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設7章,在導論之後,第2章首先簡要介紹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涵,再圍繞保留工資、失業持續期、工作轉換和首職持續期展開綜述。第3章考察2007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後較之畢業半年後保留工資的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第4章研究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及影響因素。第5章分析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與失業持續期的理論關係。第6章考察了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對首職持續期的影響,考察了工資期望落差對工作轉換次數的影響。第7章總結主要研究結論,闡述促進大學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1 導論 2 概念界定與文獻綜述 3 大學畢業生保留工資的測量及動態變化 4 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及影響因素 | 5 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與失業持續期 6 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工作轉換與首職持續期 7 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既是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的需要,又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還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指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新目標,並強調要切實做好以大學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自中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的規模屢創新高,“史上最難就業季”頻現。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總體穩定,但就業質量還有待提高。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經濟增速放緩,大學畢業生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就業結構性問題和摩擦性失業並存,“慢就業”現象日益凸顯。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期望持續偏高,就業滿意度卻普遍較低,導致工作轉換率提高。在此背景下,《工資期望落差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影響》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人們要客觀理性對待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期望落差及高質量充分就業,它並非中國獨有,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普遍存在。工資期望落差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對中期職業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面對就業競爭和壓力,個人改變不了社會,就只能不斷提高自己。降低大學畢業生就業期望值是必要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摩擦性失業問題,但並不能消除就業結構性問題。同時,大學畢業生工資期望落差是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應籠統地斷定其不理性,要予以客觀評價。因此,為解決大學畢業生離校未就業問題和工作轉換問題,既要強化大學畢業生、高校、政府以及用人單位四個主體的社會責任意識,又要最佳化各主體間的分工協作與整體配合。具體來說,大學畢業生既要轉變就業觀念、認清形勢、準確定位,更要提高就業能力;高校要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政府要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並全面提升服務質量;用人單位要以人為本,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效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讓大學畢業生主動調整就業期望值,促進自身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