨架顯38米,肩部高度超過8米,體寬超過4.2米,生前體重在90噸以上。現於拉普拉塔博物館,曾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羊齒植物自然生態博物館內展出,是最大的已經裝架起來的恐龍骨架。
發現富塔隆柯龍的位點附近,亦發現有魚類及樹葉的化石,可見在當時的巴塔哥尼亞是一個熱帶氣候的地方。
在Jorge Calvo等人的系統發生學分析中,發現富塔隆柯龍是屬於泰坦巨龍科(現等於Lithostrotia演化支)的,並與門多薩龍(Mendozasaurus)是近親。他們從而成立了一個包括富塔隆柯龍及門多薩龍,並它們的共同祖先及後代的新演化支,稱為隆柯龍類(Lognkosauria)。他們亦發現了馬拉威龍是這個演化支的姊妹分類單元。除了富塔隆柯龍外,在同一位點上亦發現了其他的動物群,包括幾類未被命名的蜥腳下目、大盜龍、半鳥及側頸龜亞目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