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貪污案,是發生於明代的案件,出自《御製大誥續編》第二十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部侍郎貪污案
- 發生年代:明代
- 涉及人物:韓鐸
- 出處:《御製大誥續編》第二十四
工部侍郎貪污案,是發生於明代的案件,出自《御製大誥續編》第二十四。
工部侍郎貪污案,是發生於明代的案件,出自《御製大誥續編》第二十四。案件詳情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九月,工部侍郎韓鐸,洪武十五年以儒士起發赴京,任吏科給事中,洪武十七年因“與同科給事中彭允達、吏部尚書陳敬等,將取到...
王鴻緒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考取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升左都御史,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戶部右侍郎、工部、戶部尚書,因捲入皇太子廢立風波中,以原品休致。在官期間貪污納賄,聲名不佳,屢遭疏劾,乾隆(1736年-1796年)年間修國史時,命載入彈劾奏疏,使後世知其罪狀。王鴻緒於雍正元年(1723年)卒...
第一章 怒打工部侍郎 貪案震驚朝廷 第二章 朱元璋忿擲湯匙 鄭御史怒斥佞臣 第三章 鄭御史仗義救人 錢儒士險些送命 第四章 皇侄恃勢霸一方 御史冒險告皇親 第五章 真皇侄施計奪美妾 假皇侄貪暴遭誅殺 第六章 微服偵探義憤填膺 侄兒率兵包圍父皇 第七章 威脅利誘不動心 嬌顏媚態難自持 第八章 真戲假...
朱元璋令審刑司拷訊,此案牽連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總計一共損失精糧兩千四百萬擔,“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核贓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史稱“郭桓案”。朱元璋在《大誥》感嘆...
郭桓等人總共貪污兩千四百多萬石糧食。為此,明太祖決心趁機掃蕩全國貪污官員。明太祖令審刑司吳庸拷訊,此案牽連全國的十二個布政司,牽涉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等。總計一共損失精糧兩千四百萬擔,“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為了...
李侍堯(?-1788年),字欽齋,漢軍鑲黃旗人,戶部尚書李元亮之子,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清朝官員、封疆大吏。李侍堯早年以蔭生授印務章京。歷任熱河副都統、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兩廣總督等職。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李侍堯任雲貴總督,處理征緬戰後事宜,對緬甸採取斷接濟、絕偵探、不予遷就政策,整頓...
柏葰(?—1859),原名松葰(道光十年改為柏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柏葰出生於北京,自小聰明好學,1826年(道光六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柏葰一生仕途順暢,曾任工部、刑部侍郎、正黃旗漢軍副都統等職,為官清廉。簡介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柏葰出任江南鄉試正考官期間,對了解查證出的一批...
潘祖蔭歷任戶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太子少保,刑部尚書等職。是年,吏部主事吳可讀自殺,遺疏請為同治帝立嗣統,言詞激切,眾人多諱之。潘祖蔭深感:“已愧死,尚忍沒其遺章耶!”乃將其遺疏呈上,旋受命與議其事。光緒六年(1880年),任國史館總裁。內宮太監與午門護軍發生爭哄扭打,釀成...
其他如戶部侍郎許某、崇禮、工部侍郎翁同龢、兵部侍郎奎潤等也都有失察之責或有一定瓜葛,分別受到降級罰薪等處分。雲南報銷案的處理,在中國近代史上算是一件大事情。當時如果沒有閻敬銘參與審理,很難想像能有誰敢去揭穿這樣的黑幕。豐圖義倉 閻回陝後熱心地方公益事業,不僅捐款修建義學,而且倡導、督促在(...
當時正開始修《三朝要典》,呈秀上疏陳述本書的起源,追論“三王並封”、“妖書案”和“就藩”三件事,凡擁護光宗的,都加以詆毀。魏忠賢很高興,吩咐交給史館。本年升工部左侍郎。七月二十五日(9月15日),升工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十月十五日(12月3日),以皇極殿建成加封崔呈秀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
世宗立,召為工部右侍郎,改兵部、戶部,遷右都御史。嘉靖三年(1524),以“大禮”議未定,請如洪武中修《孝慈錄》故事,令兩京部、寺、台、省及天下督、撫各條所見,並詢家居老臣,采而行之,匯為一書,以詔後世。尋改南京工部尚書,稱疾乞休。辭疏中復用“嗚呼”字,帝怒,以廷舉怨望無人臣禮,嘉靖...
工匠頂替案,此案發生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案件經過 明朝建立之初,各種興造工程相繼開始,各地工匠多被差役在京勞作,“人人上不得奉養父母,下不得歡妻撫子”。多年之後,“工多成就”,工匠理應省差還鄉,但工部官吏,為了貪污受賄,仍以營造為名,“將近九萬人設計勾差,”後進士秦逵任工部侍郎...
張景憲開封府拱州(今河南商丘睢縣)人,鹹平二年(999年),張景憲的祖父張去華患病,請求調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建“中隱亭”,隱居西京河南府。景德元年(1004年),張去華以工部侍郎身份致仕。景德三年(1006年),病逝於家,享年69歲。為政 張景憲因父親張師德的恩蔭被任命為淮南轉運副使。山陽縣令鄭昉貪贓...
他提出辭職,被調為工部侍郎。後任山東巡撫。皇帝侍衛明安去泰山進香,還京後向皇帝奏“山東有司私餽銀八百”及營汛墩房坍塌事。嘉慶帝責問兆奎,他上疏辯解,並稱年老有病,要求辭官。皇帝怒其言辭激烈,欲加罪,但又念其歷年為官清廉,降為三品,準歸家休養。嘉慶七年(1802年)卒於家,時年74歲。個人簡介 ...
康熙三十三年,他被調任工部左侍郎。當時部內人浮於事,公務荒廢,致使一些官吏投機取巧,為非作歹。李元振到任後,即以懲惡揚善為己任,嚴加整飭,數月之內,便案牘一清。次年,他奉詔督建山西大同軍事重鎮的右衛營房。他竭誠盡力,精心籌劃。18000多間營房堅固完美,並節省黃金30萬兩之多。李元振在朝40餘年,...
但舉顯者而言,內則有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農工部侍郎楊士琦,外務部侍郎梁敦彥,右丞梁如浩,大理院正卿定成,順天府府尹凌福彭之徒;外則有直隸總督楊士驤,出使大臣唐紹儀,吉林巡撫陳昭常,安徽巡撫朱家寶之屬,薦躋通顯,或有合於同升,認作師生,謂無私其孰信?此引進私屬,權勢之重三也;安徽巡撫馮煦之開缺,...
在工部左侍郎銜巡撫江南諸府、進士出身、同鄉周忱的支持下,況鐘多次上奏疏請求核減蘇州府重賦。一開始,周忱與況鐘親自進行調查研究和核算,提出核減官田稅糧總計七十二萬多石的方案。可是戶部認為核減數額過大,會對朝廷的財政收支產生影響,沒有批准。之後,況鐘針對崑山縣大面積無人耕種而拋荒的田地請求豁免秋糧;...
同治三年(1864年),譚廷襄任刑部右侍郎,隨後擔任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同治六年(1867年),湖北巡撫曾國荃上奏摺彈劾總督官文貪污,朝廷命尚書綿森及譚廷襄共同前往查辦。譚廷襄據實回奏,總督官文受到嚴肅處理。此後,譚廷襄還先後擔任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務。同治九年(1870年),...
他很有抱負,又善於選拔人才,推薦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戶部侍郎,許景先為工部侍郎,均被認為是知人善任。但他仍常引故舊賓客晨夕歡飲,結納朋黨;又性急多言,處事不慎,排斥不同意見,樹立的對立面較多。在相位99天,就被牽涉到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信安王李禕的案件中去,遭罷相,貶為汝州刺史。宇文融被貶之後...
道光二十九年(1849),陳孚恩和侍郎福濟赴山西審理山西巡撫王兆琛貪污,王兆琛被罷官,逮捕到京城治罪。調任工部侍郎,署刑部尚書,後實授。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駕崩,遺命取消自己享受太廟祭祀的資格,下王大臣議。鹹豐帝召對,陳孚恩與怡親王載垣等爭論於鹹豐帝前,載垣等以失儀請求卸任,下詔原諒載垣等小節...
”一句話說得王振心裡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為工部侍郎。徐睎和王文亦因善於諂媚,被王振提拔為兵部尚書和都御使。王振還把他的兩個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於自己的心腹馬順、郭敬、陳官、唐童等,安插在各個重要部門。福建有位參政宋彰將貪污的數以萬計的官銀送給王振,...
淳化三年(992年),陳恕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其間大量揭發官吏的狡詐貪污,定罪勞役、流放、免職、黜廢的很多,郡中極為惶恐。掌管三司 淳化四年五月三日(993年5月26日),陳恕上言關於祭祀的事,受到皇帝的採納。九月二十一日(10月9日),陳恕受詔舉堪任京官者。閏十月,以給事中陳恕為工部侍郎、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