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通知
【發布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9-12-11
【生效日期】2009-12-1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政策參考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紡織機械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內容
為貫徹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10號),提高紡織機械工業競爭力,實現紡織強國提供裝備技術支撐,現就紡織機械工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紡織機械工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紡織機械工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整機製造和零部件生產配套體系,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至2008年底,規模以上紡織機械企業近千家,實現銷售收入512億元,占世界紡織機械市場的25%。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新型紡織機械開發能力逐步提高。年產20萬噸成套聚酯裝置、日產200噸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的國產化套用,使我國在滌綸、聚酯裝備製造領域居世界先進行列;自動絡筒機生產實現了較大突破,國內市場占有率近三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我國成為世界四大自動絡筒機生產國之一;劍桿織機、電腦橫機、高速經編機等產品實現了產業化,非織造布機械在技術套用和新產品開發上取得了積極成果。
我國紡織機械工業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一是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傳統的棉、毛、麻、絲等纖維加工設備比重較大,差異化、節能降耗等新型、高端產品仍主要依靠進口,年進口額高達40億美元,占國內紡織機械市場的近40%。二是專用件和配套件生產水平不高,整機產品穩定性較差,2008年輔助裝置和零配件進口額4億美元,占國內紡織機械部件市場的40%。三是“兩化”融合水平較低,紡織機械設計製造集成化、模組化、自動化、信息化的套用還不普遍,產品自動控制水平較低,信息化和工業化有機融合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為紡織機械行業提供信息諮詢、技術開發、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服務體系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紡織機械工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提升紡織機械工業的整體水平,增強紡織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對於增強紡織工業國際競爭力,最佳化紡織工業結構,加快實現紡織強國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思想原則和目標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滿足紡織工業轉型升級對技術裝備需要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轉變紡織機械工業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兩化”融合,增強紡織機械工業競爭力,為實現我國由紡織大國向強國轉變提供技術保障和裝備支撐。
基本原則
1、堅持紡織機械工業結構調整與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促進傳統紡織機械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裝備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推廣套用;加快新型紡織機械的研發和產業化,為培育紡織工業新的增長點提供保障;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紡織機械裝備,實現紡織機械工業發展模式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
2、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再創新相結合。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和完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機制,實現紡織機械設計製造核心技術的突破,提高自主研發水平;通過引進裝備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紡織機械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3、堅持整機製造與專用件、配套件開發相結合。以提高專用基礎件、配套件可靠性為重點,加強專用件和配套件研發力度並儘快實現產業化,為提升紡織機械整機裝備水平提供保障。
4、堅持市場競爭與政策引導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快兼併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以政策為引導,健全產品研發、標準制定、質量檢測、人才培訓、智慧財產權保護、信息諮詢等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發展目標
增強紡織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紡織機械整體設計製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紡織機械產品結構明顯最佳化,國產紡織機械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紡織機械工業的標準制定、質量檢測和市場信息分析等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快紡織機械工業“兩化融合”步伐,實現紡織機械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09-2011年的具體目標是:
1、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無梭織機和主要針織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實現新突破,國產紡織機械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由60%提高到70%。
2、最佳化產品結構。大力開發並推廣套用國產產業用紡織機械,使其占全部紡織機械市場份額由目前10%提高到30%,節能減排型紡織機械產品的推廣套用水平逐年提高。
3、製造工藝水平明顯提高。製造過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10%,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重點企業製造設備的數控化率由目前的10%~12%提高到15%~20%,主要專用件、配套件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明顯提高。
重點任務
(一)大力提升傳統紡織機械技術水平。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採用柔性化、機電一體化、模組化結構設計,開發具有差別化功能的化纖設備和具有線上檢測、計算機網路診斷和自動控制功能的紡織裝備,實現傳統紡織機械裝備升級換代。重點發展細絡聯、粗細聯等棉紡設備,高速智慧型型噴氣織機、劍桿織機、電腦橫機等織造設備。
(二)加快新型紡織機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以成套裝備的工程化套用為依託,加快新纖維、新材料、產業用紡織機械成套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提高設備製造和工程化服務能力。重點開發特種和高性能纖維的專用成套設備;大力開發並推廣產業用特種織機、經編機、縫編機以及各種高性能的非織造布成套設備和後整理設備等。
(三)積極發展節能減排型紡織機械產品。在紡織機械裝備中推廣套用具有高強、輕質性能的新材料和節能的機電產品,降低紡織機械裝備能源消耗水平,為紡織工業整體節能降耗提供技術保障。重點發展新型印染設備、節能節水的麻紡和絲綢設備等。
(四)提高紡織機械專用件和配套件的製造能力。以提高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基礎,加快紡織機械專用件、配套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高性能紡紗配件、高速織造專用部件、針織用針等;加快紡織檢測檢驗儀器的研發和生產;推廣套用智慧型化線上檢測與控制技術。
(五)提高“兩化”融合水平。加強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兩化”融合水平,促進紡織機械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工具機數控化率;推廣精密鑄造、精密衝壓、粉末冶金、塑膠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藝,提高精密加工技術水平;推進適合行業特點和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軟體套用和先進設計軟體的套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六)促進產業組織結構調整。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最佳化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完善產品配套水平;支持中小企業精、深加工,形成以專用件和配套件為支撐,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上下游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支持以產品、技術和產業鏈為紐帶,促進區域合作和產業集群發展。
(七)建立健全行業公共服務體系。整合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標準化委員會和各級檢測中心等資源,建立行業技術服務平台,為行業和企業提供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工程化套用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務;支持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先進水平的國家級、省級紡織機械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增強基礎性試驗、工程化試驗和檢測分析能力;加快修訂和完善行業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質量檢測體系;依託行業協會,建立行業信息服務平台,完善行業運行預警機制,及時、準確發布行業經濟運行、國內外市場動態等信息,引導行業有序發展。
政策措施
(一)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支持力度。對符合產業政策、符合紡織機械工業重點發展方向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支持;重點支持新型紡織機械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提高質量水平的工程化試驗線項目、採用高效節能電機開發的紡織機械裝備項目以及紡織機械製造工藝研發、質量檢測、工藝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
(二)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台(套)紡織機械技術裝備。對訂購和使用首台(套)國產紡織機械裝備的項目,按國家鼓勵和使用首台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相關政策執行,並在技術改造項目安排等政策上予以優先考慮。
(三)紡織機械零部件進口稅收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高速噴氣織機和自動絡筒機的紡織機械企業,在進口部分關鍵零部件時享受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政策;進一步研究國家支持發展的其他新型紡織機械進口關鍵零部件稅收優惠政策。
(四)加大對紡織機械企業金融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紡織機械企業在上市、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債券等拓展企業融資渠道方面給予支持;充分用好出口信貸,擴大紡織機械成套設備出口。
(五)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在紡織機械企業兼併重組中,積極利用市場手段推動聯合,實現優勢互補,並按有關規定減免契稅,對實施兼併重組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安排。
(六)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適時調整紡織工業鼓勵、限制、淘汰的技術裝備目錄,禁止生產已列入淘汰目錄中的紡織裝備,引導企業發展高效、高質、節能的紡織新裝備;加強紡織機械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紡織機械節能、安全等方面的標準制修訂,提高紡織機械質量水平。
(七)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技術諮詢、市場開拓、信息引導等方面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協調解決行業問題,為推進紡織機械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做好服務。
附屬檔案:紡織機械工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重點
附屬檔案
紡織機械工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的重點
一、傳統紡織機械技術提升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目標
差別化纖維成套設備改性聚酯成套裝備和具有差別化功能的專用紡絲設備提高聚酯纖維多樣化、新型化和功能化水平超細纖維成套設備單絲纖度<0.5d,滿卷率≥95%日產100噸及以上的錦綸聚合裝備相對粘度[η]2.4~2.6±0.015, 乾切片含水≤0.05%
棉紡關鍵裝備細紗機具有模組化設計,能配集聚紡、包芯紗等裝置並條機單眼並條機具有開環超短片段自調勻整功能精梳機梳理速度達到400鉗次/min粗紗機
紡紗速度達到1500r/min,並配置自動落紗與輸送裝置細絡聯合機機電一體化程度高,並具有自動聯接系統全自動轉杯紡紗機具有自動接頭,紡杯速度達到120000r/min
新一代自動絡筒機卷繞速度達到2000m/min新型毛紡、絲、絹、麻設備高速毛紡精梳機梳理速度達到260鉗次/min新型針梳機(毛紡、麻紡)出條速度120m/min,具有自動清潔和自動潤滑、電子式自調勻整毛紡立式無捻粗紗機出條速度達到120m/min,搓皮板速度1000次/min
新型桑蠶用自動繅絲機噸絲耗水降至1000噸以下,電耗下降10%以上
新型煮繭機實現自動化、連續化柞蠶絲自動繅絲機生產效率提高1倍以上絹紡圓梳新工藝成套設備提高產量30%,減少用工50%
新型苧麻牽切紡設備減少苧麻梳紡工序,提高製成率10%, 減少用工40%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目標
準備設備和織造設備
整經機、漿紗機
具有線上檢測功能,整經機計長精度≤0.1%,漿紗機伸長率≤0.2%
數位化高速、寬幅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劍桿織機入緯率達到1200m/min,噴氣織機入緯率達到2000m/min
特種織機
高速雙層織機、毛巾織機、雙層地毯織機,高速數位化簇絨地毯織機、地毯編織機等填補國內空白
新型高速智慧型化針織機械
嵌花型電腦針織橫機、電磁選針電腦橫機根據不同機型達到雙系統或三系統,編織寬度52英寸,機號E3.5~7(多針距)、5、7、10、12、14、15、16,電腦自動控制32~48把紗嘴,編織最高速度≥1.2 m/s
高精度、單、雙面系列圓緯編機筒徑30~42英寸,機號E28~46
單、雙面六色電腦調線提花圓緯機轉速16~18r/min
電腦無縫針織內衣機轉速110r/min
新型中動程高速經編機,幅寬218英寸,機號E32,轉速2500r/min
新型短動程高速經編機幅寬186英寸,機號E36,轉速2800r/min多梳櫛經編機
形成系列,梳櫛數達59把及以上拉舍爾高速經編機幅寬170英寸,機號E32,轉速2400r/min
雙針床經編機
幅寬84英寸,機號E22,轉速950r/min
全自動無縫內衣經編機
幅寬138英寸,機號E24,轉速600~700r/min
紡織品試驗、檢測儀器
新型智慧型化、纖維功能性檢測儀器
智慧型型紡織試驗、檢測儀器採用微機控制、自動測量、光電檢測和圖像處理技術,配有中文選單、報表列印、可擴展在線上通訊等功能
紡織品用張力、強力、透氣、透濕、熱阻、濕阻、懸垂性、保溫等功能性檢測儀器設備
全自動驗布設備
紡紗、紗線等全流程生產質量線上檢測裝置及系統
二、產業用紡織品裝備研發及產業化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目標
特種和高性能化纖專用設備
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成套設備
年產≥200噸,纖維強度≥32cN/dtex, 模量≥1100cN/dtex
千噸級碳纖維成套裝備
年產千噸級,纖維品種T300~T700
千噸級芳綸1414成套裝備
年產千噸級,纖維強度≥20cN/dtex, 模量≥460cN/dtex
千噸級以上聚苯硫醚長、短絲成套設備
年產千噸級以上,纖維強力≥4.5cN/dtex
產業用紡織品特種織造和捻線設備
產業專用劍桿織機
寬重織機幅寬達到12m
雙軸向經編機
幅寬260英寸,機號E12,轉速1000橫列/分
多軸向經編機
幅寬105英寸,機號E6,轉速600橫列/分
系列縫編機
轉速600~1000r/min
直捻機
最高錠速達11000r/min
產業用非織造布成套技術裝備及關鍵單機
丙綸紡粘針刺生產線
幅寬≥5m,年產量5000噸,帶有後處理裝置
滌綸紡粘地毯基布生產線
幅寬4.2m,縱橫向強力比1:1.2, 克重80~150g/m2
雙組份紡粘水刺裂解法生產線
幅寬3.2m,水刺開纖率在80%以上, 開纖後單纖達0.075d
皮芯型雙組份紡粘熱風生產線
幅寬3.2m,克重50~250g/m2,纖度8~12d
高效過濾熔噴生產線
幅寬≥3.2m,過濾效率≥70%
多頭紡熔複合生產線
幅寬≥3.2m,速度≥400m/min, 強力≥TYPE3(50g/m2)
自均壓雙輥熱軋機
幅寬≥3.2m,最大線壓力150kg/cm, 最高軋輥溫度≥250℃,線速≥300 m/min
加工特種材料的梳理針刺生產線
幅寬3.2~9m(用於碳纖、玻纖、聚四氟乙稀纖維等)
高速針刺機
幅寬2.5~5m,針刺頻率1500~1800次/min
多功能塗層複合生產線
幅寬3.2m,4層複合
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後處理聯合機
幅寬1.8m
高速自動卷布機
幅寬3.3m,速度≥300m/min
高效連續式揉紋機
幅寬1.5m
自動加濕機
幅寬3.2m,給濕量15~1800g/min
三、節能減排環保裝備開發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目標
智慧型化線上檢測與控制技術
印染全流程、多機台工藝參數線上檢測與控制系統
絲光鹼濃度控制精度±2g/L,PH值控制精度±2%,溫度控制精度±0.5℃,張力控制精度2%,烘房濕度測量精度±1.5%RH印染車間線上遠程監控與故障診斷化學品自動配液與輸送系統上料能力100L/min,最大分配速度70L/min,助劑分配精度±2%,濃度控制精度±2g/L
印花機自動對花等系統相鄰圓網對花精度≤0.1mm, 任意兩位圓網對花精度≤0.2mm節能環保通用系統水、熱能高效回收、過濾和再利用系統水的回用率由10%提高到30%,減少蒸汽消耗20%, 處理後廢水的COD值為60mg
廢氣淨化、回收系統節能空調和濾塵系統功率2.2kW,機組二級最大過濾面積可達67m2,處理風量可達90000m3/h
專用節能風機細紗機節能專用風機裝機功率1.1kW,紡織空調節能風機主風機平均裝機功率22kW
高質、高效、環保的紡織印染設備
高質、高效連續式印染成套設備
生產線速度70m/min及以上,實現高效水洗、高效烘乾與定形,精密印花,低溫、短流程染色織物及纖維常壓電漿改性設備
在大氣壓下實現對紡織面料的連續處理;處理面料幅寬為1.6m以上,車速40m/min以上針織物連續練漂水洗生產線連續式,生產線速度50m/min,低張力檢測與控制系統
小浴比染色機浴比不大於1:8
低溫染色、超音波水洗、棉織物轉移印花等節能節水的印染設備與技術機器輥面幅寬1.8~3.6m, 機械車速10~70m/min,工藝車速60m/min
配備熱能回收系統的定形機減少熱消耗20%新型高效毛麻染整設備間歇式設備布速0~400m/min,載荷0~600kg及以上,連續式設備車速0~50m/min,幅寬2m節能節水苧麻脫膠設備研製生物技術或高效煮練助劑的苧麻脫膠新技術與設備,縮短煮練時間、節能節水,提高製成率高效環保的化纖裝備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成套生產設備年產量1萬噸,工藝速度60~100m/min,纖維纖度1.5~3d/f聚酯工業的節能減排環保設備與技術每噸聚酯綜合能耗不高於80kg標準燃料油,酯化廢水中乙二醇含量不高於0.05%,副產物乙醛回收率高於99.5%
四、基礎件和配套件開發製造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目標
紡織裝備專用功能件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專用的噴絲板,碳纖維用卷繞頭,高性能纖維用計量泵加快研究專件、器材和配套專用裝置的新技術;推進新型材料套用,提升製造工藝,實現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指標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80%全自動、高速卷繞頭(機械速度5500m/min),高頻加熱的熱牽伸輥,高精度紡絲計量泵(出口數大於6、流量不勻率≤1.2%)
高速錠子和轉杯,緊密紡裝置;新型開口裝置(積極凸輪開口裝置,電子多臂裝置,電子提花裝置),高性能噴嘴,高性能寬幅鋁合金綜框、鋼筘,高性能鋼片綜新型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的儲緯器(輸紗器),電子選針器新型針布,針刺機針板
五、紡織機械企業技術改造重點工藝及技術
領域支持重點主要技術指標
推廣新型節能環保的鑄造、熱處理、表面處理工藝設備高效環保節能鑄造工藝;牆板等大件噴漆新工藝,新型靜電噴粉生產線,黑色磷化技術,離子氮化工藝技術和設備;液態化熱處理技術,頻譜諧波時效技術等;鉻霧回收技術人均年生產鑄件由25~30t提高到80~100t的先進水平,能耗達到400~500kg標準煤/噸;淘汰現有電阻式壓鑄保溫爐、煤氣爐熔化工藝,採用焦炭爐熔化工藝。推廣新型靜電噴粉自動線,提高表面塗裝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使用離子氮化工藝和設備,實現小模數齒輪磨擦磨損的軸類零件和異型件微變形強化處理
推廣高精化、柔性化、多功能複合加工製造技術和設備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技術;五面體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工具機,複合工具機;大喉深高速度沖床,雷射切割機,精細等離子切割機提高製造過程的精密化、柔性化,數控化率達到10%以上,其中骨幹重點企業達到15%~20%以上;推廣套用“龍捲風”精細等離子切割機,實現中厚鋼板非配合尺寸零件的切割,部分替代機加工工作,做到少、無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
推廣線上檢測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在加工製造領域中的套用關鍵零件/新型專件加工過程的線上檢測技術套用,CAD/DAE/CAPP/CAM/PDM/ERP的集成技術套用,數控設備的網路化管理技術套用關鍵零件、新型專件的精加工工序能力指數達到1~1.25,實現產品設計、工藝規劃、數控加工及質量檢驗等工程活動的自動化處理以及線上刀具、生產過程和設備運行監控、加工仿真、檔案存儲和傳輸的網路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