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系統概論(第3版)

工業系統概論(第3版)

《工業系統概論(第3版)》是2016年4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彬、葉桐、徐偉國、王曉強、盧達溶。

基本介紹

  • 書名:工業系統概論(第3版)
  • 作者:湯彬、葉桐、徐偉國、王曉強、盧達溶
  • ISBN:9787302432869
  • 定價:45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4.01
內容簡介,目錄信息,作者簡介,前言,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當代強勁的科技綜合化趨勢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以及各類人員在當前形勢下提高素質、拓寬視野、加強溝通的新要求,將工程技術與經濟管理相綜合,正面展開對工業系統的介紹,通過對能源、冶金、化工、機械、汽車、電子、輕工以及建築等8個主要工業部門的介紹,深入淺出地展現了這些領域的生產過程,並從中提煉出系統觀、結構性、社會化、產業政策、管理溝通、市場開拓、文化傳統和可持續發展等基本概念,使讀者對整個工業體系從技術過程到產業發展形成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以建立實踐性的認識方法和思維方式。本書作為清華大學綜合基礎課教材,已有多年實踐,在加強學生通識素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適合於幹部培訓和各類人員的繼續教育,以擴展知識面,了解周邊學科,建立巨觀視角;還可作為學習工業系統的科普讀物。

目錄信息

第1章導論
1.1工業系統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1.1.1工業與工業系統
1.1.2產業分類與工業結構
1.2工業系統發展歷程
1.2.1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脈絡
1.2.2從生產模式的變化看工業系統
1.2.3現代工業系統的特徵
1.3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3.1我國工業化的發展階段
1.3.2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1.4本書框架
第2章資源:從自然到原料
2.1礦產與採礦
2.1.1地質勘探和開發
2.1.2地質開發的區域布局
2.1.3有色金屬的開採
2.1.4有色金屬生產的布局
2.2煤炭工業
2.2.1煤炭生產
2.2.2煤炭的開採
2.2.3煤炭生產新觀念——潔淨煤技術
2.2.4煤炭生產的系統觀
2.3電力工業
2.3.1火力發電
2.3.2水力發電
2.3.3核能發電
2.3.4電力系統
2.4水資源
2.4.1水資源的涵義
2.4.2水資源儲量
2.4.3水資源的評價與保護
2.5科技創新驅動,創建多元化的可持續能源系統
2.5.1我國能源革命的思路和目標
2.5.2創新驅動能源革命的關鍵路徑
2.5.3依靠科技進步,加速能源革命
2.5.4能源的開發與節約
2.5.5能源的開發與可持續發展
第3章資源:從原料到材料(上)
3.1石油工業
3.1.1石油資源
3.1.2石油的開採
3.1.3石油的運輸
3.1.4石油的加工
3.1.5非常規石油的生產
3.1.6天然氣的生產
3.1.7石油工業生產的經濟觀
3.2化學工業
3.2.1概述
3.2.2化工生產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3.2.3基本無機化工原料生產
3.2.4化肥工業
第4章資源:從原料到材料(下)
4.1概述
4.1.1原材料工業
4.1.2冶金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1.3我國冶金工業的發展
4.1.4冶金工業的一般生產過程及典型生產部門
4.1.5鋼鐵企業生產流程變遷
4.2煉鐵生產
4.2.1原料準備
4.2.2高爐煉鐵
4.3煉鋼生產
4.3.1煉鋼目的
4.3.2煉鋼工藝流程
4.3.3氧氣頂吹轉爐煉鋼
4.3.4鑄錠與連續鑄坯
4.3.5煉鋼生產技術的發展
4.4鋼材的生產
4.4.1鋼材的品種
4.4.2軋鋼設備
4.4.3軋鋼的兩種類型
4.4.4鋼材軋制工藝過程
4.4.5軋鋼生產技術的發展
4.5鋼鐵工業與其他部門的聯繫
4.5.1上游產業
4.5.2下游產業
4.5.3思考
4.6鋼鐵生產中的結構問題
4.6.1鋼廠內部結構
4.6.2鋼廠空間布局結構
4.6.3鋼鐵市場結構
4.6.4鋼鐵產品結構
4.6.5中國承接鋼鐵工業轉移
4.7鋼鐵工業的發展前景及制約
4.7.1鋼鐵工業的前景
4.7.2發展我國鋼鐵工業的主要支撐條件和制約環節
4.7.3我國冶金行業弊端
4.8鋼鐵生產的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4.8.1鋼鐵生產的能源利用
4.8.2鋼鐵生產的環境保護
第5章製造:從材料到機器
5.1概述
5.1.1機械製造業
5.1.2機械製造業起源和發展
5.1.3機械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5.2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
5.2.1機械製造行業的工作範圍
5.2.2機械產品的設計
5.2.3機械產品的製造
5.2.4機械製造工業生產的組織
5.2.5機械製造企業的成本構成
5.3機械製造的加工工藝
5.3.1加工的基本方法
5.3.2加工設備和工藝裝備
5.3.3機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
5.3.4產品的質量控制
5.3.5不同生產類型的工藝特點和要求
5.3.6設計、工藝安排和製造成本之間的相互關係
5.3.7工藝水平
5.4機械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生產的社會化
5.4.1從作坊式的單件生產到大量生產
5.4.2機械製造工業的專業化方向
5.4.3從大批量生產到大規模定製生產
5.4.4製造工業的信息化
5.4.5製造工業發展中技術與管理的融合
5.4.6加強機械製造工業基礎
5.5中國製造業面臨新環境新使命
5.5.1正確認識我國製造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5.5.2我國機械製造業的新使命
5.5.3我國走向製造強國的戰略舉措
第6章製造:從機器到機器
6.1概述
6.2汽車的基本生產過程
6.2.1汽車的結構和設計
6.2.2汽車製造的基本生產過程
6.2.3汽車生產的特點
6.3汽車工業的規模生產
6.4汽車產業的生產管理
6.4.1大規模生產與科學管理
6.4.2科層制的有效控制
6.4.3現代管理體制的誕生
6.4.4精益生產方式與日本的崛起
6.4.5美國汽車工業的反思和趕超措施
6.4.6汽車大規模定製生產
6.4.7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程
6.5汽車工業與交通運輸業
6.5.1汽車工業與運輸結構的關係
6.5.2公路運輸系統的組成和最佳化
6.5.3城市交通系統的改善和最佳化
6.5.4人汽車環境的協調發展
6.5.5汽車文化
6.5.6汽車工業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6.5.7汽車工業的未來
第7章製造:從機器到人
7.1傳統輕工業
7.1.1概述
7.1.2紡織和縫紉生產
7.1.3食品加工
7.1.4家用機械、電子及輕化工生產
7.1.5綜合平衡建立輕工業的原材料基礎
7.1.6以市場促進輕工業發展
7.2電子產業
7.2.1當代產業升級的物質基礎——電子工業的發展和成熟
7.2.2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概況
7.3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7.3.1兩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7.3.2兩化融合技術層面:涉及的新技術新領域
7.3.3兩化融合的套用層面
7.3.4國外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狀況
7.3.5工業的未來
第8章建造:從人到社會
8.1建築業與房地產業
8.1.1行業標準的分類
8.1.2知識分類
8.1.3學科分類
8.1.4小結
8.2基本建設與固定資產投資
8.2.1中國基本建設的流程
8.2.2項目管理
8.3工程行業與產業分工
8.3.1大工程行業概述
8.3.2大工程的國際分工
8.3.3路橋工程的產業成就
8.4建築工業化
8.4.1建築與工業化的進程
8.4.2建築工業化的概念拓展
8.4.3建築工業化的逐步推廣
8.5建築與城市
8.5.1建築與文化
8.5.2城市生活與城市化
尾聲:工業文明的邏輯
參考文獻
推薦參考書

作者簡介

湯彬,副教授,博士,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葉桐,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畢業,高級調查分析師、經濟師、工程師,在房地產企業、私募基金、產業基金曾任投資人員、高管人員,曾主要負責完成住建部公租房證券化課題研究,著有《實體經濟導論》,兼任清華大學基礎工業中心客座研究員。是實體經濟管理和產業投資專家,主要研究社會經濟歷史框架對實體活動的影響、以及工程思維對學習認知的啟示等問題。徐偉國,副教授,博士,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盧達溶,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清華大學基礎工業中心教授,著有《工業生產概論》、《工業系統概論(第二版)》、《實驗室科研探究》、《實體經濟導論》等書,榮獲國家級精品課、北京市教學名師等榮譽。

前言

用產業來給社會時代命名,似乎是現代工業在全球興起以後的事情,有了“工業時代”的名稱之後,相應地推導出了“農業社會”之類的名詞。一方面,這是交通貿易金融“全球化”的觀念,不再使用政治朝代來分期和看待歷史;另一方面,這也是工業本身大生產特徵帶來的更大範圍生產要素互動的結果。
技術的變遷在各個社會的歷史中都不斷湧現和消失,手工業也一直支撐著各個社會的建築和日常消費品製造業。而大工業的製造業,是一次管理的變革,其社會生產方式以及相應的消費形態、就業結構、生活習慣都發生了系統的變化與適應。
三十多年來社會對中國經濟的關注一直圍繞著“改革”這一關鍵字,而“改革”是一種高速增長為內在目標的發展觀。大工業製造在社會經濟的各個部門的運行規律,需要經濟工作者去發現和掌握,也需要基於技術環境的變化、需求的變化和政策的導向等多個方面的要素去調整。這裡的調整絕非易事,既不能偏廢一方,完全從主觀需求出發去辦事,必須依照產業既有的規律。同時,對新要素、變動要素的適應更需要基於既有的產業規律,否則制令難行、制策難成。
清華大學的《工業生產概論》課程肇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由邢家鯉先生創立,旨在有助於培養認識產業規律的工程人員和經濟工作者。此後,該課程又由盧達溶教授主講並演變為《工業系統概論》。至今,該課程已在清華大學成為面向經濟管理、工業工程等專業,乃至全校學生的通識課程,並在該課程基礎上衍生出了《實驗室科研探究》(國家級精品課)、《工業文明與工程文化》、《實體經濟導論》等漸成體系的教學課程系統和教材。同時,課程組教師們堅持工業系統的基本理念,以產業規律為基礎的“工程管理經濟”的綜合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三十餘年來這一直是本教材及課程群組所重視的核心理念。
21世紀以來,全球網際網路經濟的一波起落,次貸衍生品金融危機的跌宕,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動盪,如此種種,雖然並未影響移動互聯時代的邁進,但是德國、美國、中國、法國等世界主要國家都開始反思製造業的重要地位。恰逢此時,本書對於工業系統的歸納也是給眾多有興趣的讀者參考、入門的途徑。
在這一系列背景下,本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修訂工作:
一是更新了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內容,保持與時俱進。相距第2版的出版,已經十年,大量產業數據、甚至產業的國內國際格局已經有了變化,因此,基礎內容的全面更新是本次修訂的一大要務。
二是將全部內容分為兩冊,一冊重實、一冊重理;既是在整體篇幅上的擴展,也是將此前歷代版本中的理念、概念探討做一個專門的梳理和闡釋。本冊的主題為“從工業的視角看產業與社會”,偏重產業分析,相對截面化的看待當今產業情況;另一冊的主題為“工業文明與工程文化”,將偏重工業歷史、工程文化、工程教育等方面,相對縱深化的思考“工業”概念的歷史發展。
三是對本書的敘述格局也做了較大的重組,按照工業系統的基本邏輯而不是相對獨立的平行產業分類來謀篇,加強了章節的系統性。
四是對原有的建築業章節進行了從結構到內容的完全重寫,並增加了導論、尾聲等方面內容。
在本輪修訂的過程中,融入了《工業生產概論》系列課程的歷代教員、學生的共同努力,這一次修訂既是圖書內容的更新,也顯示了本教材所代表的產業精神的代代相傳與更新。全書參編人員的職責分工如下:
湯彬(清華大學副教授)
負責第2、3、4章編寫,負責全書統籌、審校
葉桐(清華大學客座研究員)
負責第6、7、8章和尾聲的編寫,參與第1、2章編寫,負責全書統稿、審校
徐偉國(清華大學副教授)
負責第5章編寫
王曉強(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負責第1章編寫
盧達溶(清華大學教授)
負責全書統籌、審校
在此,本書全體參編人員衷心希望對工業系統和產業分析的實踐精神不斷傳行,也歡迎廣大讀者、同行、專家給出批評、建議。
編者
2016年3月於清華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