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墓

左丘明墓

左丘明墓位於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衡魚村東,墓地占地2公頃多。1999年6月,在原址重新修復,由清華大學教授林崢設計,新加坡書法協會主席丘程光題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丘明墓
  • 地點: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衡魚村
  • 占地:2公頃多
  • 修復時間:1999年6月
肥城說,嶧縣說,靈台說,

肥城說

墓台長60米,寬40米,墓地直徑20米,墓高8米,左丘明墓碑高8米,前有供桌、香爐等,墓台下為10米寬的瀝青路面,前有墓門坊,高10米,又重修左丘明墓碑文。
左丘明,姓丘名明,著有《左傳》、《國語》,是與孔子齊名的同時代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稱左丘明為魯君子,歷代帝王先後封他為“經師”、“先儒”、“先賢”等。
左丘明墓的記載最早見於《魏書·地形志》,“富城(今肥城)有左丘明冢。”
唐朝《元和郡縣誌》載:“平陰東南有左丘明墓”(當時衡魚屬於平陰縣)。
宋祥符二年(1009年)平陰縣令范諷《重修左傳精舍記》載:“縣之東肥子國地即左子故里,古廟猶存,訪其遺址,知此即為傳《春秋》之處,故名左傳精舍。潔奠下詢其居守子孫,則後裔丘芳攜其舊譜而至。”
明天啟二年肥城縣知縣王惟精《左傳精舍志》載:“肥城為左子桑梓地,其墓亦存焉。”“先賢左子墓在肥城西南五十里正覺寺之西,墓右都君莊系左子故里。其後裔丘氏族眾世居於此。”又“今之肥城縣有左子祠墓存焉”。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肥城縣誌》載金朝名宦翟升《題左丘明墓》詩一首:“春秋好惡聖人同,聞說英雄葬此中。愚俗豈知賢者墓,荒村易作梵王宮。壟頭藉藉人相踐,泉下悠悠恨莫窮。前弊革除今可喜,盡歸醇德作詩功。”由此可見金代也曾有人修繕左丘明墓。
由於滄桑巨變,戰亂災荒,左丘明墓數次被毀,明代嘉靖敕建墓門坊一座,御書:“先儒之墓”。明天啟年間肥城縣令王惟精重修墓。明天順五年(1461年)《大明一統志》中云:“左丘明墓在肥城縣都君莊(今衡魚古稱,清朝以前為都君莊)。”
曹縣清進士徐繼儒編撰《曹南文獻錄》詳載歷代考古學者的文章《左丘明墓考》和《左丘明傳》,文中均記載史聖左丘明姓丘名明,左為官名,其祖籍和墓葬地均在肥城縣衡魚村。另外在丘氏墓地挖掘出殘碑一塊“丘行健之墓”。文中載:“公諱行健,字貞公,世居肥邑衡魚村,系先祖左丘明六十八代孫世襲奉祀生員。”
現存的丘氏家譜中都載先賢為丘氏開姓祖。新中國成立初期左丘明墓、石碑、牌坊、石獸、翁仲等附屬物尚存。之後,墓毀壞嚴重,遺蹟蕩然無存。於1999年重修。

嶧縣說

《山東通志》[注1 ]云:“嶧縣,周 左丘明墓,在縣東北七十里。[注2 ](《四庫全書》本卷三十二,清 光緒三十年本《嶧縣誌》同,另《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三十:“左丘明墓,在嶧縣東北七十里。”【編者註:應是今蒼山縣興明鄉】。同此。卷一百二十九:“君山,在縣北六十里。”。

靈台說

甘肅靈台縣秋射村的護墓老人宋有蛇給記者講述了秋射村婦孺皆知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身為魯國史官的左丘明告老還鄉後,因洞悉時事,想找一處淨土讓子孫躲避戰亂,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一天,左丘明找來一張巨弓,用松樹做箭身,以犁鏵為箭頭,向西方遙射。箭飛越千山萬水,最終落在千里之外的一個小村莊,箭頭深深地射進一棵老松樹的樹幹里。之後,左丘明攜帶家眷千里尋箭,遂在這個村子隱名定居。左丘明去世後,其後人為了紀念“先儒”,遂將這個村子改名“丘射”,後傳作“秋射”,在被箭射中的老松樹下蓋起了“秋射廟”,左丘明就被安葬在“秋射廟”附近,為避盜賊騷擾,墓地被稱“秋射墓”。如今,“秋射廟”已成一堆廢墟,而“秋射墓”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