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屬事》,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傅遜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左傳屬事
- 作者:傅遜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卷數: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 語言:中文
《左傳屬事》,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傅遜撰。
《左傳屬事》,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明傅遜撰。古籍簡介《左傳屬事》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明傅遜撰。遜字士凱,太倉人。嘗游歸有光之門。困頓場屋,晚歲乃以歲貢授建昌訓導。是書發端於其友王執禮,而遜續成之。仿建安...
《春秋左傳屬事》是〖春秋左傳屬事〗二十卷。內容簡介 明傅遜撰。傅遜字士凱,江蘇太倉人。少從歸有光學,晚卷以歲貢授建昌訓導,著有《春秋註解辨誤》等書。此書仿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體例,變《左傳》編年體為紀事。據載發端於情氏友人王敬文、王氏先卒,主要由傅氏續成之。全書先以國分,列國之間順序的...
,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漢代稱《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多稱《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是一部編年體著作,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間周王朝及諸侯各國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後人所推崇。它是儒家經籍之一...
《左傳·晉楚城濮之戰》是左丘明於僖公 二十八年 創作的一篇文章。原文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懿次於城濮(1)。楚師背酅而舍(2),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3):“原田每每(4),舍其舊而新是謀(5)。”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候, 若其不捷,...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文章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
(屬)《廣韻》《集韻》之欲切《韻會》朱玉切,𠀤音燭。《說文》連也。從尾蜀聲。《徐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從尾。《廣韻》聚也,會也。《周禮·州長》正月之吉,各屬其州之民而讀灋。注屬聚也。《孟子》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傳·隱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
通鑑紀事本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三朝北盟會編、蜀鑒、炎徼紀聞、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聖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準噶爾方略、平定兩金川方略、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欽定蘭州紀略、欽定石峰堡紀略、欽定台灣紀略、綏寇紀略、滇考、明史紀事本末、繹史、左傳紀事...
《春秋》之名,是先秦人們對史書的通稱,除周王室外,各國也都設有史官。秦焚書後,各國國史皆亡。西漢時,學者們藉口耳相傳,整理成《左傳》、《公羊傳》等,漢儒以為以上各書是解釋孔子所作的《春秋》的。它們究竟與孔子的關係如何,尚不能定論。周代重視貴族教育,貴族子弟把詩、書、禮、易、樂、春秋稱為...
屬辭簡介 台灣學者張高評說:依筆者管見,歷代所謂《春秋》書法,可歸納為兩類:其一,側重內容思想者,如《左傳》所謂“懲惡而勸善”,“上之人能使人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以及《公羊》學家闡揚之“微言大義”,多屬焉。其二,側重修辭文法,如《左傳》所謂“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汗”,...
[13]二豎:《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後因以“二豎”稱病魔。豎,小孩。陳弘緒《與楊維節書》:“而賤恙,猶未見有霍然之勢,甚矣二豎之頑也!”[14]嘉慶本,...
《系年》一共有138支竹簡,全篇共分為23章,記錄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前期的歷史,其中有許多事件不見於傳世文獻,可能對《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有訂正作用。第三輯 2012年12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叄)》出版,共收入6種8篇文獻。《傅說之命》三篇:簡文長約45厘米,有三篇,共24支。《傅...
所謂“籍”,就是借。古代每年借用百姓的勞力,要記在簡板上;《左傳》中所說“司晉之典籍”,就指此事。所謂“簿”,就是圃。和各種草木分別種植於園圃一樣,有關文案也是分類匯集在文簿裡面。漢代的張湯、李廣,都曾被官吏按簿問罪,就是為了辨別真偽。所謂“錄”,就是領。如記載古史的《世本》,就是編...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從之。說文解字注 出也。段註:引伸之義為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為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左傳》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
⑨小道:古代儒家對農圃醫卜等技藝的貶稱。《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朱熹註:“小道,如農圃醫卜之屬。”⑩弁髦:喻無用之物。《小爾雅·廣服》:“弁髦,太古布冠,冠而敝之者也。”《左傳·昭公元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隧(墜)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其中“感謂昔年恨”句,未明言其意;似指初至京師,不慎得罪某權貴,致錯失功名事。(注二四)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起,許瀚隨吳氏接考大名、廣平、順德、趙州、正定、定州、通州七棚歲試。閏六月,回京歲試八旗。暇時取行篋所攜《尚書》、《左傳》、《論語》、《孟子》、《孝經》、《管子》、《晏子春秋...
《子產壞晉館垣》是《左傳》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朝聘,晉國對鄭國這個諸侯小國態度輕慢,賓館簡陋狹窄,使鄭國帶去納貢的禮物無法安置。子產斷然命人拆毀賓館的牆垣,使車馬得以進館。當晉平公派士文伯來責問子產時,子產不卑不亢地申明自己的理由和態度,句句針鋒相對,...
傳體作品有的描寫傳主一生的事跡和經歷,時間跨度較大,並作多側面的記敘,如《史記》諸列傳;有的雖然獨立成篇,首尾完具,但因傳主地位不高或事業不顯,只有某些事跡可資取法,於是就選一個或幾個事跡去寫,別的僅用一語或數語略記,近似隨舉一事而為之傳的《左傳》傳經之體。《列女傳》即屬後者。同時,...
就文學價值說,《國語》雖不及《左傳》,但比《尚書》《春秋》等歷史散文還有所發展和提高,具體表現為:(1)作者比較善於選擇歷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論,來反映和說明某些社會問題。如《周語》“召公諫厲王止謗”一節,通過召公之口,闡明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著名論題。(2)在敘事方面,亦時有鎮密、生動...
如在史籍《左傳》中就記載有:“公子目夷為左師,其後為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為左行,其後為氏,漢有御史左行恢……”在左師氏、左行氏、左軍氏、左宮氏、左侍氏、左衛氏等的後裔子孫中,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左氏,世代相傳至今。源於姜姓 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公族之後,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據史籍《廣韻》...
屬鏤,古代名劍。獨鹿與屬鏤同。“屬鏤”系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劍名。古代名劍。《左傳.魯哀公十一年》載有:“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屬鏤自刎”事。《吳越春秋》作“屬盧”;《廣雅.釋器》作“屬鹿”;揚雄《太玄賦》作“屬婁”;《荀子.成相》作“獨鹿”。獨鹿:古代劍名。《荀子.成相》:“恐為子胥身離凶,...
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孔子編訂六經,左丘明為解析六經之一《春秋》而著《左傳》,亦著《國語》。《左傳》《國語》兩書記錄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被史學界推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文宗史聖” ...
24.執:捕獲。孫蒯(kuǎi):春秋後期衛國大夫,公元前555年,在出使晉國時被捕。原因是他上年曾帶兵進攻過曹國,曹國當即向諸侯盟主晉國告了狀,因而晉國以此來報復(事見《左傳·襄公十八年》)。屯留:本為留吁國,春秋時期晉滅之為邑,在今山西屯留縣南。25.王師:周王室的軍隊。余吾:晉邑,在屯留西北...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商有姺邳,蓋仲虺之裔為亂者,國滅,武王復封其後於邳,為薛侯”。《元和郡縣誌》記載:“下邳縣,本夏時邳國,後屬薛。珍貴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帝仲康七年:“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所謂邳侯其實就是邳國之侯,是以可以認為,夏代是確有邳這個諸侯國。根據這段史料...
鎮撫,漢語詞語,讀音zhèn fǔ,意思是鎮守和安撫,出處是《左傳·昭公十五年》。釋義 1、鎮守和安撫。2、偏指安撫。3、南宋初在金 、偽齊淮南今黃泛區華東蘇皖地區淮河流域 、以及華中地區、湖南北諸路分置的特別行政區。其長官為鎮撫使,其官署稱鎮撫使司。4、元 萬戶府及都威衛使司所屬掌理軍匠的鎮...
三傳“三傳”是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就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左丘明所撰。《左傳》以《春秋》為綱,博採各國史事,編次成書,敘事明晰,繁簡得宜,保存了較豐富的歷史資料。《公羊傳》也叫做《春秋公羊傳》或《公羊春秋》,...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歸德府:“《禹貢》豫州地。古曰商丘《左傳》:高辛氏子閼伯居商丘。商湯為亳邑地。”《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五十四 歸德府 建置沿革:“禹貢豫州之域,商為亳都地,周為宋國都,戰國屬魏,秦置碭郡,漢髙帝五年改置梁國...。”東周《左傳·哀公十四年》:“宋有亳邑。”又載宋景公雲...
”“信而有徵”思想則源於《左傳》,《左傳·昭公八年》云:“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而“不知蓋闕”思想似也源於孔子,《論語·為政》云:“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些都反映了許慎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編排體例 ...
按卷四十《楚世家》、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楚平王卒於其十三年(前516),是年為吳王僚十一年,此謂“九年”,誤。下文所記吳王僚因楚喪而伐之的事,《左傳》在昭公二十七年,即吳王僚十二年。變:動態。不求何獲:意謂不爭取(時機)就不會有收穫。骨鯁之臣:正直敢言的...
此前,魯僖公的女兒嫁給鄫子,生下公子巫。後來因姒的女兒跟莒國君主生下孩子,導致他想讓自己的外孫繼承君主之位。這件事危及到公子巫的地位。國家滅亡 莒國滅鄫說 西周,茲輿期封於莒(今山東莒縣)建莒國。姓已。公元前569年(魯襄公四年)“莒人伐鄫”,公元前567年(襄公六年)“莒人滅鄫”。《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