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簡稱紅七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團主力部隊之一。
1929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2800餘人,在百色舉行起義,宣布成立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參謀長龔鶴村、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下轄第一縱隊,縱隊長李謙、政治委員沈靜齋;第二縱隊,縱隊長胡斌、政治委員袁任遠;第三縱隊,縱隊長韋拔群、政治委員李朴。
1930年2月,李明瑞被任命為紅七軍總指揮。3月,中央代表鄧斌為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1930年秋,又成立第四縱隊,縱隊長黃治峰、政治委員羅少章。11月,紅七軍整編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師,留韋拔群率少數部隊進行游擊戰,主力則奉命北進。
1931年7月,全軍抵達中央蘇區,歸紅三軍團建制。1933年,中央紅軍進行整編,取消軍一級編制,紅七軍番號取消。
另外,1927年底,鄂東工農革命軍轉移到湖北黃陂,改編而成的部隊也使用紅七軍番號,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1929年,該部改編為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
基本介紹
創建,發展史,介紹,舊址,百色,古州,走出將軍,改編,
創建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簡稱紅七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團主力部隊之一。
1929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2800餘人,在百色舉行起義,宣布成立紅七軍,軍長張雲逸、參謀長龔鶴村、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下轄第一縱隊,縱隊長李謙、政治委員沈靜齋;第二縱隊,縱隊長鬍斌、政治委員袁任遠;第三縱隊,縱隊長韋拔群、政治委員李朴。
發展史
1930年2月,李明瑞、鄧小平領導龍州起義,建立紅八軍,李明瑞被任命為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龍州起義失敗後,紅八軍餘部併入紅七軍。3月,中央代表鄧斌(即鄧小平)為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1930年秋,又成立第四縱隊,縱隊長黃治峰、政治委員羅少章。11月,紅七軍整編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師,留韋拔群率少數部隊進行游擊戰,主力則奉命北進。在轉進過程中,紅七軍損失慘重,進至湖南廣東邊界時,僅剩2個團。黃埔一期的李謙也在戰鬥中犧牲。部隊進至江西南部後,鄧小平離隊去中央匯報(這是他後來被貶職到瑞金當縣委書記的主要原因)。
1931年7月,全軍抵達中央蘇區,歸紅三軍團建制。這段時期,紅七軍高級幹部多被整肅調離,李明瑞被肅反、俞作豫犧牲,龔楚一度任紅七軍軍長後也被調離。
1933年,中央紅軍進行整編,取消軍一級編制,紅七軍番號取消。該部被縮編為紅三軍團第五師,是主力師,在東方軍入閩戰略行動中表現出色,師長尋淮洲指揮一個團殲滅戰鬥力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一個主力團。尋淮洲升任紅七軍團軍團長後,由參加過百色起義的後起之秀李天佑擔任紅五師師長。紅五師隨三軍團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東方軍兩次入閩,長征。
在長征途中,紅三軍團在扎西會議後縮編為一個師四個團,紅五師縮編為紅四師第十三團。過草地後,毛澤東將一、三軍團縮編為陝甘支隊,紅十三團調入一軍團系統的紅一師,改稱第十三大隊,到陝北後恢復紅十三團番號。由於三軍團番號未恢復,該團隸屬於紅一軍團紅一師。
介紹
廣西紅七軍是一支正規紅軍野戰部隊,因為龔楚曾在井岡山紅四軍擔任中層幹部,對朱毛紅軍的建軍思想十分熟悉,所以龔楚在軍事政治上對紅七軍的建軍有很大幫助。紅七軍的高層幹部有李明瑞俞作豫這樣的北伐名將,有張雲逸帶出來的廣西軍校幹部,有李謙、馮達飛這樣的黃埔精英,所以軍事素質是較為出色的。只是政治上屢受當時的左傾路線影響,和強大的廣西軍閥死打硬拼,所以損失不小,難以在廣西立足,被迫轉移到中央蘇區。後來在彭德懷的影響下,錘鍊成一支能打硬仗惡仗的優秀部隊。
紅七軍在轉進江西途中一度被國軍擊潰,一分為二,一部分人馬到了中央蘇區,一部分卻到了湘贛邊界的地方紅軍王震所部(即湘東獨立一師,後成為紅六軍團的主力師),結果袁任遠帶的這批軍官為紅六軍團的建設和正規化起到了關鍵作用。
另外,1927年底,鄂東工農革命軍轉移到湖北黃陂,改編而成的部隊也使用紅七軍番號,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1929年,該部改編為紅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後改為紅四軍第十師,屬於紅四方面軍系統。
舊址
百色
紅七軍軍部舊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粵東會館。該會館始建於康熙五十九年,道光和同治年間先後兩次重修,占地面積2331平方米,坐西向東,以前、中、後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三進廂房和廡廊,整個建築古樸雄奇,尤其是檐下雕刻精美絕倫。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等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和右江農軍在百色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百色起義前後,粵東會館成為紅七軍黨的領導機關和部隊指揮部所在地。1930年2月1日,鄧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領導龍州起義,創建了紅八軍和左江蘇維埃政府。俞作豫任軍長,鄧小平兼任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紅七、紅八軍總指揮。至此,初步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不久,紅八軍遭敵襲擊而失敗,餘部轉移到右江編入紅七軍。
1977年8月7日,鄧小平親筆題字“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1988年1月13日,紅七軍軍部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1月20日,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字“百色起義的英雄業績光照千秋”。1997年6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至今觀眾已達270多萬人次。
古州
榕江古州紅七軍軍部舊址位於古州中路西側,原為清 代鎮台衙門,已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紅七軍為擺脫國民黨桂軍對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圍困,開展游擊戰爭,於30日擊潰黔軍第二師副師長史遠勛部,攻占榕江縣城(古州),紅七軍軍部駐清鎮台衙門內,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陳豪人、軍長張雲逸和總指揮李明瑞在這裡主持召開軍事會議,接見各界人士,宣傳黨和紅軍的方針、政策。舊址為四合院建築,呈長方形,現存門樓、前廳、後廳、左右廂房、後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個,四周為青磚空斗封火牆,占地面積2900餘平方米。
走出將軍
改編
抗日戰爭爆發後,迎來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和西北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中國工農紅軍番號從此撤銷。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協定,將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集中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