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類碩士教材·創業學

《工商管理類碩士(MBA)教材·創業學》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復旦博學”精品教材MBA前沿系列中的一本。該系列教材的總體構想是,以市場對高級管理人才的需求趨勢為策劃背景,組織中外著名的管理學專家、教授為核心的作者隊伍,教材編寫時既密切關注國際上在MBA教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又緊緊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並根據條件的許可,儘可能以中外專家合作完成編寫。在內容和案例的選編上,先期以沿海發達地區的師生為核心讀者層次,逐步向內地和西部展開,不斷開拓新的領域。

基本介紹

  • 書名:工商管理類碩士教材•創業學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頁數:564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作者:李志能 郁義鴻
  • 出版日期:2006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9024647 
  • 品牌:復旦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工商管理類碩士(MBA)教材·創業學》可作為MBA和管理專業或非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創業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的創業培訓教材。更重要的是,《工商管理類碩士(MBA)教材·創業學》還可以作為實踐中的創業者——包括準備創業的和正在創業的創業者的行動手冊

作者簡介

作者:李志能 郁義鴻 (美國)羅博特·D·希斯瑞克 (Robert D.Hisrich)
羅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博士,目前是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創業學的A.Malachi Mixon Ⅲ 教授,並任2000/2001年美國管理科學院(Academy of Management)創業學組(Entrepreneurship Division)輪值主席。他曾先後在波士頓學院、MIT、圖爾薩大學(Tulsa University)等大學任教。他在創業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他撰寫的創業學教科書是目前全世界最暢銷的創業學教科書之一。他本人也是一個創業者,直接參與了美國和歐洲許多新創企業的策劃和運作,目前還是美國兩家上市公司和兩家私有企業的董事。
李志能,1970年9月出生於浙江金華,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1998年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就讀於美國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曾在權威的經濟管理類雜誌發表論文近十篇,為上海市科委《中美創業學博學院的對比研究》課題(1999.8-2000.1)項目負責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跨國公司戰略管理和企業創業。
郁義鴻,1952年2月出生於上海。先後獲數學學士學位,管理科學碩士學位,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利時中歐管理中心和英國牛津大學作訪問學者,並曾兩次赴日本東京青山學院大學作短期講學。多年來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曾參與多項重大課題的研究,並多次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發表專著多部,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創業的性質與地位
走向SONY(索尼)——井深大和盛田昭夫
1.1 企業家與創業
1.2 創業:影響一生的決策
1.3 創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4 創業與教育
1.5 創業的一般過程

第二章 創造性與企業創意
華萊士與《讀者文摘》
2.1 創意的來源
2.2 激發創意的方法
2.3 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辦法
2.4 產品計畫及開發過程

第三章 市場機會與需求識別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3.1 從創意到市場機會
3.2 市場信息的收集與研究
3.3 市場環境分析
3.4 市場機會的識別與篩選
案例一 界龍集團
案例二 海倫德瓷器製造有限公司

第二篇 創業計畫
第四章 創業經營計畫
閃光的夢想與現實的計畫
4.1 創業經營計畫概要
4.2 創業經營計畫的信息需求
4.3 創業經營計畫的制定
4.4 創業經營計畫的運用與實施
4.5 創業經營計畫失敗的原因
附錄:創業經營計畫舉例——Gopher It公司

第五章 市場行銷計畫
化“腐朽”為神奇——質量和服務至上
5.1 理解行銷計畫
5.2 市場行銷計畫的特徵
5.3 行銷計畫的準備步驟
5.4 行銷組合
5.5 計畫過程的協調與計畫的實施
5.6 應急計畫
5.7 失敗計畫的一些教訓
附錄:行銷計畫大綱
附錄一:一家消費品公司的行銷計畫
附錄二:一家企業對企業公司的行銷計畫
附錄三:一家服務公司的行銷計畫

第六章 組織計畫
眾人一心,點石成金
6.1 培養管理團隊
6.2 市場行銷導向的組織
6.3 建立成功的組織
6.4 企業的法律制度
6.5 不同形式的企業在稅收方面的特點
6.6 有限責任公司

第七章 財務計畫
未雨綢繆——錢在哪?
7.1 經營計畫與資本預算
7.2 損益預估表
7.3 盈虧平衡分析
7.4 現金流量預估表
7.5 資產負債預估表
7.6 資金來源及運用預估表
7.7 計算機套用軟體
案例三:小器械公司

第三篇 創業融資
第八章 創業融資渠道
第九章 “創業天使”和風險投資機構
第十章 公開上市

第四篇 創業管理
第十一章 初創期的管理決策
第十二章 早期成長的管理
第十三章 新創企業的擴張
第十四章 企業的終止與重組

第五篇 創業前沿問題
第十五章 創業者的個人素質
第十六章 企業內創業
第十七章 高新技術創業
第十八章 國際創業
第十九章 創業的法律問題
後記

文摘

1.5.4 管理新創企業
在獲取所需資源之後,創業者就需按照經營計畫建立起新創企業,此時就需考慮企業的運營問題。這裡既包括企業管理的方式問題,也包括確定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並加以把握的問題,同時創業者還應建立起一個控制系統,以對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控。
從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來說,新創企業一般都要經過初創期、早期成長期、快速成長期和成熟期幾個階段。創業者所面臨的管理問題因其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創業者就需要根據每一階段的特點,來考慮和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與對策,以有效地控制企業成長的節奏,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本章小結
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獲機會並由此創造出某些有價值的新事物的過程。創業的兩個最核心的概念是“新穎”和“價值”。創業必須要貢獻時間和付出努力,承擔相應的財務的、精神的和社會的風險,並獲得金錢的回報、個人的滿足和獨立自主。
創業是一個影響個人一生的決策。大多數創業者的自主創業主要受到現行生活方式的改變、自主創業的意願、創立新企業的可能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創業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用絕不僅僅局限於提高人均產出與人均收入水平。創業對於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強化,對於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獲得和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說,創業有利於科教興國戰略的有效實施,也有利於解除“過剩經濟”的困擾,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
教育對於創業者個人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有些情況下甚至是決定性的。創業教育在管理教育和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都在不斷強化,創業學已經成為許多世界一流大學的主修專業,創業學研究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中國的創業教育還剛剛起步,正規的創業教育還幾乎是空白。創業教育應該成為中國管理教育的新增長點。
創業過程一般包括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所面臨的管理問題都有所不同,因此,創業者需要適時把握各個階段企業發展中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以保證創業的成功。

後記

新創企業是一個國家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激發經濟活力和孕育競爭力的基本源泉。在二十世紀末創業高潮迭起的美國,創業學一躍成為與行銷管理、戰略管理等並列的管理學主修專業,使MBA教育從培養“高級白領”轉向培養“老闆”。在中國儘快推動並發展創業教育,對中國管理教育乃至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學者、企業家和社會人士的共識。
在多方積極支持和關懷下,我們在2000年初出版了這一國內第一本MBA創業學教科書。三年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等近百所國內大學的管理學院,陸續採用了本書作為碩士研究生、MBA以及管理培訓的教科書。2002年8月,本書的繁體版在台灣出版上市。在本書第一版三次印刷之際,我們將精心採擷編寫的多個案例充實到本書的各篇章中,並適當修改了本書的部分主幹內容,以更好地適應國內創業教學和實踐的需要。
通過中外學者合作來寫作這本創業學MBA教材的想法,源於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副總編劉子馨。這一創意的主要目的在於,既引進國外學者在這一專業領域或有關課程教學的先進知識經驗,又充分體現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對於創業學這樣嶄新的經濟管理學科來說,這種結合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中外學者合作的模式無疑加大了本書撰寫及修訂的工作量,全書大綱的確定、大量國內外資料文獻的斟選、具體內容的安排和編寫、一些術語的解釋都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本書的三個作者隔著太平洋密切配合協作,使本教材得以順利出版。
李志能博士是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和即將出爐的美國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創業管理、跨國公司戰略、知識創新系統和產業集群經濟等。曾參與上海市多項決策諮詢課題研究,著有《企業新創:孵化的理論和組織管理》和《智力資本經營》等書。李志能博士積極參與多家企業的創建、風險投資運作、行銷策劃和戰略諮詢,目前身兼多家中外企業的戰略顧問。

序言

中國人從長年的短缺經濟中走過來,許多生產者坐慣了朝南的席位,過慣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舒心”日子。等到猛然發現這個經濟已經變成了“過剩經濟”,就不知道市場在哪裡。同樣地,許多勞動者吃慣了大鍋飯,過慣了沒有壓力的“輕鬆”日子,一旦下崗,就茫茫然不知所措。
在中國,企業家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在中國,能夠承受風險並成功創業的企業家更是鳳毛麟角。
大洋彼岸,地球的另一邊,美國經濟已經持續十來年強勁增長。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在美國,人們創辦企業的勢頭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勁過,它已經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強大推動力。
美國“考夫曼企業家領袖中心”在1999年6月間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顯示,每12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人期望開辦自己的企業。在該項研究所涉及的10個已開發國家中,美國的這一比例最高。調查結果顯示,有91%的美國人認為,創辦自己的企業是“一項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持相同看法的日本人僅占8%。考夫曼中心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與日本近年來的經濟下滑陷入困境並不是一種巧合。
分析家們認為,美國人的創業熱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美國強勁的經濟成長為新企業創造了機會,而新技術不僅推動了經濟成長,也使得一系列的新型企業,如與網際網路有關的企業——應運而生。此外,與此相應的是,在美國,向人們傳授如何開辦公司的公共和私人機構也越來越多,促使許多人躍躍欲試,而許多白手起家的人的成功故事,更激勵其他美國人仿而效之。
又據普賴斯.沃特豪斯.庫帕斯會計事務所說,在1999年第二季度,新興公司所獲得的創業資本投資達到創紀錄的77億美元,幾乎是第一季度的43億美元的兩倍。以1999年上半年的數據來計算,創業資本投資額達到12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2%。
該事務所全國風險資本研究部負責人柯克·沃爾登說:“現在真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有一個技術上的構想,有一個很好的經營計畫,都能拿到投資。”
就獲得創業投資的公司數量來說,1999年第二季度為992家,而去年同期為763家,今年比去年增加了30%。以投資的平均規模來說,今年達到77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平均規模490萬美元提高了5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