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口蘑(口蘑科口蘑屬真菌)

巨大口蘑(口蘑科口蘑屬真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巨大口蘑(學名:Macrocybe gigantea (Massee) Pegler & Lodge)是口蘑科口蘑屬真菌。子實體叢生或簇生、大型、雪白色或金褐色。菌蓋初期表面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凸起,中心有光滑的鱗片;菌蓋表面污白色至象牙白色、淺奶油色、潔白色或淺金色,成熟後色變暗,上被茸毛,並沾有一層白色菌絲;菌蓋邊緣初向內捲曲,菌肉白色,肉厚、堅韌、緻密,微具澱粉味。菌褶邊緣波狀,淡黃白色;褶髓有規律,纖維疏鬆,中生或偏生,光滑,呈圓錐形,上細下粗,孢子寬卵形至卵圓形,淡黃色至無色透明,孢子印乳白色或白色。

巨大口蘑在中國自然分布於福建、雲南、香港、台灣等華南地區。非洲、南亞次大陸的盂加拉國、印度的曼尼普爾邦和西孟加拉邦以及恆河平原廣大地區、日本的群馬縣以南至沖繩縣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分布,其中,印度是重要產地。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夏秋季在鳳凰木等樹樁附近、榕樹下、竹叢中的沃土或草地上叢生。

巨大口蘑菇體肥大,菌肉鮮美,子實體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等含量豐富。在亞洲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民間藥物,其作用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抗輻射,抑制細菌、真菌、病毒等方面。巨大口蘑屬於高溫品種,在夏季菇市場短缺的情況下,可搶占夏季市場,巨大口蘑耐貯藏性好,常溫下比其他鮮菇類保存的時間都要長,具有極強的抗褐變性。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保護級別為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大口蘑
  • 拉丁學名:Macrocybe gigantea (Massee) Pegler & Lodge  
  • 別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白色松茸、金福菇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擔子菌綱
  • 傘菌目
  • 口蘑科
  • 口蘑屬
  • :巨大口蘑
  • 命名者及年代: (Massee) Pegler & Lodge,1998
  • 保護級別:近危(NT)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巨大口蘑子實體有菌蓋、菌褶、菌柄等組成。子實體叢生或簇生、大型、雪白色或金褐色。菌蓋寬6-32厘米,初期表面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凸起,此後邊緣漸漸展平或中部稍下凹,中心有光滑的鱗片;菌蓋表面污白色至象牙白色、淺奶油色、潔白色或淺金色,成熟後色變暗,平滑或稍粗糙,微黏,上被茸毛,並沾有一層白色菌絲;菌蓋邊緣初向內捲曲,老時呈波狀,有時稍上卷,表皮易碎。菌肉白色,肉厚、堅韌、緻密,微具澱粉味。菌褶直立或近彎生,短,向下生長,密,不等長;菌褶邊緣波狀,淡黃白色;褶髓有規律,由平行的薄壁菌絲。菌柄幼時基部明顯膨大呈瓶狀,長3-45厘米,粗0.7-4.6厘米,纖維疏鬆,中生或偏生,光滑,呈圓錐形,上細下粗,略彎曲,基部往往連線成叢,表面與菌蓋同色,上被纖毛及纖維狀條紋,內實,纖維質,有一個實心的亞鱗莖狀基柄。無菌環和菌托。孢子寬卵形至卵圓形,淡黃色至無色透明,3.5-5微米×4-6微米;孢子印乳白色或白色。

產地生境

巨大口蘑在中國自然分布於福建、雲南、香港、台灣等華南地區。在國外的非洲、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國、印度的曼尼普爾邦和西孟加拉邦以及恆河平原廣大地區、日本的群馬縣以南至沖繩縣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分布,其中,印度是重要產地。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夏秋季在鳳凰木等樹樁附近、榕樹下、竹叢中的沃土或草地上叢生。

栽培技術

  1. 合理安排季節:該菇子實體一般發生在中高溫季節,菌絲生長溫度15-36℃,以26-30℃最適,子實體形成20-35℃,以25-32℃最佳,菌絲長滿袋後還需約30天的後熟培養過程。各地可根據當地氣溫情況合理安排栽培季節。若一年只生產一季,可把接種時間安排在3-4月份,6月份左右開袋出菇,9月份即可結束;若一年安排兩季,即應把接種時間安排在1-3月份和5月份前後,出菇時間安排在5-7月和8-10月份為宜。
  2. 選擇優良菌株:選擇中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優良的高溫型菌株。
  3. 選擇適宜場所:夏季氣溫高,為確保巨大口蘑優質高產,最好選擇室內栽培。理想的菇房應是交通方便、近水源、環境乾淨、遠離禽棚,既能保濕,又能通風,又有一定的散射光。菇床的規格:雙側采菇的床面寬1.2-1.5米,單側采菇的床面寬不要超過0.8米。床架設4-5層。層間距0.6-0.65米。
  4. 堆制培養料:高產配方:①稻草41.5%,棉子殼41.5%,麩皮15%,石灰2%;②稻草(或玉米稈)33%,棉子殼53%,麩皮12%,石灰2%;巨大口蘑菌絲雖能在未經發酵的培養料上生長,但獲得優質高產,栽培材料一定要經過發酵。巨大口蘑生產一年可安排一到二季,早季生產應了解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上的大致日期,即出菇期,往前推85-95天為第一季生產建堆最佳時間。晚季生產應了解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0℃以下的大致日期,即採收結束期,往前推145-155天即為當年生產最遲建堆時間。建堆時先將稻草、玉米稈等秸稈用鍘草機切成3-5厘米的小段、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一夜,撈出後瀝去多餘的水分,與預濕過的棉子殼混合,再加入麩皮、石灰、過磷酸鈣等攪拌均勻,建堆發酵15天左右,其間翻堆3-4次具體可參照蘑菇建堆方法。堆料應注意:①預濕培養料時應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②晴天料堆要用草被覆蓋,以防堆表培養料過份乾燥,雨天應覆蓋塑膠薄膜,嚴防雨水滲入料堆,雨後及時掀膜;③防止培養料產生厭氧發酵,創造適合嗜熱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④發酵好的培養料應含有大量放線菌,有香味,含水量60-65%;⑤裝袋前1天晚上應將發酵料攤開冷卻。
  5. 菌袋製作及培養:塑膠袋規格最好選用20厘米×35厘米的袋,既便於裝袋,又便於培養料的充分利用。每袋裝乾料400-600g,料中間要預留-T1洞。常壓滅菌時採用周轉筐。將滅菌過的料袋冷卻至30℃,搬入接種箱進行接種,一般1瓶(袋)栽培種可接25-40隻栽培袋,接種時應將菌種塊接入孔洞內。接種後的袋搬入通風透氣的培養室培養,春季氣溫低時,可緊密排列或牆式堆疊培養;若氣溫高時,應分散排開培養。培養期間,應經常通風換氣,溫度控制在32℃以下。
  6. 覆土及其處理菌袋:經培養35-45天菌絲可基本滿袋,但還需經30天左右的後熟培養才能達到高產優質。一般菌齡在70-80天菌絲即可達到生理成熟,此時袋面有時會產生少量黃水,這時可進行覆土出菇。覆土可用泥炭土、腐殖土、菜園土等,覆蓋的土壤必須經陽光暴曬處理。覆土時先將培養料面上約4厘米處的塑膠袋剪平,然後在料面上覆土。開袋覆土前應先用排釘在袋側、袋底刺孔增氧和防止積水。
  7. 出菇管理:覆土後要給予適當的散射光刺激,每天噴水2-3次,既要保持土壤濕潤,又要防多餘的水分進入料內,控制覆土含水量35左右,菇房空氣相對濕度85-95%,同時要加強棚(室)內通風換氣,一般10-12天菌絲即可扭結現原基。在高溫季節,有時會出現死菇現象,所以高溫季節出菇室應選陰涼的房間,如半地下室,噴水時間應選早晚溫度較低時,向空間、地面噴水,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和降溫。巨大口蘑從菇蕾形成至成熟採收一般需7-10天,當菌蓋肥厚,菌膜尚未破裂開傘時採收。

主要價值

巨大口蘑的食用及營養價值:巨大口蘑菇體肥大,菌肉鮮美,口感佳。子實體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等含量豐富。巨大口蘑子實體中胺基酸種類齊全,必需胺基酸含量為74.4克/千克,非必需胺基酸含量為108.7克/千克,必需胺基酸與非必需胺基酸比值(E/N)為0.68,已達到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質要求,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最高。巨大口蘑子實體中含有鉀、鈉、鈣、鎂、銅、鐵、鋅、錳和硒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其中鎂、銅、鐵、鋅和硒的含量均高於其他常見食用菌子實體。
巨大口蘑的藥用及保健價值:巨大口蘑有許多藥用價值,在亞洲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民間藥物,其作用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抗腫瘤,降血壓,抗輻射,抑制細菌、真菌、病毒等方面。其子實體中含有血管緊張素I轉變酶(ACE)抑制肽,能競爭性抑制ACE的活性,所以具有抗高血壓的藥效。其漆酶能抑制愛滋病毒逆轉錄酶的活性。子實體中含有的麥角甾醇類物質對皮膚腫瘤及肝癌細胞具有部分抑制作用。巨大口蘑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率為4.45%。該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擴張血管、降血脂和抗癌等作用。巨大口蘑中揮髮油的成分及含量,該揮髮油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蘇雲金芽孢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分離純化了其抗真菌蛋白。洛巴口蘑突變菌株具有明顯的抗真菌作用。另外,巨大口蘑的一種單倍體型具有明顯的抗麴黴作用。
巨大口蘑的經濟價值:巨大口蘑屬於高溫品種,在夏季菇市場短缺的情況下,可搶占夏季市場,而且市場售價高達16-20元/千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乾品高達200元/千克。該菌的出菇期為45-55天,一般可采3-4潮菇,每潮菇時間為15天左右,生物學效率可超過70%,高產時可達100%。此外,巨大口蘑耐貯藏性好,常溫下比其他鮮菇類保存的時間都要長,在8-12℃下保存30天,不變色、不變味,具有極強的抗褐變性。因此,從單價、產量、耐貯藏性等方面看,巨大口蘑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近危(NT)。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