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左右江革命根據地(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the Zuo Jiang and You Jiang Region)又稱“左右江蘇區”,第2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根據地之一,位於廣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紅水河流域大部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 外文名: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the Zuo Jiang and You Jiang Region
  • 別名:左右江蘇區
  • 國籍:中國
根據地歷史,百色起義,龍州起義,起義的作用,根據地影響,如今的遺蹟,

根據地歷史

1929年12月鄧小平雷經天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百色起義,成立了紅軍第7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開闢了右江革命根據地。1930年2月,鄧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領導龍州起義,成立了紅8軍,開闢了左江革命根據地。同年3月,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進攻下,左江根據地喪失。11月,紅8軍餘部編入紅7軍,主力離開右江根據地,於1931年7月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留下的部隊由韋拔群等率領在右江地區堅持鬥爭。1932年冬,右江根據地完全喪失。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同志和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發動百色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右江革命根據地。)
右江、左江是廣西西部和西南部的兩條大河。七十多年前,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革命前輩在這裡發動和領導了威震南天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西南邊疆最早的革命根據地——左右江根據地。

百色起義

百色起義暴發於1929年12月11日。這次起義的主要力量是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右江地區在農民運動中發展起來的農民武裝。
1929年6月,國民黨左派人物俞作柏和深受共產黨影響的李明瑞分別擔任廣西省政府主席和廣西編遣特派員,掌握了廣西的軍政大權。為了共同反對蔣桂軍閥,俞、李主動要求中共派出幹部到其軍政部門協助工作。廣西的革命形勢出現了轉機,中共中央利用這一機會先後從中央和廣東省委派出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等50多名幹部進入廣西,分別在俞、李的軍政部門任職,開展統戰工作,伺機舉行武裝起義。
1929年10月,俞作柏、李明瑞倉促出兵參加反蔣戰爭,結果不到10天,敗退南寧,親蔣粵軍趁機分兵向南寧疾進。在形勢突變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當機立斷,命令已被我黨掌握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第五大隊和教導總隊,向農民運動風起雲湧的右江地區和位於中越邊境的左江地區移師。
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溯右江而上,於10月22日抵達右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百色城,在粵商的支持下,住進粵東會館。
在百色,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等起義領導人一方面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大力支持工農民眾運動,一方面對部隊進行改造和整頓,大量吸收工農青年和進步學生入伍,壯大部隊力量。與此同時,還用計殲滅了尾隨而至的反動的第三大隊。經過充分準備,決定在廣州起義兩周年的紀念日,即1929年12月11日,舉行百色起義。
起義這天,百色城舉行隆重集會,歡慶起義成功,宣布中國紅軍第七軍誕生。同日,在恩隆縣平馬鎮,有各縣代表參加的右江地區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也勝利召開了。大會選舉產生了右江蘇維埃政府雷經天任主席、韋拔群陳洪濤任委員。右江地區各族人民熱烈慶祝代表自己利益的革命政權和紅七軍誕生,集會久久不散。

龍州起義

龍州起義發生於1930年2月1日,是鄧小平直接領導下的革命武裝起義。起義的主要力量是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和當地的農民赤衛軍。這次起義建立了中國紅軍第八軍,紅七軍、紅八軍的人數很快發展到7000多人,統一由鄧小平擔任政治委員,前委書記,李明瑞任總指揮,張雲逸任紅七軍軍長,俞作豫任紅八軍軍長。
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廣西西部、西南部北至鳳山南至寧明連成一片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西南邊疆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也是中國現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革命根據地。
當時全國革命根據地主要有贛西南、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贛、閩浙贛和東江、瓊崖等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紅色區域覆蓋20多個縣,擁有人口100多萬人,是較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它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其他各個根據地的武裝鬥爭,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也使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之坐立不安,驚恐萬狀。

起義的作用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點燃了廣西革命武裝鬥爭的火種,喚醒了左右江地區各族勞苦大眾對自由解放的嚮往和追求。1930年4月,鄧小平、韋拔群、雷經天等起義領導人在東蘭開展土地革命試點工作,制訂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共耕條例》,通過右江蘇維埃政府正式頒布,在根據地各縣實施。基本做法是:沒收地主豪紳和反革命分子的土地和公田,徵收富農、富裕中農多餘的土地,分給少有田地的貧農和無田地的僱農,實現“耕者有其田”。經過土地革命,廣大貧苦農民分得了田地,人人歡欣鼓舞,個個笑逐顏開,更加熱情支持革命,投身革命。據1930年8月統計,土地革命後,僅東蘭、鳳山兩縣,農民參加紅軍和赤衛隊的人數就達6000多人。
1930年10月,紅七軍與紅八軍餘部會師後,奉命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合,韋拔群陳洪濤等同志留在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雖然後來韋拔群,陳洪濤在國民黨反動派對根據地的殘酷“圍剿”中犧牲了,但根據地的革命火焰依然沒有熄滅,黃松堅滕靜夫黃舉平、趙世同等同志繼承烈士的遺志,堅持在根據地開展游擊鬥爭,直到迎來左右江地區的解放。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是一代偉人鄧小平軍事生涯的開始。從左右江根據地出發,到中央蘇區,到陝北延安,而後麈戰冀魯豫,挺進大別山,解放大西南,20年間,鄧小平縱橫華夏,戎馬倥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根據地影響

左右江根據地還為中國革命輸送了一大批的傑出人才。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的有大將張雲逸,上將韋國清李天佑,中將韋傑冼恆漢莫文驊覃健等。他們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創建和保衛左右江根據地的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中,韋拔群陳洪濤余少傑嚴敏、黃冶峰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捨生取義,血灑疆場。他們用自己勇於為中國人民自由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精神,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浩歌。他們的精神至今依然為世人所景仰。

如今的遺蹟

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留下了一大批珍貴的革命文物,這些文物今天已成為老區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瞻仰這些文物,撫摸這些文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永遠鼓舞老區各族人民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