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1章。除導論和總結兩章外,其餘9章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第2至5章是關於企業網路組織的理論探討部分,重在說明企業網路組織的特徵、形成和運作機理,以及轉型經濟中企業網路組織的變革和創新;第6至10章則是關於企業網路組織在工業化進程的創新及其套用的探討,主要涉及工業化進程中企業網路組織創新的比較研究、與中小企業發展的關係、企業集群、區域創新網路,以及跨國公司企業網路組織等問題。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企業網路組織的性質、類型及相關理論分析 第三章 企業網路組織的微觀透視:基於關係契約視角 第四章 企業網路中的關係契約激勵與社會資本創造 第五章 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網路組織類型的轉變 第六章 工業化進程中企業網路組織創新的比較研究 | 第七章 企業網路組織與中小企業的發展 第八章 企業集群中的合作、競爭與創新 第九章 企業網路組織、區域創新網路與區域發展 第十章 跨國公司網路組織 第十一章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網路作為一種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最早由英國學者用來描述社會結構,分析文化體系及其與人類行為的關係,S.F.Nadel和J.A.Barnes等人把網路定義為聯繫跨界、跨社會的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學家借鑑網路分析方法並套用於經濟領域,逐步形成了企業網路組織理論。從已有研究來看,關於企業網路組織一般都隱含著理想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假設。顯然對特定的制度環境特別是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企業的網路化成長是缺乏研究的,更缺乏從工業化演進的動態角度來較系統地考察基於分工和專業化發展的企業網路組織的形成和創新。另一方面,關於中小企業發展的研究,一般關心的是政府產業組織政策和投融資體制及相關政策,缺乏從企業網路組織創新的角度來分析。因此,關注並結合這些問題的研究將有助於學者對工業化進程中企業體制創新和組織結構變革問題進行深入理解,同時有利於揭示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制度變遷和企業組織發育成長的相互作用機制。基於此,《工業化進程中企業網路組織的創新與套用》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已有理論對企業網路組織的形成和運作機制的分析基本是巨觀的,該書則運用契約的觀點進行微觀分析。該書在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礎上,運用了經濟學中契約理論、激勵理論和博弈論等方法,並用社會資本理論對交易成本分析加以拓展,形成一種新的關係契約理論分析框架,用以說明企業網路組織的形成和運行機制。
已有企業網路組織的研究一般都隱含著理想的市場經濟環境假設,對特定的制度環境特別是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企業的網路化成長方面的研究則相對缺乏,該書特別研究了中國轉型經濟條件下企業網路組織的生成和轉變,並創新性地劃分出契約型和關係型企業網路組織。進而提出中國經濟轉型成功就必須是以正式契約為微觀基礎的市場經濟占主導地位,關係型企業網路組織轉變為契約型企業網路組織,也就是實現人格化的交易方式向非人格化的交易方式轉變。
該書注重跨學科綜合研究,以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的交叉為主,注重理論分析和比較分析方法、經驗(統計)分析方法以及非經濟因素分析方法(即歷史的、制度的、文化的和社會的等方面綜合分析)相結合。此外,社會學與管理學中常用的案例分析在該書企業網路的運作機制和套用分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該書對個別案例還採用了問卷、訪談和數理模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