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事故

工傷事故

工傷事故又稱勞動事故,有廣義、狹義之分。在狹義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工傷保險的業務指南中指出“工傷事故應該是指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所有用人單位的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其本質特徵是由於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傷事故
  • 工傷事故:又稱勞動事故
  • 所有用人:工作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中毒事故
  • 其本質特徵:是由於工作原因直接或間接
定義,分類,事故認定,補償標準,工傷事故報告流程,維權建議,

定義

除此之外,廣義的工傷事故還包括罹患職業病。《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救治和經濟補償,制定本條例。”根據該《條例》的基本精神,我國工傷事故賠償中所指稱的工傷事故採用的是廣義,既包括一般傷害事故和急性中毒,又包括罹患職業病。
工傷事故工傷事故

分類

我國在工傷事故統計中,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將企業工傷事故分為20類,分別為:
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等。

事故認定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補償標準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① 享受條件
因工受傷或確診為職業病,經勞動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至十級的工傷職工,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工傷人員舊傷復發的以及因公、因戰致殘的軍人復員轉業到企業工作後舊傷復發的,不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② 待遇標準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標準相當於本人受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月繳費工資的7至27個月。一級27個月,二級25個月,三級23個月,四級21個月,五級18個月,六級16個月,七級13個月,八級11個月,九級9個月,十級7個月。
傷殘津貼
① 享受條件
工傷職工被鑑定為一級至四級的,應當退出生產、工作崗位,按月領取傷殘津貼。
② 待遇標準
傷殘津貼的標準為本人受傷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的90%至75%。一級90%,二級85%,三級80%,四級75%。本人受傷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高於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以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傷殘撫恤金的計發基數;
工傷職工受傷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低於本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作為傷殘津貼的計發基數。
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的待遇問題
① 一至四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的待遇
被鑑定為一至四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② 五至十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的待遇
被鑑定為五至十級的工傷職工,舊傷復發的,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和工傷醫療待遇。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事故報告流程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被診斷為職業病後第一個工作日將《惠州市工傷事故報告表》提交至工傷保險經辦機構。
提交方式:傳真、郵件或網上提交。
網上辦理說明
1、登錄工傷事故報告線上系統;
2、進行條件自檢、填寫業務表單;
3、上傳所需的紙質材料掃描件;
4、完成申請。
審核:符合條件的,通過審核,狀態在網上公布;不符合條件的,在通過網路告知情況。

維權建議

一、蒐集證據
尋求證據以證明勞動關係的存在。勞動關係證明是是申請工傷認定的前提條件,沒有證明勞動關係的材料,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就無法進行工傷認定,能證明勞動關係的證據主要包括勞動契約、工作證、上崗證、工資條等。
二、明確遭遇工傷單位的名稱和住址
在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是工傷保險待遇的承擔者;在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一般而言,單位也應承擔部分的工傷保險待遇。如果不知道用人單位的確切名稱及地址,就無法確定追索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工傷,勞動者便無法索賠。
三、明確單位是否已經申請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首先是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不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職工及其近親屬可以在發生工傷後一年內申請。
需要注意的是,申請工傷認定有確定的期限,超過期限,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將不會受理,追索工傷保險待遇也將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所以,勞動者不要輕信用人單位的虛假承諾,以免錯過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
四、根據傷殘級別計算工傷賠償數額
協商解決多發生在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情形下,由於申請工傷認定有可能影響單位將來的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或者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用人單位如果沒有為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的,發生工傷後往往不願申請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而是選擇協商賠償數額。工傷職工或者親屬為了使工傷賠償早日處理完畢,也會採取迎合態度。
需要勞動者注意的是,協商不符合工傷賠償標準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補足;用人單位不同意補足的,建議勞動者採用勞動仲裁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諮詢專業人士的建議
如果勞動者選擇協商解決問題,應多諮詢醫療專家、律師等。條件允許的,由律師出面談判工傷賠償事宜,簽訂賠償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